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子

有片源
1985年
剧情:  阿礼是香港的一个广告设计师,一天,他驱车外出办事,不料中途抛了锚。一名被追赶的劫匪突然钻进他的车里,慌乱中把抢来的装有珍贵项链的皮包丢在车内,而把阿礼的皮包拿走了。由于去失了设计图纸,阿礼被老板解雇。那条珍贵的项链是用恐龙骨制成的,香港富商傅格林本打算将这一稀世传家宝捐献给国家,不料却遭到抢劫。为此,他请来了私家侦探追查项链下落。与此同时,香港黑社会头子也启用了惯偷杜财,令其将项链找回来。丢了饭碗的阿礼四处寻职不成,欲一死了之,谁知自杀未成却结识了从深圳来港考察的女建筑师阿圆,不知不觉中,二人已互有情意。阿礼将项链送给了阿圆,并随阿圆一起来到深圳。私人侦探易公升和杜财也相继赶来,二人由尔虞我诈转而联合起来偷取项链。项链上精美的图腾古刻使阿圆和阿礼受到了启发,他们共同设计出一个古代与现代相结合的度假村,受到了领导的重视。傅格林应宏图建筑公司的邀请也来到了深圳,在公司的展览大厅内,意外地发现了失窃的项链。当阿圆准备将其送还失主时,项链却不翼而飞。杜财窃得了项链正在暗自得意,却发现自己早已被警察牢牢盯住,成了网中之鱼,他自知难逃,悄悄地将项链放到了阿圆婶婶的身上。这条价值连城的项链终于回到了傅格林的手中。  
1983年
剧情: 按照"抢亲"的习俗,农村姑娘二香嫁到邻村青年德成家中。闹房时,小会计有点出格。德成的哑巴弟弟德琪把小会计拖出屋,抛进草垛。客人走后,二香见到德成正在聚精会神地清点礼品和礼钱。德琪打扫完院子,哑巴穿起新衣,高兴地吹起唢呐。一天,哑巴把自己珍藏的"宝贝"给二香看。二香看那都是些常见的英雄人物画和电影广告,还有哑巴的奖状。原来,德琪在认真地向电影里的英雄人物学习,乐于帮助别人做好事。这些"宝贝"就是他得到的"嘉奖"。二香很赞赏德琪的美德,德成却骂弟弟是"蠢货"。二香见寡妇金兰嫂有急事要出远门,就把她的两个孩子接到家中照看,这却招来了德成的斥骂。集市贸易开放后,德成趁机非法捞钱,二香多次规劝,德成不仅不听,还挖苦说:"叫你生孩子人生不出来,叫你赚钱你又怕烫手。"德成受到罚款处理后,不但不思悔改,反而毒打二香出气。二香呼救,哑巴却听不到。事后,当他发现二香趴在地上呻吟时,悔恨地用手捶自己的耳朵。秋夜,二香孑然呆坐在火塘边,吊壶吱吱作响。哑巴下楼,拿出唢呐,吹了起来,想以此为嫂子解愁。二香捋起衣袖,露出伤痕,向他诉说心里的哀愁。哑巴含泪找德成,见德成正与旧日相好玉环饮酒作乐。德成反而诬陷二香与德琪行为不轨,闹得二香出走,兄弟分家。在茫茫的渡口,二香告别乡亲,对队长汉文爹交代,请他和乡亲们多关照德琪。然后,洒泪而去。在一次放木排的劳动中,带病参加的德琪因身体虚弱而失事,丧身于激流险滩之中。乡亲们深深地怀念他,大家沿江而行,寄托哀思。二香强忍着悲痛,把精心制作的粽子一个个地抛入江水之中。在那波涛汹涌,奔腾而去的江涛中,人们似乎又听到了德琪吹奏的唢呐声。
1981年
原野
原野

导演/编剧/

导演:凌子/
类型:剧情/经典/
导赏:《原野》是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的经典作品,于1981年被凌子导演改编为电影搬上银幕。电影版《雷雨》突出了女主角金子的存在,强化了故事与现实社会的连接,深入探讨了复仇与宽恕的冲突和选择。曹禺先生笔下的《原野》具有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仇虎复仇作为故事的外型包裹着复仇心理下人物的复杂心理。剧作的第三幕完全围绕仇虎复仇逃亡时的心理活动展开,他一边在原野上奔突,一边感受着内心交织的仇恨与道德审判。在电影版《原野》中,这些关于主体个人的精神幻觉被缩小弱化了,取而代之的是整个故事在现实逻辑上的合理化与清晰化。仇虎带着他复仇的“最高任务”来到焦家,依次完成了抢女人、杀儿子、毁家庭等复仇行动。他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与践行者,他的家人被封建制度压迫而亡,他用“父债子偿”的传统观念消解了自己内心的仇恨,却也因此送出了自己的生命。与原作专注呈现仇虎的复杂心理不同,电影版《原野》将故事的重心转移至焦大星的妻子金子身上,塑造了一个鲜活有个性的女性形象。她不愿受封建制度的压迫,在无法受到尊重的焦家她感到自己“不像人”。她敢于抓住机遇,改变自己的命运,义无反顾地与仇虎坠入爱河,也不惮于向丈夫承认自己的心意。她是宽恕的化身,面对封建制度的残害心存人性,多次劝阻仇虎迷途知返,最终对仇虎的复仇心理形成了道德上的感召。刘晓庆生动演绎出了上世纪20年代农村妇女的泼辣与纯真,“随着金子和仇虎爱情上的逐渐炽烈,金子便越来越呈现出她原有的被封建宗法制社会压抑的本色的光辉”。(编辑:海边淡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