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辉

Hui Fang

有片源
1999年
开着火车上北京
开着火车上北京

演员/

导演:于晓阳/
类型:剧情/
剧情: 松涛养老院地处远离闹市的郊区,空气清新,风景怡人。院长尤金是一个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又平易近人的人。在他的领导下院里的工作颇有起色,进入了全市的十二强。当他得知市里将派出检查团在这十二强中选出三家作为对外开放单位时,尤金一心想争取出线,从而使养老院的条件得到改善。    这天早晨,尤金发动全院的人进行大扫除,并带着助手周秀琴四处查看,准备迎接检查团的到来。结果忙中出乱,尤金在挂横幅时不慎摔伤,住进了医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尤金在医院里结识了著名钢琴演奏家闵桡和他的朋友---合唱演员肖健。尤金欲借名人效应,把他们请进了养老院,老闵还通过他的学生为养老院搞到了一批捐赠物资,尤金喜出望外,计划在检查团到来时搞一个捐赠仪式,以扩大影响。 检查团在团长严君茹的带领下终于来了,肖健指挥老年合唱队唱起了《青春舞曲》,歌声引起了严君茹的注意,她一眼就认出了背对着自己的前夫肖健。老肖也发现了严君茹,便消消地溜走了。    捐赠的东西不尽如人意,老闵觉得很没面子,放映员老刘却在废旧物资中发现了宝贝--一台旧的电影放映机,他如获至宝爱不释手。    检查团开始检查工作,不料,检查团的队伍中混进了一个因跟孩子和不来,想住养老院的老孙头,尤金不明真相闹出了不少笑话。检查团走后,尤金感到出线无望,正当他心灰意冷的时候,却得知老肖和严团长的关系,便主动请老肖和老闵吃饭。饭桌上,尤金恳请老肖找严团长说情,老肖被尤金感动,答应去试试。 这一天,老肖知道严团长要来养老院办事,假装练歌在门口等她,两人见面后,看着已经变老了的对方,颇有感触。一向对老肖严厉的严团长同意和老肖谈谈。老肖趁机替尤金说情,结果被她当面拒绝。 严团长虽然拒绝了老肖,但还是通过他的话加深了对尤金和松涛养老院的了解。她找到尤金,对他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并诚恳地提出了改进工作建议。尤金从严团长的话中听出了希望,兴奋地来找躲在房间里生气的老肖。尤金握住老肖的手,代表养老院感谢他并告诉老肖,他看到严团长温柔体贴的一面。老肖笑了,既为尤金和养老院高兴,也看到了自己的希望。    尤金开始借款给养老院改头换面。台阶加装了扶手,房间换了大灯泡,栏杆重新进行粉刷,再次来此的严团长看见焕然一新的养老院和疲惫的尤金他们,心里十分满意。    养老院老葛看着新装的大灯泡觉得心疼,于是把灯泡藏了起来,点燃了蜡烛。结果不慎碰倒蜡烛,要不是尤金带领大家及时赶到,险些酿成火灾。对这一切看在眼里的老闵诚恳地告诉尤金,改善老人的生活条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关心老人的心理、赢得老人的心。并批评他遇到火情不报警,脑子里只有检查团因欠款,尤金被告上了法庭,妻子拿着传票哭着来找尤金。尤金想起老闵的话,觉得自己不配再当院长,决定辞职。当尤金走到门口时,见到眼前的情景愣住了:和他朝夕相处的老人们和工作人员自动聚集在那里,恋恋不舍地看着他。老刘代表大家问道:孩子,你答应过带我们出去玩玩儿,这话还算数吗?尤金感动得热泪盈眶。   尤金履行了自己的许诺,带领老人们乘坐着豪华的大轿车,行驶在北京宽阔的马路上。看着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老人们既新奇又欣喜。老人们逛游乐场,看海洋馆,高兴得像孩子一样,尤金也感到由衷的欣慰。老人们又自发的集资捐物还借款,老葛拿出了他积攒多年的十万元人民币,引起了大家的一片轰动。热闹中严团长和老肖走了进来,严团长告诉大家,上级已经批准松涛养老院为对外开放单位了,老肖补充说,我们也准备请大家喝喜酒,大家热烈鼓掌。    这一天,养老院迎来了第一批参观的客人,老人们上台表演自己编排的节目,客人们看得津津有味。夜幕降临了,老刘在院子里支起了修理好的放映机,把自己多年保存的老电影片断放给大家看。看着老电影老人们感慨万千。    第二天,老肖和严团长乘坐着红色的敞蓬汽车,在尤金、工作人员及老人们的陪同下,举行了他们别开生面的盛大婚礼。夕阳下,婚礼的车队穿过绿色的田野驶向远方。
