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

众大咖评《地球最后的夜晚》:看不懂?根本不重要!

2019.01.04 来源:凤凰网娱乐

观影交流现场

(采写/但丁的方舟)1月4日,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在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举行“特别鉴赏会”,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员、《地球》策划李迅,资深影评人赛人,《地球》摄影指导董劲松、艺术指导刘强、声音指导李丹枫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映后交流。

李迅在3D技术方面为《地球最后的夜晚》提供了诸多学术指导,详尽阐释了影片希望达成的“3D美学”效果;赛人数次强调“费力理清故事剧情和人物关系并不重要”;三位主创则分别从自身专业角度分享了对影片的看法及拍摄中的难点。

文艺观众也“看不懂”

——不需要理解,只需要感受

经过一场热闹的“一吻跨年”营销风波,《地球最后的夜晚》俨然成为现象级电影,“看不懂”是大多数观众的直观反馈。现场亦有观众在质疑影片长镜头是否必要后,直呼故事没看懂。影评人赛人则认为:“不需要理解,只需要感受。如果把关注点都放在故事剧情和人物关系上,这部电影简直白拍了。”随后赛人列举了网上出现的各种复杂解析,并用余光中被迫解读自己诗句含义的例子进行类比,再度重申了自己的观点:“它与我们常看的电影不同就在‘不讲故事,不求共情’。不要刻意破坏作品含蓄的地方,拆解得稀巴烂有什么意思?真正的电影艺术既要展现你所熟悉的,也可带你走出舒适区,呈现陌生的世界。”关于“看电影”的方法,赛人也有自己的想法:“不是看影片表现出来的,而是看没表现出来的。看人也是一样。”

赛人

声音指导李丹枫从审美与创作两个角度回应了围绕电影所产生的争议。他表示审美需要培养,虽不分高低,但是否养成习惯会影响接受程度。“对艺术电影而言观影训练很重要。经常观影的人可能也不太好接受《地球》,何况那些不常看的。”另一方面,“导演毕赣的要求很抽象,标准常是‘是否动人’,”李丹枫回忆道:“比如想在电影里,让大家听到‘星星的声音’。”

李丹枫

这种看似天马行空的困难贯穿影片制作的各个环节,比如最引人关注的一个多小时长镜头,摄影指导董劲松和艺术指导刘强都提到“完成即是奇迹”,因为“一镜到底”,中间任何小差错都得从头再来。“拍到最后一条时,档期没法再拖,汤唯的经纪人都拎着行李箱在等了。”

3D运用有别“爆米花”

——想超越真实,创造沉浸

《地球最后的夜晚》前半段为普通2D格式,放至70分钟时需观众和片中男主一起戴上3D眼镜进入后半段“梦境”部分,这种全新交互体验也在映前映后引发热议。李迅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本片3D技术与通常好莱坞特效大片的不同之处:“真实性反而是最不重要的,要解决的是如何超越真实,从而获取艺术感。”他提到相比惯用碎片、导弹等画面让人想向后躲,《地球最后的夜晚》更追求融入的“沉浸感”,让观众真能在影院获得宛如进入梦境世界的体验。

李迅

因3D拍摄设备太重太大无法完成长镜头,《地球最后的夜晚》采用的是后期2D转3D。刘强坦言刚进剧组时也觉得执着3D有些“哗众取宠”,但当工作完成后自己买票二刷电影时,“好像很真实,醒来后又一片虚空”的感觉,却的确让他在体感和心理上都觉得像做梦。“毕赣对3D的理解与正常完全相反,3D技术的本意是让画面更接近真实,他却认为这反而最虚幻,于是执意用3D去表现梦境。”

《地球最后的夜晚》特别鉴赏会

《地球最后的夜晚》累计票房已达2.8亿,目前仍在各大影院上映中。

本文系 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