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电影资讯

中国电影指数公布:票房至少增长20年 明年超美

杨雅如 2016.06.15 来源:1905电影网

侯光明
合影

1905电影网讯 第二届国际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与投融资论坛6月14日在北京举办。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光明、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崔保国、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电影所所长刘汉文等专家出席活动,并围绕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发表了主题演讲。当天,主办方还公布了《中国电影产业指数(2016)》,报告显示中国票房还将高速增长至少20年,2017年就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票仓。

中国电影票房将持续高速增长20年 北京领衔各省市

侯光明教授在论坛上公布了北京电影学院电影产业战略研究所课题《中国电影产业指数(2016)》。课题组认为,中国电影票房将于2017年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并将持续高速增长20年左右。中国电影的产业综合指数将于2020年稳居世界前三,中国也将正式步入世界电影强国之列。从各省市情况来看,北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位居2015年各省市电影产业综合指数前五位,北京也是连续三年领衔各省市。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认为,“按照2013年至2015年中国电影平均增长率34%计算,到今年年底,我国电影票房可以直接跨越500亿,达到600亿。”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崔保国也认为,未来十年将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期。

对于目前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几位专家也是各抒己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电影所所长刘汉文指出,影院建设的快速发展成为促进我国电影市场增长的重要引擎,“2015年,我国银幕数共计31000块,新增8035块。而截至目前,我国总银幕数已经接近63000块。”同时刘汉文还指出,我国在线售票发展速度也十分迅猛,“今年第一季度,我国的在线售票比例已经达到69.3%。”饶曙光则认为,中国电影观众呈现出了更加年轻化的态势,“三年前,我们电影观众的平均年龄是21.7岁,到现在已经下降到了20.6岁。”

侯光明则是谈到了电影与资本的趋势,他认为,如今电影投资主体更加多元,集聚资源迅速成长,工业体系持续净化。“现在我国投资电影的机构多达3000余家,除了传统的民营电影公司之外,新兴的电影制片公司,互联网电影企业不断涌现,众多非影视公司也纷纷通过并购、投资进入影视业,形成多元投资格局。众多影视公司也开始在新三板挂牌,成为影视公司进军资本市场的一种新出口。截至今年1月,新三板挂牌的影视传媒类公司有60家,仅1月份就挂牌了25家。第二个发展趋势,我认为是PE、VC持续介入影视公司,金融化运作更加专业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影视基金,侯光明透露,2000年我国仅有一个影视基金,而现在已经有超过50支影视投资基金在支持中国电影,金额规模高达500亿。

专家揭开中国电影短板 警惕泛娱乐化忌盲目追求IP

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电影发展势头迅猛,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指日可待,不过他们当天也共同把脉中国电影,坦言中国迈向世界电影强国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若干短板,必须引起重视。

侯光明教授说,“我国电影票房高速增长,各路资本也深度介入,但综合效益不高。比如每年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备案的电影项目多达1500部,只有六、七百部可以获得电影公映许可证,最终能在大银幕公映的电影不过300部,其中能够仅靠票房盈利的影片就更少,只占45%。我们要想迈向世界电影强国必须要提升中国电影产业的竞争力、提高电影的内容质量,以及加强区域协同发展,缩小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的区域差距。”

崔保国教授也特别提到了电影内容的提升,“现在我们的电影能够创造高票房的几乎全是喜剧,甚至把悲剧也要搞成喜剧。比如《滚蛋吧!肿瘤君》,本来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真实故事再感人,如果不按照喜剧来拍,票房也就1个亿。但把悲剧故事做成了喜剧电影,电影票房一下达到了6亿元人民币。我们需要快乐,但泛娱乐化令人担忧!”崔保国指出,“在泛娱乐化的过程中,IP变成了中国赋予它独特内容的概念,本来IP是知识产权,但是我们今天的IP,几乎所有的电影,所有的电视剧,最高的追求只是IP,很少有人再去追求原创,但IP并不是电影的正道!”

文/杨雅如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