1984年
剧情:版本一 李自成逃往商洛山中,偃旗息鼓,准备东山再起。山中人烟稀少,粮草缺乏,严冬已至,又无棉衣,军心浮动。朝廷又派贺人龙进山搜捕,将士闻讯,竟有临阵脱逃者。李自成心情沉重,忍痛在阵前斩了逃兵,以定军心。面对严峻的现实,李自成认识到要重振大业,只有“一马破门而出”,去说服已经投降了明朝的另一个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重举义旗。 原来,十三家义军中张李两家实力最强,互相不服。张献忠在谷城投降了朝廷,在义军中引起连锁反应,招致起义的失败局面。李自成部下将领对他多有怨恨。张献忠为人狡诈多变,又与李自成有仇在先,因此以刘宗敏为首的众将坚决反对李自成贸然前往,认为此行凶多吉少。李自成力排众议,决心铤而走险。张献忠虽然降了朝廷,但并不受信任。朝廷不发粮饷,又不封给官职,各级官吏还要敲诈勒索。张献忠的有心率兵重新造反,无奈外有左良玉20万大军包围,内有巡按御使林铭球坐地监视,难以动手。李自成来到谷城,希望张献忠与他相互呼应,重新起义。张献忠虽有此心,但又不愿将来推翻了明朝,李自成与自己争夺天下。军师徐以显也力劝张献忠除掉李自成,以绝后患。可张献忠自己也看出,没有李闯王,自己一支孤军也难成功。两人谈判再三,张献忠犹豫不定,终不能决。李自成于危机四伏中沉着镇定,与张献忠坦诚相见,张献忠顾及绿林义气,否定了杀害李闯王之主张,两人虽各抱目的,但终于结成同盟。一年后,两支义军果然共同推翻了明王朝。 版本二   明崇祯十一年。坚持了10年之久的明末农民革命陷入低潮,面临失败的危险。由于官军的疯狂镇压和各家义军相互不和,一同起义的十三家义军相继瓦解,有的溃败了,有的投降了。仅剩下李自成率领的一支孤军,也在潼关的南原陷入官军重围、全军覆没。在乱军中,李自成妻女俱失,仅率13骑突出重围,逃往山中。途中,夜宿林中,又险为当地乡勇所杀,喜遇李自成手下大将郝摇旗杀散乡勇,才得侥幸逃生。李自成逃往商洛山中,偃旗息鼓,准备东山再起。山中人烟稀少,粮草缺乏,严冬已至,又无棉衣,军心浮动。朝廷又派贺人龙进山搜捕,将士闻讯,竟有临阵脱逃者。李自成心情沉重,忍痛在阵前斩了逃兵,以定军心。面对严峻的现实,李自成认识到要重振大业,只有"一马破门而出",去说服已经投降了明朝的另一个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重举义旗。原来,十三家义军中张李两家实力最强,互相不服。张献忠在谷城投降了朝廷,在义军中引起连锁反应,招致起义的失败局面。李自成部下将领对他多有怨恨。张献忠为人狡诈多变,又与李自成有仇在先,因此以刘宗敏为首的众将坚决反对李自成贸然前往,认为此行凶多吉少。李自成力排众议,决心铤而走险。张献忠虽然降了朝廷,但并不受信任。朝廷不发粮饷,又不封给官职,各级官吏还要敲诈勒索。张献忠的有心率兵重新造反,无奈外有左良玉20万大军包围,内有巡按御使林铭球坐地监视,难以动手。李自成来到谷城,希望张献忠与他相互呼应,重新起义。张献忠虽有此心,但又不愿将来推翻了明朝,李自成与自己争夺天下。军师徐以显也力劝张献忠除掉李自成,以绝后患。可张献忠自己也看出,没有李闯王,自己一支孤军也难成功。两人谈判再三,张献忠犹豫不定,终不能决。李自成于危机四伏中沉着镇定,与张献忠坦诚相见,张献忠顾及绿林义气,否定了杀害李闯王之主张,两人虽各抱目的,但终于结成同盟。一年后,两支义军果然共同推翻了明王朝。  
1983年
1981年
