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琳

Lin He

有片源
2019年
导赏:《攀登者》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献礼影片,通过改编中国登山队两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真实经历,影片充分显示出了中国的科学硬实力与中国人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影片以“攀登”为主题,既继承了古代中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又与当下的时代命题相结合,象征着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通过克服艰难的冰山环境,以信念与团结精神对抗人体极限,影片传递出的是老一辈开拓者们身上不畏牺牲、克服肉体与精神限制的不屈精神。重提攀登精神,不仅能够于中国现当代历史中重塑征服自然、永不气馁的现代品质,更能彰显重大科学突破背后强大的国家力量。一次攀登任务的完成,不仅仅依靠个人英雄主义式的精神支撑,更仰赖于国家在相关领域的科学进展,以及从前期准备到执行过程中成熟的分工合作与团队组织体系。当下的新主流电影大多呈现出“把爱国主义、国家情怀融入商业类型片中,在商业片的结构中传播主流价值”的整体特征,《攀登者》在讲述登山过程的同时,也不忘加入爱情戏码等商业桥段,缓和了惊险攀登带来的持续紧张刺激。方五洲与徐缨、李国梁与黑牡丹这两段爱情,也因与国家登山任务相连而更具崇高性。画面表现方面,影片以奇观化的视听语言冲击着观众的眼球,大量运用航拍视角一览珠峰的高耸挺拔,同时使用微观摄影捕捉攀登队员面对风雪时的纹路与细微表情。如此壮阔自然景观的呈现,既为提升了影片整体的视觉享受度,同时也将人的渺小与自然的汹涌形成对比,更显国人意志力的坚强。(编辑:铠兰)
2017年
2011年
2009年
导赏:《建国大业》不仅写出了历史,还写出了历史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他给予历史中的人应有的尊重、理解,甚至对蒋介石、李宗仁等反面人物,都体现出对末路英雄的一种悲悯,一种\"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气概,呈现出健康明朗,阳光亲和的国家形象。本片不仅继承了主旋律电影的基本的传统和叙述模式,更重要的是它借鉴了好莱坞类型片的一些经验,在满足观众的欣赏和消费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正是按照电影艺术与市场的双重规律来创作,使《建国大业》成为双重意义上的真正的主流电影。高涨饱满的爱国热情、祖国情结,与高品质的电影创作、制作相结合,加上“众星闪耀”的明星效应,激发出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事件。与此同时,这部电影的运作经验及其引发的社会文化现象,所衍生的话题和意义都广泛而深远。电影《建国大业》的“明星效应”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172位知名演员加盟,引发了影迷们的强烈关注,最后赢得了非常抢眼的市场表现。在“明星效应”发酵的同时,很多实力派演员也为影片奉献了精湛演技,参与完成了影片充满人性化色彩的一系列历史人物塑造。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望,《建国大业》开启了国产电影新主流大片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扩大了主旋律电影受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群体。(编辑:大陆)                                                      
2005年
2003年
为奴隶的母亲
为奴隶的母亲

演员(饰 春宝娘(阿秀))/

导演:阎建钢/
播放正片
导赏:《为奴隶的母亲》以柔石的同名小说为蓝本,在保留原作精髓的同时,精心地雕琢了人物与情节,赋予了春宝娘一个跳脱于其他附属身份的名字——阿秀。这部电影,不仅是对柔石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更是对中国传统婚姻制度及其背后深刻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从叙事结构上看,电影对小说的改编实现了多重情节重组与置换,强化了原有的戏剧张力,使得情节更加紧凑,人物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更加尖锐,从而更加彻底地揭示了“为奴隶的母亲”这一悲剧主题。相较于小说,电影以其直观的影像语言,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更加震撼人心的故事世界。阿秀,这位被剥夺了三次母亲资格的女性,其命运是典妻现象下无数女性的缩影。典妻,这一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婚姻形式,如同婚姻制度中的一颗毒瘤,深深扎根于封建社会的土壤之中。早在汉代,《汉书·主父偃传》与《汉书·贾捐之传》便记载了相关现象,为后世的典妻制度埋下了伏笔。随着时间的推移,典妻制度在民国期间逐渐走向衰落,但其所带来的社会创伤与心灵烙印却难以磨灭。直到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时代的到来,典妻制度才终被历史的长河所吞噬。电影中的阿秀,是这一制度下的鲜活牺牲品。她过于善良与卑微,面对丈夫阿祥的背叛与出卖,她选择了沉默与忍受。为了春宝,她放弃了自己在秀才家的安稳生活,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幸福与尊严。她的每一次选择,都透露出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无奈与抗争,同时也揭示了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弱势地位。电影中的另一位女性角色——秀才的正妻太太,同样是一个封建婚姻制度下的牺牲者。她虽然善于处理人情世故、周全大局,但她的内心却充满了痛苦与挣扎。她与阿秀之间的对比,更加凸显了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与命运。(编辑:婧怡)
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