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究竟有几层
滕汝骏
人物资料
作品
视频
资讯
有片源
2002年
美丽的白银那
演员(饰 马老五)
/
导演:
韩志君
/
主演:
田海蓉
/
姜峰
/
马诗红
/
滕汝骏
/
张凯丽
/
杜源
/
白德彰
/
类型:
剧情
/
导赏:
《美丽的白银那》着意追求人物真实质朴的情感和生活流动的韵味,既像农村风俗画,又似田园叙事诗,体现了较高的人文品格和艺术品位。这部影片反映的是当前农村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个体农民发了财,村子里怎么办?影片的叙事流畅完整,人物关系清楚明白,其中讲了个体发了财的人与普通农民的关系、家庭关系、干部与村民的关系,很真实并且包含了深层的意义。这部影片差不多每个人都给我留下了印象,实属上乘的艺术功力。像马老五的自私、事事处处动心思;像穿着干部服、走哪儿兜里都揣着一瓶水、有独特工作方式的村长;还有遇事就大喊大叫的村长老婆,个个活灵活现,填补了很长时间以来银幕上缺少可爱形象的遗憾。该片是一部作家电影,非常田园化生活化。编导在作品中输入了对生活的感情,探讨在经济大潮下农村的各种人物关系以及各自利益的冲突。该片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出现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做了现实主义的描述,城市人和农村人看了都会从中想到很多问题。影片对话生动,在情节、人物塑造、镜头运用等一些基本方面还是到位的。马老五会经营又自私贪钱,是现在农村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很有特点的人物。这个人物在村里造成鱼和盐的矛盾是影片的核心,让观众看到了他给别人造成困境时的心态,思想脉络以及情感变化。
2000年
蓝色爱情
演员(饰 邰父)
/
导演:
霍建起
/
主演:
潘粤明
/
袁泉
/
董勇
/
王刚
/
滕汝骏
/
徐秀林
/
崔敏捷
/
李佳
/
播放正片
导赏:
《蓝色爱情》以忧郁抒情的蓝色为影片基调,把莎翁式的心灵独白与电影的蒙太奇叙述相结合,不仅以巧妙独特的叙事结构和极致的视觉表现增强了电影的文艺气息和感染力,更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鲜明的人物成长线索,表现了年轻人对于艺术与人生,感情与责任等问题的思考。原著小说《行为艺术》质疑了“真实”与“作秀”之间的界限,揭示了现代人相互制造厄运的悲剧性。导演霍建起和编剧思芜对原著进行了银幕化改编。故事情节的推进变得更加简洁,点到为止,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电影中人物情感的交流和性格的发展。此外,采用了话剧舞台与现实世界的套层叙事结构,用旁白式的、戏中戏的台词表达,将主旨深度开掘,起到间离的艺术效果,形成一种与事态的不断变化,与内心的孤独、反思相契合的艺术氛围。片中蕴含着由“行为艺术”延伸出来的哲理——生活中人无意识、不知道就参与了别人行为的一种普遍表达。就像片中刘云(袁泉饰)说的那样,聪明的人创造自己的艺术,凡人则生活在别人的艺术创作中。比如在影片中有一次他们上街看到有人打架,刘云大喊“警察来了”,结果那帮人就跑了,刘云非常高兴地说那是行为艺术的胜利。她与邰林(潘粤明 饰)之间复杂的行动、心理关系,更是对“行为艺术”内涵的外显。邰林一直是刘云创作的对象,也是刘云虚拟中倾诉的对象;同时又因为现实生活中邰林帮助找人、找到的却是刘云亲生父亲、刘云又成为部林破案利用的对象等出乎意料的情境安排,使得他们之间产生了哪个在寻找、哪个被寻找、哪个在实验行为艺术、哪个在被动参与等复杂关系的质询,也就有了片中刘云“我是不是又生活在别人的艺术过程中,又有谁会走进我的艺术过程里?”等自我追溯的心境表白。霍建起作为一位“诗人导演”,对视觉风格和镜头语言的运用有着独到的见解。《蓝色爱情》在视觉风格上采用了凌厉的淡蓝色调,营造出一种忧郁而浪漫的氛围。在镜头语言上,偏爱固定镜头和长镜头,通过细腻的构图和精准的剪辑,将演员的表演和美丽的海滨景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海风、大桥、城市中的街巷、码头和各种交通工具,一切都在这种诗意的氛围中发挥着魔力,使得整部影片情绪更加饱满,故事更加动人。(编辑:明慧)
