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编剧,第一代导演。郑正秋从小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14岁肆业于上海育才公学。由于受当时进步运动影响,从事戏剧活动,曾在《民言报》任剧评主笔,自办《图书剧报》、《民权画报》。电影在清末传入我国。1913年由张石川与美商合办的亚细亚影戏公司,聘请他编写《难夫难妻》电影电影剧本,并与张石川合作导演了此片。于是诞生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此后,他自组了新民、鸣民、大中华等剧社,在上海、武汉等地从事新剧活动。
郑小秋,是著名编导郑正秋的长子。家人的培养与环境的熏陶,使他自小具有表演才能。他在明星公司的第一部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里因扮演孤儿余璞而崭露头角。该片放映后颇为轰动,郑小秋也因此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童星。报刊上称《孤儿救祖记》是中国儿童电影史上具有开拓意义的作...
宣景琳,中国早期著名女演员。1925年入明星影片公司,主演《最后之良心》、《上海一妇人》、《盲孤女》、《真假千金》《银幕艳史》等影片。1931年为天一影片公司主演有声片《歌场春色》。与张织云、杨耐梅、王汉伦一起被评为上海滩1926年四大女明星。与其他三人相比,她以戏路广著称,既能演狐媚角色,也能演悲剧女性。解放后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 宣景琳的父亲是上海的报贩,她在教会办的慕尔堂念书,虽不交学费,但不愿忍受有钱同学对她的歧视而离校跟人学唱京戏。在夫母长兄先后患病,她不得已卖身妓院,少女时代就堕入火坑。过了几年卖笑生涯后,她梦想跳出深渊,把希望寄托在海上名绅之子王六公子身上。王公子虽对她一片痴情,然而父亲绝对不肯让儿子与妓女结婚。 一个偶然的机会,郑正秋选中宣景琳来演《最后之良心》的反派配角,发现她有演戏才能,就接连让她演几部影片。 宣景琳拍影戏不为出名,只想积蓄酬金为自己赎身,改变身份。不料她的秘密被人发现,积蓄被妓院没收。郑正秋知道后,就由“明星”出钱为她赎身,还编写了一部妓女生活的剧本《上海一妇人》,请宣景琳主演。她现身说法,受到观众赞赏,宣景琳正式成为“电影明星”。宣景琳获得了人身自由,又有了“电影明星”的身份,就要王公子名正言顺地向父母提出,双双成婚。可是王父仍以她出身低贱,婚后不许进王家大门。婚后宣景琳不断拍片,然丈夫却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种种压力,更因电影圈内外对宣景琳的流言蜚语,使他们夫妻产生误会,以致失和分手。 多年接二连三的拍戏之后,宣景琳不再年轻,身体衰弱,终于病倒。从此,人们都以“人老珠黄不值钱”为由,不再请她拍戏。她从此退出影坛,以过去电影明星的声誉作为她的嫁妆再嫁。可惜对方虽有家财,却浪荡成性,坐吃山空。 直到解放,她才进了“上影剧团”,新中国成立后,息影十年的宣景琳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拍了《家》、《长虹号起义》、《三八河边》、《家庭问题》等片。比起同时代其他女艺人,她艺龄最长、寿命也最长。
她从小即对表演感兴趣,十六岁那年成为中华电影学校的学生,毕业后与影星林雪怀相爱,终至订婚。
顾梅君(1915—1989年),著名电影演员,上海人。顾梅君与妹妹顾兰君很早浸染在文艺圈,都 爱交际,擅唱京剧,是出名的票友。两姐妹加入明星公司旗下的明星歌剧社,同时,顾梅君与“明星”的导演徐欣夫谈起恋爱,不久结为伉俪。顾梅君于默片时代就已从影,在“明星”演出《慈母》、《姊妹花》、《上...
上海人,原名顾小蝉,艺名顾兰君,1917年出生,1989年10月24日逝世。顾梅君之妹。15岁进入歌舞团演出。1933年起任明星公司演员。主演《上海二十四小时》、《金刚钻》影片。1938年进入华新影片公司,主演《貂蝉》、《武则天》等片。1946年至香港大中华影业公司的《同病不相怜》。...
徐莘园(1886-1947),男,中国电影演员。参演电影《风流督军》、《压岁钱》等;参演话剧《日出》、《卢沟桥》等。
袁绍梅(1915--1948)原名袁秉贞,上海人。早年随家人迁到辽宁,1931年入沈阳同泽女子中学读书。学生时代就喜爱唱歌、跳舞、演话剧。
中国著名演员。赵丹的父亲在南通开设影戏院,少时受家庭熏陶,酷爱艺术。中学时代,曾与好友顾而已、钱千里、朱今明等组织“小小剧社”,演出过一些进步话剧;毕业后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国画,专攻山水。其间参加了美专剧团、新地剧社和拓声剧社,并积极参与“左翼剧联”的活动,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