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在上海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跟一位美国摄影师学习摄影,并与其合拍了短片《饭桶》。1924年为刚成立的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拍摄了第一部影片《人心》。1926年民新影片公司请他担任剧务主任兼导演,他导演的第一部影片是《玉洁冰清》。第二年,又导演了《挂名的夫妻》、《美人关》等影片。阮玲玉即是通过《挂名的夫妻》一片走上影坛的。 1931年转入联华影业公司。3年内导演了《恋爱与义务》、《桃花泣血记》、《母性之光》、《三个摩登女性》等片,在当时有一定影响。此后又在新成立的艺华影业有限公司导演了田汉编剧的《黄金时代》和《凯歌》。上海“孤岛”时期,他为华成影片公司导演的《木兰从军》。藉古讽今,表达了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的信心。在社会上反应强烈。同时,又为新华影业公司和华新影片公司导演了《貂蝉》、《西施》、《秦良玉》和《苏武牧羊》等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历史片。1947年到香港,为李祖永的永华影业公司执导了《国魂》、《大凉山恩仇记》等影片。《国魂》歌颂文天祥的爱国气节,阵容坚强,气势宏伟。表现汉彝民族化仇修好的《大凉山恩仇记》上映时也很轰动。 1950年,他在香港创办了泰山影片公司,发掘、培养了石慧、葛兰、李嫱、钟情等一大批著名影星,也同时为其他影片公司拍片。他在泰山公司拍摄了《淑女图》等影片。此后,他先后在香港和台湾导演了《长巷》、《一夜风流》、《苦儿流浪记》、《吴凤》和《梁红玉》等片。其中《吴凤》是台湾第一部彩色影片。1964年,他在台湾导演了《赵五娘》之后,退出影坛。 1974年12月20日突发中风,30日在香港病逝,终年71岁。
阮玲玉(1910——1935),中国早期影星,原名阮凤根,学名阮玉英。广东香山(今中山)南朗左步关村人,1910年4月26日出生于上海。因为当工人的父亲早逝,孩童时代就随母为人帮佣。母亲节衣缩食,让她上学读书,就读于上海崇德女子中学。1926年,为自立谋生,奉养母亲,考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主演处女作《挂名夫妻》,从此踏入影坛。
金焰,生于今韩国首尔,中国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演员剧团团长,定居中国后加入中国国籍。从1929年出道,到1962年告别影坛,在这33年时间里,他共出演了46部影片。周恩来总理曾亲切地称他为“中国的驸马”。
李时苑,生卒年不详。 活跃于20~30年代初期的上海影坛的女演员。
周丽丽,中国电影女演员。1930年代初,进入上海联华公司任演员。主要作品有《桃花泣血记》等。
电影演员。少时家贫辍学。十六岁进入电影界。三十年代先后在《渔光曲》中的小猴知名。1942年后主演并导演了一批滑稽影片。建国后,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曾在影片《未完成的喜剧》中扮演主角。一生参加拍摄影片二百五十余部。
刘继群(1908~1940),江苏武进人,17岁从影,曾主演《儿子英雄》。进“联华”后曾在孙瑜导演的《故都春梦》、《野草闲花》、《恋爱与义务》中饰演忠厚朴实的老人角色,被阮玲玉认为最好的配角。在与韩兰根合作《酒色财气》和《无愁君子》后,改变作风,成为滑稽演员。
黄筠贞,女,生于1889年,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影坛重要的老旦演员之一,肄业于晏摩氏女校。1925年加盟明星电影公司,同年在电影《冯大少爷》中饰演角色,直到1926年共参演了影片十余部。30年代转投联华影片公司,继续饰演老年角色,其演艺生涯一直延续至有声片时代,1937年参演有声片《青年进行曲》后息影。
王桂林,1920年入商务印书馆活动影片部担任演员,后在新亚影片公司拍片,1927年入长城画片公司,1931年任联华影片公司演员,1935年在电通公司拍片,1935年后任艺华影业公司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