睡不着
演员
/
导演:
黄建新
/
刘惠宁
/
主演:
李凤绪
/
孙敏
/
张嘉益
/
陈小艺
/
滕汝骏
/
高明
/
类型:
剧情
/
剧情:
吴济堂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刑警,在一次执行任务时,无意中伤害了人质,被“贬”到一个派出所做了一个普通的警察。 他凭着惊人而准确的直觉判断,破获了许多案件,维护着管片的治安。他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办案中,顾不上照顾家庭,以至年仅12岁的女儿被人强暴了。为了女儿换个环境继续平静地学习生活,老吴要求调动工作地点,当地群众到派出所挽留,老吴感动地留下来。在一次侦破杀人案时,嫌疑人制作假相并诬陷老吴,老吴被别有用心的李所长停职审查。他委屈地走在街上,碰巧看到歹徒劫持出租车,他奋不顾身地冲上去,被歹徒的手枪击中。 生命垂危的吴济堂在医院的病床上,终于听到陈局长在耳边说:“老吴,问题查清了,你是个好警察。”
1999年
横空出世
演员(饰 李一凡)
/
导演:
陈国星
/
主演:
陈瑾
/
李雪健
/
李幼斌
/
高明
/
滕汝骏
/
张勇手
/
刘琳
/
陶海
/
董建业
/
张国民
/
播放正片
导赏:
电影《横空出世》获奖无数,获得第二十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摄影奖、最佳美术奖、最佳音乐奖、最佳录音等多项大奖。《横空出世》填补了中国故事片题材领域的一个空白,讴歌了高科技国防工业的伟大功勋筹建核试验基地,但影片不是着力于描述研制原子弹的技术过程,而是表现了为这一功勋付出智慧和艰辛劳动的人们。它首次全景式地展现了曾经披着神秘面纱的原子弹的研制过程,而且以电影的思维、电影的语言、富有感染力地刻画了陆光达、冯石等典型艺术形象,通过对他们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的压力与困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崇高精神与深厚实力。《横空出世》是一部英雄主义味道很浓的片子,这部片子中的每个人物都或多或少地浸染着英雄主义的色彩。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横空出世》再不是主题先行,观念图解,再没有像过去那样不断渲染领导的丰功伟绩,而是写出了科学家和普通战士的伟大贡献,尤其表现了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现代精神。这部影片讲述了我国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奋斗历程,是一部讴歌民族凝聚力和奉献精神的影片。该片不仅重现那个时代的火热生活,而且昭示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永远站在高科技前沿,拥有强大的现代化军事力量才能够不受外侮。
那山那人那狗
演员(饰 父亲)
/
导演:
霍建起
/
主演:
刘烨
/
滕汝骏
/
赵秀丽
/
陈好
/
龚业珩
/
党浩予
/
李春华
/
黄薇
/
杨伟伟
/
播放正片
导赏:
