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ause I Said So
(2007)
作为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母爱,是没有范围和界限的,但当这种爱变成了一种“压制”之后,再伟大,再无私,也是畸形的,很容易让人窒息。单身妈妈不好当,所以达芙妮・怀尔德的焦虑是很容易被理解的,尤其是她还独自抚养了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傻到可爱的米莉、沉稳内敛的心理学家玛吉以及性感且玩世不恭的梅,她们各有特色,却都是达芙妮的骄傲。 达芙妮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希望女儿们可以有一个好的归宿,然而她发现自己最小的女儿米莉在这方面似乎颇没有眼光。为了让她不要犯下自己当年的错误,达芙妮决定亲自出马,为米莉寻找一个“完美的男人”,只是她的方法有些怪异、有些独断,她在网上的BBS发了一条别致的征婚启示,而且是瞒着当事人米莉的…… 达芙妮就是这样一位母亲,会鸡婆地告诉女儿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工作的选择,她都要参一脚,却从没有想过,自己是否过多地介入了女儿的生活。达芙妮最初的目的是善意的,然而却因为正确的原因而不断地捅娄子,于是,伤害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即使她敢对天发誓,之所以会这么做,全是因为她太爱自己的女儿了。 最后,达芙妮将目光圈定在两个人选身上,一个是非常有责任感的建筑师杰森,另一个则是自由奔放的摇滚乐手约翰尼……到底他们两个哪一位能成为米莉的真命天子?达芙妮不停地用各种手段试探女儿,甚至是威逼利诱,然而,她的这种做法只会彻底把女儿们逼疯,她们开始反抗这种太过强势的母爱。 约翰尼的父亲乔的出现,燃起了达芙妮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火花,这位怀尔德家最位高权重的女人,也难逃爱情的旋涡。爱情让这位母亲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她发现自己只是在借助女儿来忽视自身存在的问题而已,当自己当年的影子出现在女儿身上时,那种感觉确实是既强烈又复杂……达芙妮终于明白,母爱和世界上其他的爱是一样的,应该收放自如、适可而止。【关于母爱】 “母爱”无处不在,但因为我这么说的故事灵感,则源于编剧之一的海伦・利・霍普金斯(Karen Leigh Hopkins)与牙医的一次预约,当时她在候诊室等候,无意中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是如何让她的女儿和自己认为合适的男士约会的。霍普金斯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话题:一位想让女儿结婚的母亲,却发现女儿在选择男人方面似乎不大在行,所以她就想以爱的名义接手此事,只是她的方法似乎不大对头,竟然通过互联网来帮女儿寻找合适的情郎,而且是在女儿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如果以电影的形式来传达这个故事,肯定要比口述的有趣得多。 那个时候,海伦・利・霍普金斯正巧与同是编剧的杰茜・尼尔森(Jessie Nelson)为一部电视剧创作本子,巧的是,尼尔森的身世与霍普金斯复述的人物关系很相似,因为她也有两个姐妹……两个“好管闲事”的女人一拍即合,对于这样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她们很快就找到了创作灵感和助力。就像尼尔森解释的那样:“母爱是这个世界上人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每一位母亲与孩子之间维持关系的方式都是独一无二的。毫无疑问的是,作为母亲,她们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健康、幸福、成功,能够找到另一半组织一个新的家庭。所以说,如果碰到一个喜欢处处插手孩子的生活的母亲,就会发生很多让人忍俊不禁的趣事,即使这位母亲犯了错,你也不忍苛责她,因为她所做的一切,都有‘爱’作为真实的理论依据。