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物语8.9

Tôkyô Monogatari

(1953)

主题表达

小津安二郎的这部影片如同他一贯的风格,依然取材于日本寻常家庭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日本人传统的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或明或暗细腻地贯串渗透于整部作品中。人物的日常起居、言行举止皆充满了日式风味。在小津的安排下,甚至连老夫妇在各处逗留的顺序都是严格按照长幼之序来定的。小津说:“我试着通过父母与孩子的成长,描写日本的家族制度如何崩溃。”影片中的家庭结构,与小津自己家很像,都是兄弟姐妹五个,战死的是昌二(排行老二,小津自己也是排行老二)。[1][1]

另一方面,小津也在本片中反映了人的生老病死这一更为普遍的主题。小津对于这一主题的处理并没有什么离奇玄妙或激动人心之处,而只是用老夫妇的离乡访亲之旅将一家三代人串了起来,并以此引发了一个人物的突然过世。这些都生活中人人可能碰到的事情。而正是这种贴近生活的真实感,引发出感慨并让人有所感悟。 片中的人物没有什么大奸大恶之辈,一些人物说话是总是面带微笑,即使是稍显冷漠的长子以及心直口快并有点小气的长女对年迈的父母亦不失真诚的关爱,他们的态度和表现也是可以体谅和理解的。在这部平淡而寓意深远的影片中,小津并不想批判什么,抨击什么,而只是以其独特的手法将社会和人生的种种问题平静地呈现于观众面前。“个体的悲欣交集与自然的从容不迫交汇在一起,让我们体会到东方美学境界无尽的悠远”。看似是家庭变故,实则是人生的状态并未改变,团聚的欣喜只存在于一时,孤独和况味才是常态。[2][2]

导演手法

小津安二郎导演有一套严整的拍摄手法。他特别重视画面的构图,喜欢采用固定的摄影机拍摄,避免构图因为摄像机的晃动而遭到破坏。以片中子女们围坐在母亲遗体边的那一幕为例,几个人物错落有致,大家都差不多朝着一个方向坐着,形成一种静态的美感,随着情节行进,有人加入,有人离开,而画面始终保持着原来的构图。

小津还喜欢让摄像机紧贴地面呈仰角拍摄,从片中妻子死后周吉眺望朝霞的场面、以及不少人物坐在榻榻米上对话的场景中,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小津的这种独特风格。在片中不时可以看到一些纯表现大烟囱、公寓楼、墓碑林等景物的镜头。这也是小津风格的表现之一,他往往会在影片的段落之间插入景物画面作为过渡,并以此暗示后面的内容。

片中人物基本上没有什么剧烈的动作,人物的感情都从细微的表情神态,以及对话中细腻地展现出来。小津的这种导演风格正与其影片的内容和题材相匹配,他的作品因此而富有静中显动、淡而有味之微妙真趣。正如他曾说:“必须拿掉全部的戏剧性,以悲而不泣的风格表演。”临终,他说的最后一句话:“电影是剧情,不是事件。”这是小津式电影的高度概括,日常生活即是剧情,那些戏剧性事件,不过是舞台上的故事。[3][3]

影响

小津安二郎是国际知名的日本电影巨匠。他具有独到的洞察力和独树一帜的风格,喜欢表现日本风味浓厚且平易生活化的题材。在他的作品虽然平淡却隽永深远、回味无穷,从中可以找到那些早已被好莱坞遗忘和忽视的细腻而动人的东西。《东京物语》是集中体现小津风格的杰作,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台词都可咀嚼出滋味。影片在日本影史上是稳入历代TOP10榜的名作。同时,在国际上亦享有很高的声誉,可算是最著名的日本电影之一,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曼努埃尔·德·奥里维拉维克多·艾里斯维姆·文德斯侯孝贤弗朗索瓦·特吕弗阿基·考里斯马基吉姆·贾木许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等等众多著名电影人都深敬小津导演,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影响。[4][4]

参考资料

  • [1] 小津安二郎.我是开豆腐店的,我只做豆腐[M].5.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13:194-195.
  • [2] 刘丽莎.生之况味与家庭关系的书写——《东京物语》细读[J].视听,2020,(02).
  • [3] 赵荔红.小津安二郞电影及战后日本[J].花城,2020,(06).
  • [4] IMDb.Tôkyô Monogatari- Trivia[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