影片《那山那人那狗》改编自彭见明的同名小说,讲述儿子接班,父亲陪儿子走一程山区邮路的故事。影片中并不险峻的山峦代表着一重重屏障,阻隔着山区与外界的交流,阻隔着农耕社会与现代化都市,乡邮员作为大山与外界沟通的唯一桥梁,是山民们接收外界消息的重要依托,导演通过展现旅途中各个村落村民们对信件的渴求烘托出邮递员身份的重要性,从而体现出父亲常年走山路对这片土地、这群村民深沉的情感。大山也成为一种精神象征,山不在高,水不在深,但是都清幽秀丽,它与居住在这里的淳朴山民互相映衬,人情浓烈,民风纯良,就像这片山林一样自然而又隽秀,毫无杂质,毫无污染。这条蜿蜒曲折的山路也是一条情感沟通的道路,影片以父子间的感情交流作为主线,以平和的手法呈现父子之间浓烈但又含蓄内敛的感情。父亲与儿子从小聚少离多,两人之间既生疏又有隔膜,在路途的前半段两人少言寡语,气氛中甚至弥漫着尴尬,但在经历一系列的事件,如村民给父亲深情送别,父亲偷偷给五婆念假信,美丽的侗族姑娘和喜庆的婚礼场面之后,儿子开始渐渐理解父亲对这片山林的爱与依依不舍,影片的情绪高潮在儿子背父亲过河时显现,冰冷的山间河水流过,心里却怀着炙热难言的情感,父亲回想起妻子与儿子多年来的苦苦等待与守望,不禁流下滚烫的热泪,两人的隔膜在此刻消解,彼此的心拉得更近一些。影片以散文诗的语言还原了原生态的自然景象,氤氲弥漫的水汽,潮湿的石板小巷,苍翠的青山,潺潺的流水,山林意境空灵而又悠扬,俨然一副世外桃源般的山野图画。大山的威严矗立,邮递员的接替都体现了生命轮回般的寓意,田园的牧歌一代代传唱,人在山间的孤独行走因山的苍绿而尽显威仪,时间的流逝、生命的延续均被大山所注视,过去、现在与未来在这里轮番上演。(编辑:张苏慧)
双重危机 上集
演员
/
导演:
滕华涛
/
主演:
滕汝骏
/
胡军
/
张国立
/
王千源
/
刘孜
/
迟蓬
/
何平
/
陈宝国
/
李明启
/
赵奎娥
/
播放正片
导赏:
在某市储蓄所发生抢劫案,以闻振山为首的一伙犯罪分子以人质为要挟,与公安人员对峙。
1997年
埋伏
演员(饰 田科长)
/
导演:
黄建新
/
杨亚洲
/
主演:
冯巩
/
江珊
/
滕汝骏
/
张嘉益
/
牛振华
/
郭冬临
/
师小红
/
林海海
/
赵秀云
/
陈好
/
类型:
喜剧
/
剧情
/
犯罪
/
导赏:
《埋伏》讲述的是船厂保卫科科长老田和属下叶民主,为了配合警方执行任务,在水塔上进行埋伏,等待犯罪分子出现的故事。影片从不起眼的平民叶民主和无实权的田科长两人着手表现体制内的权力机制。作为该机制最底层的一类人,叶民主散漫、不着边际,老田手无实权,只能被影片中处于上位者身份的杨队长委派任务去最不起眼的水塔进行埋伏,没有撤销命令不得擅自离开,不得懈怠,否则属于玩忽职守,而当杨队长告知联防大队邱建国可以撤销埋伏时,联防大队却在玩乐之中遗忘此消息的传达,于是叶民主被遗忘在水塔之上,只能默默坚守。黄建新导演用邱建国这一中间层的领导人物对权力机制进行讥讽,鞭笞体制内安逸享受、不干实事的现象,从《背靠背,脸对脸》中的权力斗争变成了权力消解,突出小人物的悲哀。影片中的水塔埋伏颇有“等待戈多”的意味,前期过程中老田和叶民主两人还可相伴解闷,而后只剩下叶民主一人留守,同时又被联防大队遗忘,这时叶民主的等待陷入了虚无,毫无动静的蹲守目标,重复单调的观察,陪伴叶民主的只有无限的孤寂、黑暗和岌岌可危的爱情,颇具荒诞意味。而影片最具荒诞色彩的部分则是因为被遗忘的叶民主苦苦坚守了三十六天,才让无法得到水塔中巨额赃款的“智者”落网,被遗忘的悲哀人物瞬间成了侦破案件的重要英雄,而颁奖典礼英雄缺席,叶民主为了给去世的老田讨回公道痛殴邱建国,又因殴打入狱。导演用一系列失落的事件展现叶民主所遭受的生存困境和情感困境,以日常生活的荒诞性面对顽固僵化的社会结构,以小人物的温度抵抗社会的冷漠。影片中反复出现的秘密电话颇具现代主义的意味,聋老头自言自语的语言富含哲学思考,对留守在水塔之中奄奄一息的叶民主提供了坚持下去的信念,而这人生信条也是解锁影片主旨和人物本质的密钥,蕴含了导演对生活的思辨和人生的思考。(编辑:张苏慧)
挺立潮头
演员
/
导演:
翟俊杰
/
主演:
张连文
/
姜黎黎
/
滕汝骏
/
翟小兴
/
类型:
剧情
/
剧情:
