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粲 (1911—1994)原名黄粲华,笔名夏之曦,湖南长沙人。中国电影导演和编剧。 1926年参加湖南农民运动,曾任省农民协会宣传干事、全省农村儿童团委员长。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后赴上海做共青团地下工作。1929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乐系。翌年入新华艺术大学,同时参加南国社及左翼戏剧运动,改编并导演话剧《马柳特加》。1931年回湖南,任中学教员。1932年后,曾发起组织大时代学术研究会。导演《娜拉》、《一片爱国心》等话剧,《湘累》、《棠棣之花》等歌剧。后又组织1936剧社,演出《撤退赵家庄》、《汉奸的子孙》等救亡戏剧。 1936年赴杭州创办儿童剧场,创作儿童剧《没有母亲的孩子们》,参与组织浙江流动剧社。1938年参加大别山第五战区青年战地服务队,任艺术指导员。1939年参加新四军,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抗敌剧团艺术指导员。1941年任新四军第二师政治宣传部文艺科长,兼抗大八分校第八大队教务主任。1942年任第二师文工团团长。1945年调任军部文工团任团长。抗战期间,创作话剧《结义姐妹》、《南京梦》、《空室清野》、《粉身碎骨》、《渔家女》,歌剧《高家庄》等。导演歌剧《白毛女》《农村曲》、话剧《李闯王》《最后的命令》、《不要杀他》等。还创作了《行军进行曲》、《麦子黄》、《金牛山打胜仗》等歌曲。 解放战争时,任华东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团长,创作话剧《枣庄战斗》、《运河桥上》等。1948年底调北平军管会,任文教委员会秘书处长。1949年5月调南京军管会任文教委员会文艺处长。建国后,调任文化部电影局导演科科长。不久从事影片导演工作,担任《龙须沟》等影片副导演。1955年担任长影导演,先后导演了故事片《虎穴追踪》、《妈妈要我出嫁》、《青云曲》,改编并导演《民兵的儿子》,编剧并导演《神秧手》,和张其合作导演《她爱上了故乡》,和王家乙合作导演戏曲艺术片《还魂记》等。1963年调珠影任导演。导演《党员登记表》,1977年改编电影剧本《海啸》,后为上海拍成电视剧。1980年与张良联合创作,导演影片《白龙马》。1983年离休。
原名郑衍贤,1920年9月生于福建省长乐县,逝于1994年11月,著名导演。1944年毕业于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并留校任助教。1948年赴香港任永华影业公司副导演,同年赴华北解放区参加华北大学第三文艺工作团,任戏剧队长,并参与影片《红旗歌》的编导工作。
李亚林(1931--1988)电影演员、导演,辽宁安东(今丹东)人。1953年毕业于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演员班。历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峨眉电影制片厂演员、导演,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1月出生于南京。1950年9月在南京明德女子教会学校中学毕业后,放弃了去金陵女子大学外语系的学习机会,转而考上了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电影学校(现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叶琳琅学习努力,刻苦用功,各门功课均名列前茅。毕业后,叶琳琅被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1955年调到...
1924年1月出生于辽宁省八面城。毕业于社会教育学院电影表演专科,曾在四川及北京等地从事演剧活动,1950年调入北影厂演员剧团,此间曾一度转入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任编导。四十多年曾参加了三十多部影片及电视剧的拍摄,主要作品有《智取华山》(饰侦察员朱开富)、《寻爱记》(饰售货员李勇...
生于1929年,出演过《上甘岭》等影片,曾担任《冰山上的来客》的副导演,1965年执导处女作《三进山城》,后自导自演《并非一个人的故事》、《玉色蝴蝶》等。
赵联(1931-1990),中国电影演员,曾用名赵子宽,原籍河北宁晋,生于大连,1949年中学肄业后入上海华东海军鱼雷厂当修理工,并参加演出小喜剧《喜相逢》及小话剧《炉边风波》等。1951年入中央电影局电影学校表演系。1953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1956年在《上海青年报》举办的十名优秀演员评选中名列第五...
著名电影演员、电影配音艺术家,祖籍四川,1925年农历3月15日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世家。喜读诗文擅长书法的父亲,以他那古朴正直的家风和广征博引的家教,给幼年的向隽殊良好的熏陶。向隽殊是中国老一辈配音艺术家,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上学期间演过话剧,从影后主要从事电影配音工作。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入华北大学三部戏剧科学习,不久成为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1986年调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工作。从五十年代开始就在长春电影译制厂这块电影译制事业的园地里默默地耕耘着。 12月12日,新中国电影配音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一代配音大师向隽殊在家中辞世,享年91岁。
北京人,1925年出生,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1955年出演第一部影片《神秘的旅伴》,扮演魏福,之后在《边寨烽火》《吉鸿昌》等一系列影片中扮演反面角色。担任87版《红楼梦》的演员指导老师,扮演贾赦,在2010年新版《红楼梦》中扮演焦大。
安震江,北京昌平人,1928年10月出生。1934年到北京,先后在德新小学、江文中学,辅仁大学附中就读。1948年,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50年到第四文化馆负责文工团工作。
1945年9月加入东北电影工作者联盟,同年10月入东北电影公司任演员。1946年7月任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在经典影片《松花江上》中饰演母亲,曾为影片《小白龙》配音、配唱。
1956 虎穴追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