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为一(1912-2013),男,中国著名电影导演。其影片风格自然、流畅、朴素、真实。代表作品有《八千里路云和月》(副导演)、《关不住的春光》(合导)、《珠江泪》、《七十二家房客》等。
于洋,原名于延江。山东黄县人。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代表作品有《青春之歌》。
孙景璐(1923—1989),于1923年03月22日生。原名孙肇新,原籍上海,我国著名电影演员。
冯奇(1924-2015),男,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角色亦正亦反,在《两个巡逻兵》、《铁道游击队》、《舞台姐妹》、《长虹号起义》中塑造了解放军干部、游击队员、老艺人。地下党员等正面形象,也曾在《红色娘子军》、《阿诗玛》、《春苗》、《蓝色档案》等片中成功地扮演反面角色。有人曾问冯奇:“你长得慈...
刘琼(1912年-2002年4月28日),原名刘伯瑶。中国著名电影演员、导演。刘琼在《金银世界》一片中扮演的张伯南,为他奠定了影坛小生的重要地位。其后拍摄的《生离死别》,更使他走红影坛。解放后,刘琼主演了《女篮五号》和《海魂》,并且开始从事导演工作,他执导的影片有《女附马》、《乔老爷上轿》、《51号兵站》、《阿诗玛》、《李慧娘(京剧)》等。
1960 勐垅沙
电影女演员。原为女工。1926年从影,在“友联”影片公司拍摄了她的第一部影片《娼门之子》,接着主演了《荔镜记》。
参演影片《山间铃响马帮来》
牛犇(原名张学景),1935年出生于天津,中国内地男演员,中共党员 ,中国影协第五届理事,北京华谊凯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约艺人。 1945年拍首部电影《圣城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牛犇回到了北京,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龙须沟》,此后又去了上海,一直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 。1982年,牛犇因在影片《牧马人》中生动地扮演牧民郭扁子 ;随后,又与张瑞芳、张翎飞共同拍摄了家庭故事片《泉水叮咚》 。2014年2月出演《海鸥老人》,被提名为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之第12届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男主角奖 。同年,牛犇与秦汉,曾江,雷恪生,刘烨共同参加了东方卫视大型户外旅游真人秀节目《花样爷爷》 。2015年获得第十五届电影频道电影百合奖"评委会特别奖" 。2016年3月,与小孙浩共同主演由王陆涛指导的公益电影《因果启示录》 。2017年9月16日晚,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礼在呼和浩特举行,牛犇获得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2018年5月3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演影片《山间铃响马帮来》
仲星火生于1924年2月5日,安徽毫县人。1946年赴临沂解放区,入山东大学文艺系学习,参加该校剧团演出。翌年随团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军区文工团(后改为华东军区文工团)。 1949年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曾在《今天我休息》中饰演男主角马天民,在这部喜剧片中,他以不温不火的...
1960 勐垅沙
1956 落水记
方伯(1920,5,7---1980,7)原名柏方伯,安徽寿县人。1928年至1932年就读于南京棉花巷小学,1932年7月入蚌埠市私立江淮中学(今蚌埠二中)就读。1938年考入重庆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同年底随校迁至四川江安。在校期间,曾演出过《哈姆雷特》、《正在想》等话剧。1942年从剧专毕业后,先后在中央青年剧社、中电剧团等话剧团体任演员,演出过《以身作则》、《清宫外史》等话剧。抗战胜利后到上海,入“中电”二厂任演员,拍摄过《还乡日记》、《乘龙快婿》、《出卖影子的人》、《人尽可夫》、《舐犊情深》、《子孙万代》、《喜迎春》、《夜来风雨声》、《三毛流浪记》等影片。在战后上海影坛上,与殷秀岑、关宏达齐名的胖子影星。1949年11月加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拍摄过《大地重光》、《上饶集中营》、《山间铃响马帮来》、《铁窗烈火》、《红日》、《满意不满意》、《小字辈》等影片。还曾为译制片《作曲家莫索尔斯基未婚妻》、《远离莫斯科的地方》、《黎明前的战斗》、《乌克兰诗人舍甫琴科》、《奇婚记》、《一寸土》等配音。在上影演员剧团,曾先后担任《雷雨》、《日出》、《第十二夜》等话剧的舞台监督,还担任话剧《家庭问题》的副导演。他留给我们最后的银幕形象,是1980年上影摄制的《巴山夜雨》中那位和蔼可亲的胖大厨。1980年7月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60岁。
出生于书香门第,1928年随祖父举家迁至上海定居。少时受家庭影响,酷爱京剧,能拉会唱。从中学起,又迷上话剧,故在复旦大学经济系读完一年后,毅然辍学,投身舞台。从1944年起,先后在新联谊剧社、苦干剧团、中国演剧社、群力剧社等表演团体,参加了《北京人》、《名优之死》、《文天祥》、《林冲》、《俄罗斯问题》等剧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