90年代初,国有大型企业——北方钢铁厂面临市场的压力,亏损严重,矛盾重重。库存大量积压,设备严重老化,资金短缺,处境十分困难。三万多名职工生活无着,于是人们拿厂里的生产资料换饭吃,厂长徐振海看到了,问孤儿孙小保“换饭吃”的铝饼是怎么来的?当他知道工人们分北钢、吃北钢,焦急万分。 徐厂长在极度痛苦中觉悟了,他认识到只有彻底改变观念,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才是唯一的出路。徐振海决定改变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树立“512人是工厂的主人”的观念。可是他却因过度劳累而导致暂时的双目失明,回到家里,他的老母亲含泪为他擦洗身子。 青年炉长万林想重振北钢,他竞选当上了车间主任。在徐振海、总会计师潘亚君和万林的共同努力下,全厂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改革方案,闯出了一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国有企业改革的新路子。 车间主任黄遂河与徐振海是共事多年的老朋友,老黄不理解为什么自己苦干了这么多年,年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却被下了岗。他站在高炉的天梯上,苦苦思索着,要以生命去殉自己为之奋斗了一生的旧制度。在徐振海和他徒弟万林及工人们的劝说下,经过了痛苦的思想斗争,他终于战胜了自己,认识到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他从天梯上走了下来。 北钢人在改革中获得了新生,他们从困境到兴旺的发展奇迹受到国内外客商的赞誉,人们也看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希望之光。
1988年
红高粱
演员(饰 我罗汉爷爷)
/
导演:
张艺谋
/
主演:
巩俐
/
姜文
/
滕汝骏
/
钱明
/
计春华
/
姚二嘎
/
胡晓光
/
贾兆冀
/
翟春华
/
杨前斌
/
播放正片
导赏:
影片《红高粱》改编自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和《高粱酒》,由张艺谋执导。1988年《红高粱》荣获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还斩获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在张艺谋的影像世界中,《红高粱》以其粗犷的生命力为第五代导演的亮相奠基。故事里有两股对抗性力量:一边是压抑人性的旧规矩,一边是追求自由的本能。比如患麻风病的酒坊老板象征着腐朽的旧制度,九儿的改嫁本质上是对宗法权威的僭越,而余占鳌抢夺掌柜棺木的行为,则完成了对封建权威符号的彻底摧毁。影片中,轿夫们抬轿时汗水滴入黄土的镜头,高粱地里野合时压倒的高粱形成天然祭坛,这些充满原始力量感的场景,都隐喻着整个民族生存的韧性和活力。影片里有很多颠覆传统的设计:粗野的颠轿仪式把婚礼变作闹剧,用尿酿酒打破雅俗界限,嘶吼的祭酒歌让庄严仪式变得狂放。这些看似荒诞的安排,实则构成了对传统历史书写的自觉疏离。这些仪式大多并不存在于现实,而是为了荒诞感虚构出来的“伪民俗”,以此服务于影片的哲学表意。导演无意塑造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模糊和淡化了具体人物背景和空间信息,让故事超越某个特定时代,成为关于人性解放的民族寓言。在美学层面,张艺谋将红色推向极致——红盖头表意禁锢,红高粱外显欲望,红日张扬生命,最终的血海则成为集体祭献的圣坛。这种极致的色彩使用彰显着原始的生命力。就像最后漫天血红的超现实画面,把个人故事升华为整个民族抗争与重生的象征。反复出现的太阳意象,从开篇穿透晨雾的朝阳,到结尾日食时天地同暗的悲壮,就像生命的轮回——毁灭与新生永远交替。《红高粱》的先锋性在于其将民族叙事从传统话语中解放,还原为生命本真的狂欢。在血红的高粱地与灼目的太阳之间,张艺谋完成了对中国电影美学的重构,让中国银幕上如此赤裸地展现出原始生命的壮美与残酷。(编辑:王梓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