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屏宾

Mark Lee

有片源
2024年
导赏:《被我弄丢的你》改编自郑执的小说《被我弄丢两次的王斤斤》,由韩琰导演执导,讲述了白晓宇与王斤斤在现实洪流中兜兜转转、相伴相依的动人爱情。檀健次与张婧仪首次组成银幕情侣,互动甜蜜,贡献了真诚、动人的高光表演时刻。爱情对于现代人来说似乎越来越不足道,人们质疑爱情的存在,比起践行忠于一人、爱一人到老的价值观,当代年轻人更加专注于提升自我、满足自我的欲求。爱情将要陷落,《被我弄丢的你》正是在此时以纯爱的姿态出现在银幕之上,刻画了一段用爱意与现实困境相抗衡的美好爱情。影片并未脱离现实语境,在真空环境中自我感动,而是将白晓宇与王斤斤的爱情置入事业发展、疾病、丧亲等现实问题之中,并用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时下流行元素关联着年轻人的喜好,使两人的爱情不似幻梦般遥不可及,而是足够普通常见,可以存在在每个人的生活里。再相爱的人也注定面临命运的考验和生活里的莫测多端,但纯洁的爱会让他们拥有生活的勇气与战胜一切的决心。影片多次使用对比与回环,放大了爱情具有的宿命之美与吸引力。白晓宇和王斤斤互不相识,却都是爱·伦坡的超级书迷,心照不宣地通过打造哥特世界安置自我,这样的设定使他们的缘分仿佛早已天定。高考时的擦肩而过迸发了一见钟情的火花,随后是长达四年的默默怀想。四年后,命运再次显形,两人重逢,在爱·伦坡的精神世界里昭示出灵魂伴侣的唯一性。随后是相伴着生活,两次未带钥匙的情景对比显示出两人情感的变化——由互相体谅到彼此伤害。初遇的错过、现实的折磨使白晓宇两次弄丢了王斤斤,但正是相爱的两人之间那难以名状的命运安排与联结纽带,使他们终究能在人海中再次寻回彼此。(编辑:海边淡鼠)
2023年
导赏:《云边有个小卖部》作为2024年暑期档的大热影片,掀起了一股返乡、怀旧与回归自然的浪潮。影片改编自张嘉佳的同名小说,由张嘉佳自编自导,彭昱畅与周也领衔主演。影片延续了张嘉佳一贯的清新、温柔风格,在发现故乡生活的小确幸中编织了一场返乡的童话。在城市中历尽打击的刘十三回到了故乡小镇,外婆王莺莺和童年玩伴程霜用爱和激励让他重获追求人生成功的勇气。这样的情节设置与传统的乡村-落后、城市-发达的二元对立叙事模式完全相异,其本质是对当下都市人普遍的心理状态的呼应。拥挤的城市使个人身上的焦虑与压力不断增加,“当下的年轻人开始质疑曾经的’奋斗梦’——那些消费主义、阶层跃升和996所许诺的美好未来,他们渴望找到新的生存姿态”。影片略去了跌宕起伏的情节,有的只是平平淡淡、单纯美好的日常生活,并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大堰镇和溪口镇取景,使画面充斥着氧气与自然的气息。可以说,《云边有个小卖部》通过电影的造梦功能竭力为饱尝都市生存压力的人们搭建了一个提纯后、想象中的故乡,这里只有简单、纯粹、幸福,是一个可以收留任何疲倦灵魂的乌托邦。张嘉佳十分擅长描写与捕捉情感,在《云边有个小卖部》中,他细致地建构了刘十三与程霜的爱情线索,以及刘十三与王莺莺的亲情纽带。不论分别多久,她们的记忆里始终有一个角落留给刘十三,始终为他着想,推动他在人生道路继续前行。影片通过亲密、温暖的人物关系的塑造表明,故乡之美不仅仅在于怡人的风景,更在于人与人的感情,是爱让土地永葆生机。爱能够给予人希望与勇气,本片尝试在这场关于故乡的美梦中实现对情感的唤回。(编辑:海边淡鼠)
2021年
2020年
天国之渡
天国之渡

