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荫同志1938年3月在延安参加革命工作,同年5月入党。抗日战争时期,他从事党的戏剧创作、文艺宣传、组织领导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以后,他一直从事电影艺术活动,编导了《钢铁战士》、《南征北战》、《停战以后》、《西安事变》等许多优秀影片,受到国内外好评。成荫同志为中国电影...
张平是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22大明星”,与其他活跃在银幕上的新中国演员不同的是,他所扮演的角色都是正面人物,但他却能够把这些时代英雄用一种朴素、生动的方法演绎得让观众信服。
杜德夫(1918---1983,3,13)原名杜德溥,陕西咸阳人。早年在西安省立二中读中学。1937年5月参加西北青年文艺工作者协会旅行剧团,演出过《放下你的鞭子》、《察东之夜》、《浮尸》等剧目。1938年赴延安,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在延安鲁艺实验剧团任演员。1945年9月随东北干部团第八中队奔赴东北,同年11月到达沈阳,该队改为东北文工一团,仍任演员。1948年9月随团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1949年在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中饰演老工人席卜祥,后相继拍摄了《中华女儿》、《赵一曼》、《钢铁战士》、《人民的战士》、《辽远的乡村》、《内蒙人民的胜利》、《葡萄熟了的时候》、《沙家店粮站》、《平原游击队》等影片。1955年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进修班学习。1957年结业后调入中央实验话剧院任演员。1959年调北京电影制片厂任演员,拍摄过《粮食》、《青春之歌》、《水上春秋》、《革命家庭》、《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红色背篓》、《红色邮路》等影片。1965年调回长春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又拍摄了《山村会计》、《锁龙湖》、《北斗》、《花开花落》等影片。1983年,在拍摄电影《不该发生的故事》时突然晕倒,紧急送院抢救,最后不治去世.,他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电影演员,多年来在银幕上一直甘当“绿叶”,默默无闻,他的表演真实、淳朴、自然、厚重,仿佛就是从生活里直接来的,因此具有炉火纯青而又不着痕迹的艺术性。他在影片《平原游击队》中饰演的侯大章,给观众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孙羽,原名孙洪纺。中国演员,导演,1934年生于吉林省抉余县。孙羽1948年进入东北文工团一团,在前方战地参加演出了《血泪仇》、《杨勇立功》等歌剧,开始其演员生涯。年底进入东北电影制片厂当演员。2014年2月19日孙羽先生因病去世,享年77岁
演员,原名初韫诚,山东莱阳人。幼年随家迁居北京,高中毕业后到上海正风中学任职,并参加救亡演剧活动,1938年到延安,先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开始了其艺术生涯,出演了《丰收》、《放下你的鞭子》、《日出》、《雷雨》等剧。1949年被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
张锡奇,男,生于1927年10月,河北定县人。国家一级导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38年2月参加八路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晋察冀军区二军分区宣传员、司号员,延安“抗大”总校文工团通讯员,八路军总部实验剧团团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前线话剧团宣传队长。1949年由部队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后改为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科任演员,曾在《高歌猛进》、《结婚》、《钢铁战士》等影片中担任重要角色,1950年代中期调离长影。此后历任军委总政文工团话剧团演员,安徽省话剧团导演、副团长,安徽电视台导演、副台长、艺术指导等职。1987年12月离休,享受副厅级待遇。2010年8月5日在合肥病逝,享年83岁。 曾在《钢铁战士》、《高歌猛进》、《结婚》、《柳湖新颂》、《吉鸿昌》等片中扮演重要角色,获得过表演金奖;终身从事导演事业,执导过《最后一幅肖像》、《行路难》、《谋杀奇案》、《这家没男人》、《铁画传奇》、《啊!苦竹溪》、《党的女儿》、《半把剪刀》、《霓虹灯下的哨兵》、《兵临城下》、《生命线》、《胆剑篇》、《拉郎配》、《西出阳关》、《丹枫岭》等50余部集电视剧、百余个舞台剧,其中舞台剧包括话剧、黄梅戏、京剧、庐剧、歌舞喜剧等。他是安徽历史上第一部电视剧《最后一幅肖像》的导演、第一位获得“飞天奖”的导演。他先后获得18项国家级奖,1项国际和3个省部级奖。1990年代,已离休在家的张锡奇执导的评剧连续剧《野戏班》获第六届全国戏曲电视剧一等奖及优秀导演奖;1994年,他执导的连续剧《弥留》获第十届全国戏曲电视剧三等奖及“最佳导演奖”;2000年7月,他荣获中国“双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