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守正创新 《国礼》发新剧照
1905电影网讯 守正创新,是艺术创作的永恒话题。在电影产业日益发达、电影观众日益挑剔的当下,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如何进行守正创新,是更为紧迫的任务。让历史融入当代传播语境,让电影焕发生命力和感召力,这既是对故事本身的要求,也是形式表达的目标。
由周琦执导,王晖、杜娟领衔主演,王嘉、黄精一、源唯杰、袁志顺主演,唐国强、王健友情出演的电影《国礼》于9月20日在全国上映。影片根据曾理长篇小说《芙蓉坊密码》改编,该片用丰富明快的视听语言,在记录标志性革命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展现了湘绣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或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守正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
1949年初夏,国民党败局已定,解放军势如破竹迅速南下。在解放前夕的湖南,部分国民党特务如惊弓之鸟做着最后的反扑和破坏,而中共各方力量也在积极运作,争取湖南的和平解放,最大程度避免流血伤亡。此段历史,其特殊性本就具有很强的戏剧张力,是电影题材的优选。然而,《国礼》却跳出常规的宏观历史的正面叙述模式。它另辟蹊径,深入挖掘毛泽东主席决定出访苏联,并亲点湘绣作为斯大林70寿辰礼物这一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同时将其和湖南和平解放巧妙融合,两条线索交叉演进,增强了影片的陌生化效果,满足了观众的视野期待。
除了叙事角度的新颖,电影《国礼》所进行的创新尝试,突出的表现还包括悬念化的故事语言。影片中,身处仍被国民党控制的长沙,中共地下党的特派专员老周如何冲破阻隔,联系绣女,筹办新中国第一份国礼?如何避开敌人耳目,利用秘密电台,上下联络,为湖南和平解放扫除障碍?凭借这一叙事动力,电影展现了中共地下党和国民党势力斗智斗勇的过程,台词意蕴丰富,动作干净利落,节奏起伏有致,伏笔千里,悬念叠生,环环相扣,给人十分畅快的观影体验。
情节的推进,实则也是人物个性和人物关系的演绎。《国礼》虽人物众多,但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正派,还是反派,均根植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呈现饱满、鲜明的形象特征。比如,中共特派专员老周,举手投足是冷静的大智慧,是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是无畏的使命担当;与之相对的国民党特派专员易平川,则自大、势利、狡猾,且不择手段。几个配角的刻画也颇耐人寻味。影片中,贺有才、菊香、白芊芊、曾广涛四人均面临深刻的命运转折,甚至遗憾牺牲。和以往一些陷入窠臼的革命历史题材不同,这种变化不是生搬硬套的,而是基于社会变革的影响,合乎各自的成长背景和性格逻辑。如此,便能够增进观众的心理认同。对小人物生命线索的完整表现,也丰富了影片的层次和内涵,体现了创作者的悲悯情怀。
优秀的影视作品给人美的享受,更给人美的启迪。这种美,最本质的是精神领域的高位引领,最直观的便是镜头语言的表现,是画面和声音的完美结合。在这一点上,电影《国礼》同样是值得称道的。它成熟运用了影像的写实和写意功能,镜头的运动,色彩的调和,音乐的配置,意向的选择,服饰的变化,与人物情绪、故事节奏高度契合,自然调动起观影者的感官,实现情感上的共鸣。尤其是影片对湘绣的表现,特写镜头,明丽色彩,再加上温婉又刚强、聪慧又勇敢的绣女,富有哲思的对话,不仅普及了湘绣的基本知识,更彰显了湘绣之美,赋予湘绣以传奇,使电影散发着源远流长的文化魅力。
简言之,电影《国礼》再次印证了,历史,这座富饶的电影矿藏,从来不缺乏好素材,只缺乏耐心的挖掘者和优秀的故事讲述者。共产党人带领人民解放、赢得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的近现代史亦如是。坚持守正创新,尊重历史规律,遵循传播规律,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定能找到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表达内容和表现形式,完成其记录过往、关照当下、引领未来的价值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