摄影/

导演:赵汉唐/
主演:江一燕/
类型:剧情/
2018年
导赏:文艺爱情片《后来的我们》由歌手刘若英跨界执导,携手实力青年演员井柏然、周冬雨,共同呈现了一段真挚而动人的北漂情侣故事。影片不仅有陈奕迅、五月天等歌手助阵插曲,更在片尾彩蛋中延续了刘若英脍炙人口的流行金曲《后来》中那份对于逝去爱情的深刻缅怀,令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获得了13亿元票房的好成绩。影片在叙事上巧妙运用倒叙、插叙等手法,回忆部分的影像用彩色呈现,而现实部分的影像则是黑白的,这样明晰的色彩处理不仅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的局限,易于理解大跨度背景下的故事线索,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情绪表达,用色彩斑斓的回忆与苍白冷漠的现实寓意两位主人公过往与现今迥然不同的心境。在“爱情还是面包”悖论的主线情节外,林见清父子亲情关系的副线故事丰富了影片的情感层次,令人十分动容。著名导演田壮壮饰演了父亲一角,内敛而深沉的表演将父爱的伟大如山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影片泪点所在。《后来的我们》以平实的视角展现了普通人在爱情与生活中的挣扎与成长,通过林见清和方小晓的故事,探讨了爱情、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与抉择。影片并未陷入传统爱情故事的俗套,而是巧妙地融入了社会现实的元素,依靠影像的力量展现在一线城市务工的青年人住群租房、吃泡面、挤地铁、捡旧沙发等极具现实感的生存状态,引发观众出于自身境遇的共鸣和认同。影片的主旨在于抒发“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的深刻感慨,既是对逝去爱情的纪念,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让人在共情中领略到生活的真谛。(编辑:曾奕琦)
2017年
导赏:2017年由张艾嘉执导的《相爱相亲》以一场迁坟矛盾作为贯穿全片的情感脉络,徐徐展开三代女性的情感图谱。《相爱相亲》以镜头的缓缓推移和长时间的静默,使情感脉脉流动其间。影片开场以外婆的梦境中配合内心独白,星星点点的小花和曾经的伴侣构成温情的梦中世界,梦呓和诗意充斥着老人的弥留时刻,同时,病房中现实的琐碎和庞杂又将观众于梦境中拉回。外婆火化时采用的“画框中的画框”别具形式上的仪式感,将一家三口框在一个有限的区域内,这既是一种告别的强调,其所产生的间离效果也无形中对观众进行着警示。滂沱大雨之后,祖孙二人隔着窗子的对话尤为耐人寻味,喋喋不休的薇薇和缄默不言的姥姥形成一种有来无回的默契,树在二人之间的墙壁亦暗示着代际的隔阂。《相爱相亲》情感细腻,却内敛而克制。惠英深夜做辣椒酱是她缅怀母亲的方式,面对离别,她只是沉默以对。母亲离世、女儿出走,面对生活剧变,她既无力于上一代的纠纷,女儿的事情也不容她插手,在其摔门而去之后只能无言面对母亲的遗像流泪,张艾嘉的镜头细致入微地探寻到了人到中年,惠英别有的那一份失落与焦虑。影片结尾惠英与丈夫孝平在车内的一段对话更是于平实中挖掘到了别样的人间真味,面对情感的迸发,却以演员背对摄影机的方式保持了客观距离的观察,观众只能通过背影和侧脸去揣测角色当下的内心感受与情感的流动,在镜头之外生成独属于自己的人生体悟。《相爱相亲》呈现了最为真实细腻、不加修饰的家庭关系与情感结构,那是芜杂的、琐碎的、关乎柴米油盐的,有龃龉,也有温情,是无数中国家庭的缩影。影片深刻聚焦了代际之间的差异,对三代女性的情感关系和自我进行了重新审视,不同代际之间的成长环境、恋爱观念、生活习惯都呈现于观众面前。姥姥固执地坚守先夫的坟,她的沉默无言,甚至贞节牌坊都被媒体拿来作为噱头吸引观众注意,家人的隐私成为取乐的对象,电视台的众目睽睽之下的一场闹剧,阿达得知姥姥要上节目后直接地指出“你们只会让她说你们想听的和观众想听的”,这都对当下社会的利己主义和浮躁喧哗做出了深刻的讽刺和揭示。薇薇手持相机,以旁观者和记录者身份去了解姥姥,更是走近一个女人的一生和心路历程。祖父与外婆一生的相守、姥姥孤独一生的等待,只因都不具备法律效力的婚姻证明而被无形消解甚至抹杀;阿达躺进棺材试图感受死亡、孝平蓄谋已久的一次出走、姥姥独守一生最后却抚着先夫的遗骸将手一挥说出“我不要你了”,人生有时追求的未必是结果。正如同姥姥终于同意将先夫的坟迁往城里,母亲将外婆的骨灰抱往乡下——相爱和相亲,却是殊途同归。(编辑:刘若能)
2016年
2015年
导赏:《刺客聂隐娘》是侯孝贤在武侠片创作领域的一次革新,用极富诗意的画面对唐代传奇中的聂隐娘故事进行了再创作,观众们得以跟随画面体悟一个刺客的人生片段。在故事中,聂隐娘曾与田季安年少相识,情投意合,但两人的命运也随着唐代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摆动,最终两人分离,田季安与元家结亲,聂隐娘则被道姑收为徒弟,被训练成了顶尖的杀手。当她收到刺杀田季安的命令时,不得已跟随内心做出不同的选择。侯孝贤试图在《刺客聂隐娘》中还原唐代后期风貌和藩镇中人物的风韵,通过对聂隐娘的刻画,讲述了这位虚构的刺客从固有身份中自我救赎并寻得侠义之道的故事。与许多以打斗为看点的武侠电影不同的是,《刺客聂隐娘》并未在武术动作上过多停留,聂隐娘的行刺手法往往是点到而止,在视觉效果上叶做到了简洁明快的统一,用一招制敌、以巧破力的技巧凸显出中式美学大道至简的审美观念。侯孝贤通过大量长镜头对自然风貌进行描绘,田野、青山、云影都在构建聂隐娘所处时代大背景上起到作用。但人物台词的刻意凝练,对角色关系的“留白”都使得角色如同古画上粘贴的人物,没有和所处环境产生过多的关联。作为主角的聂隐娘和田季安尽管穿着古装,活动空间也有不少仿古建筑,但半文半白的台词造成极大割裂,从而对融景于情产生了隔离。作为一部武侠片,《刺客聂隐娘》并未以“武”吸睛,反而以情动人,舒缓浓郁的情绪氛围贯穿始终,这也是侯孝贤对于刺客形象的理解,最终聂隐娘脱离了“棋子”的命运,真正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编辑: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