说起自己的妈妈,每个人都能讲出一大堆故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开始写这个剧本,就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 在创作剧本的过程中,两位编剧把自己的生活都写了进去,尼尔森表示:“影片中的角色都是有性格缺陷的,即使是母女,因为她们要以自己的方式继续生活的道路,难免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磨擦,但是最终,她们又是那么深刻地爱着彼此。当你一层一层剥掉家庭故事的外衣,就会发现其本质就是一个充满黑色元素的喜剧--原来爱就是这么盲目、这么愚蠢,包括母亲的爱、姐妹的爱、情人的爱,虽然显得有点混乱,却仍然伟大得一塌胡涂。” 剧本刚刚完成,就引起了好莱坞八大公司之一环球的注意,并买下了电影版权,因为这个故事不但有趣,而且充满了温情,对于家有母女的家庭来说,肯定非常有吸引力。母女之间的相处和父与子是完全不一样的,女性观众会对影片着迷是理所应当的,而对于家里有老婆、母亲或女儿的男性观众来说,也不是一个陌生的体验……每一个人,无论男女,都会被影片中描述的母女情感动一把。 导演麦克・勒曼(Michael Lehmann)的加盟,则有效地保证了这个故事所能产生的敏感程度。勒曼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与女性有关的主题电影,他的主要作品既有像希德姊妹帮 (Heathers)这样的独立制作,又有类似禁欲40天(40 Days and 40 Nights)、爱情叩应(The Truth about Cats Dogs)的爱情喜剧,不过因为我这么说却包含了他从未涉足的母女情感:“显然,身为男人,我没办法现身说法,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提供给观众一手的信息,但是我有两个姐姐,还有一个女儿,所以我的一生,都在以旁观者的身份伴随着它……确实,母亲和女儿之间总会产生一些让人不可思议的故事,它们都在剧本中得到了真实地再现。”当然,光有合适的导演是不够的,影片还需要至少四个出色的女演员:三个美丽、性格迥异的女儿,一个充满爱心,容易激动的性感妈妈。 【关于选角】 非常幸运,“女儿”在角色的选择方面,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编剧杰茜・尼尔森同时还是影片的制片人,她在洛杉矶的一家学前班认识了黛安・基顿,因为她们的女儿都在那里上课……据尼尔森回忆:“因为‘母爱’这一坚实纽带的维系,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当然,我们谈论最多的,就是我们的女儿。这种偶然是非常奇妙的,我们对孩子有着母亲都具备的强烈的爱,最奇特的是,我们又在同一部电影中探讨了相同的话题。” 尼尔森最初将剧本拿给黛安・基顿看,是想让她以母亲的立场来给点中肯的意见,基顿甚至复印了一份带回家仔细阅读……不久,尼尔森就接到了基顿的电话,她主动要求扮演影片中那个所有母亲的典型代表--达芙妮。无心插柳却得到了黛安・基顿的支持,杰茜・尼尔森感觉松了一大口气,因为基顿是她所能想象得到的最可靠的合作人选:“可以看得出来,基顿对这个故事是多么地着迷。她能出演影片是我的幸运,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有魅力的人,而且兴趣的范围也很广,不但是洛杉矶保护组织的成员之一,还是一名摄影师,更是才华横溢的导演。当然,也是最重要的,她是一位母亲,所以她为剧本做的注解有着非常深刻的思考,她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确实,达芙妮不仅是基顿的一个缩影,也是全世界母亲的一个缩影,因为她为孩子们的生活操碎了心……再加上基顿与生俱来的幽默感和掌握角色的能力,饰演这样一个角色,可以说毫不费力。 导演麦克・勒曼也对黛安・基顿表现出了赞许之情:“达芙妮模糊的影像,因为基顿的出现而变得异常清晰。确实,没有人比基顿更适合这个角色,当我第一次听到她念对白的时候,就知道她已经完全消化了剧本所能提供的故事构架,而且她显然对此有很多感触,然后通过画面传达给观众。”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了基顿之后,找与她演对手戏的演员就容易得多了--谁不愿意和一个奥斯卡小金人的得主一块飙戏呢,所以,饰演达芙妮三个女儿米莉、玛吉和梅的演员以最快的速度各就各位,别人不得而知,但主角之一曼迪・摩尔,绝对是冲着黛安・基顿来的。 花絮:影片于2005年12月5日开始拍摄,主要的场景都分散在洛杉矶的大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