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Day5 《日暮》胶片摄影质感出众堪比油画
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
1905电影网讯 威尼斯电影节作为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曾经与柏林戛纳一起风光无限。后来在戛纳电影节和多伦多电影节的夹击造成的短期衰落后找到了回春的解决办法:傍好莱坞。其实就是把北美颁奖季的热门片都拉过来,能拉几部算几部。可是人家为何要来呢?这就是威尼斯电影节的优势了,8月底开幕让它稍稍领先于美国本土的特柳赖德电影节和北美最大的多伦多电影节,而这些想要冲击奥斯卡的影片本来可以直接去多伦多,省掉来威尼斯的费用,但后来他们发现,如果影片先在威尼斯造势,那么就能为影片在特柳赖德电影节和多伦多电影节的宣传和推广助一臂之力。
而今年威尼斯电影节之所以被称为大年,一是因为今年戛纳电影节拒绝了很多部名导的电影(《阴风阵阵》《彼铁卢》《双面生活》《日暮》),另外是因为戛纳电影节因为跟Netflix闹翻,导致Netflix的电影全都没去戛纳,而威尼斯成功捡漏(《罗马》《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7月22日》),然后还有的电影为了北美颁奖季而选择跳过戛纳(欧迪亚《希斯特斯兄弟》),所以如果我们把所有这些跟戛纳电影节有关的电影都剔除掉,那本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就“原形毕露”了,跟往年一样只有两部奥斯卡电影坐镇,一部《第一人》一部《宠儿》。
《日暮》
而由于为了赶在多伦多电影节之前全球首映,所有这些冲奥热门都必须要安排在威尼斯电影节开幕前几天首映,这直接造成威尼斯电影节还未过半就进入无人问津的阶段了。比如今天主竞赛有欧迪亚的《希斯特斯兄弟》和奈迈施的《日暮》首映,但社交网络上已经完全没了热度,前两天Lady Gaga和《阴风阵阵》刷爆社交网络的盛况稍纵即逝。
在登顶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后,法国导演雅克·欧迪亚与美国合作了这部西部片《希斯特斯兄弟》,其想打入好莱坞的野心显而易见。《希斯特斯兄弟》由约翰·C·赖利、杰昆·菲尼克斯和杰克·吉伦哈尔主演,讲述兄弟杀手奉命追杀一个淘金贼,然而两兄弟一路上的际遇让他们终于追到淘金贼后,却开始犹豫到底要不要杀掉目标。其实是个非常“西部片”的电影,杀手,抢劫,淘金,复仇,枪战,这些元素都有了,但雅克·欧迪亚让《希斯特斯兄弟》完全不同于我们经常看到的美式西部片,他为西部片注入了少见的温情式浪漫,使得影片不仅有残酷暴力的西部全景,更有感人至深的亲情和友谊,而在剧情上打破常规逻辑对传统西部片作了反类型处理,比如当观众以为接下来要正邪对决了,结果主角却发现反派突然得病死了。几个主演都不错,影片摄影尤其好,出自法国另类导演加斯帕诺的御用摄影师之手。
今天另一部主竞赛电影来自匈牙利导演拉斯洛·奈迈施的《日暮》。拉斯洛·奈迈施曾经凭借处女作《索尔之子》空降戛纳电影节主竞赛,拿到了评委会大奖,最后一路拿奖拿到了奥斯卡颁奖典礼,夺得那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一时间风光无限的奈迈施被认为是戛纳电影节发掘出来的掌中宝,因此当他完成了第二部作品《日暮》后,所有人都还不怀疑他会重回戛纳电影节主竞赛。然而,戛纳电影节拒绝了《日暮》,最终导致《日暮》被威尼斯电影节收留。
《日暮》讲述1913年一个神秘女子来到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过世的父母曾经在这里有一家帽子商店,因此她也想在这家店工作,但是被新任老板拒绝,与此同时她发现并不亲近的哥哥卷入了某个充满危险的密谋,因此她下定决定要找到她的哥哥。如果说《索尔之子》让我们与男主角一起经历和体验地狱般的二战集中营,那么《日暮》则是想让观众通过女主角的视角来回眸黄金时代欧洲面临坍塌的最后一刻,混乱的社会面貌和迷失的人性。构思不错且很有野心,但是问题出在导演选择的拍摄手法上。《索尔之子》因为想让观众“体验”,所以选择了浅焦跟拍和大量画外声音设计,来营造临场感,与此同时角色行为的情感动因也能轻易让观众带入。《日暮》尽管沿用了浅焦跟拍和画外声音设计,但是选择放弃让观众和角色之间建立哪怕一丝一毫的沟通和理解,因此我们更多的是被动的跟着女主角的视角去冷眼旁观,这是完全矛盾的做法,其形式和文本背道而驰,使得整部电影像是个看似高深莫测但实际上代码错乱的影像程序。不过影片的摄影是真的好,35毫米胶片的质感本来就能提升影片的观赏性,大量夜戏摄影更是美如油画。
明天的主竞赛电影有《潜水钟与蝴蝶》导演朱利安·施纳贝尔带来的梵高传记片《永恒之门》,而地平线单元有王家卫监制,万玛才旦导演的新作《撞死了一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