剧情: 雪山脚下,在彝族奴隶主恩扎古哈的寨子里,一场以娃子(奴隶)作赌注的摔跤正在进行。恩扎和邻寨的苏嘎头人都紧张地盯着各自的摔跤手,最后,恩扎的奴隶铁博终于取胜。此时,远处数匹马疾驰而来,管家从麻袋里倒出了一个美貌异常的汉族新媳妇--雪莲,恩扎令家奴将她捆在树上当活人靶。轮到神枪手铁博射击,善良的铁博枪下留情,救了雪莲的性命。为了收买人心,恩扎决定将雪莲许配给铁博。按照彝族习俗,举行"抢亲"仪式。"抢亲"之夜,雪莲抗婚出逃,被铁博追至溪边。这时,寨里的老阿妈赶来,对他讲述就在前天晚上,雪莲是在同一个汉家小伙子青林成亲时,被国民党兵劫卖到彝寨的。雪莲的不幸遭遇,激起了铁博对她的深切同情,他毅然决定与雪莲分开隐居山洞。雪莲的丈夫青林为找寻雪莲来到彝寨,二人在泉边意外重逢。当他们就要逃出虎口时,头人率众赶来,青林死于枪下,雪莲被抓回,投入冷屋,罚做苦役。一年过去了,铁博一直暗中照顾雪莲。这位善良的彝族青年,终于燃起了雪莲心中的火焰,她毅然找到山洞,铁博用竖笛吹起"抢亲"之夜的曲调,两人互相倾吐着不同的身世和遭遇。当铁博得知恩扎令他打死的那个青年就是青林时,他痛苦难抑,把子弹推上枪膛,让雪莲向他开枪为青林报仇,雪莲却把枪对准了天空。号角长鸣。寨堡外,恩扎正召集兵马举行打冤家的出征仪式。铁博接受战旗,随众人埋伏后山岩后俯视峡谷。当铁博按头人命令举旗为号时,雪莲从远处跑来,叫铁博不要再为恩扎卖命了。一场冤家之战被雪莲冲散,恩扎恼羞成怒,逼雪莲跳崖,以死赎罪。铁博终于开枪反抗,救出雪莲。管家率众追来,雪莲不幸中弹滑入深涧,铁博为给雪莲报仇,只身奋力与敌人厮杀。雪莲被老渔夫救起,伤愈后换上彝族服装找寻铁博。她来到老阿妈家,被管家发现,老阿妈为掩护雪莲惨遭毒手。雪莲拼命奔逃,被管家举枪射倒。正当管家得意之际,一枝利箭射中了他的喉管,他当即毙命。原来是铁博赶来,射死了仇人。铁博看到倒在血泊中的雪莲,悲痛欲绝,脱下豹皮背心裹住雪莲,用双手托起她,走向远处的雪山。
1975年
导赏:《红雨》是一部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社会风貌的电影,由《小兵张嘎》《青春之歌》等经典影片的导演崔嵬指导。当年,该片与《春苗》齐名,有着“南有《春苗》,北有《红雨》”的美誉,两部影片均聚焦于赤脚医生这一题材,并于1975年同时上映,共同为主旋律电影风格树立了标杆。主人公红雨不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深刻内涵,更在社会转型时期,成为了一个值得人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角色。同时,每当红雨面临困境,甚至是生死攸关的危难之际,“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意涵也是对红雨“人民英雄”形象的询唤。健康的身体是人民生活幸福的基础,红雨的职责便是守卫住这重幸福。法国社会学家大卫·勒布雷东在《人类身体史和现代性》一书中所言,身体是与世界联系的桥梁。人紧拥住世界,将其转变成一片熟悉而便于理解的天地,据为已有。这片天地承载着意义和价值,是同一文化参照体系中的所有成员都能够分享的一种经历与体验。身体就是这一活动的发生场所。红雨不仅是人民身体健康的守护者,更是新事物发展道路上的开拓者和先行者。在这意义上,自私的医生孙天福是永远无法与红雨抗衡的。他的种种卑劣行径,损害他人利益的手段,不仅与红雨的无私奉献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出红雨红心向党、勇敢进步的伟大形象。(编辑:婧怡)
导赏:《烽火少年》基于颜一烟1959年中篇小说《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改编,经过多年的精心筹备与曲折历程,终于在1975年呈现在观众面前。颜一烟女士以“小马倌”宋喜林的真实经历为蓝本,创作出了感人至深的故事。《烽火少年》成功塑造了小英雄“小松”这一角色,他的成长经历成为了影片的核心。影片通过矛盾主线的冲突及其解决,展现了小松从孩童到小英雄的蜕变过程。在部队中,小松经历了从对纪律的忽视到严格遵守的过程,他的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指导员等人的教育关怀下,小松逐渐明白了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最终成长为一名有担当、有信仰的小英雄。这一成长过程不仅对小松个人具有深远影响,也对广大观众尤其是儿童观众产生了重要的教育意义。在中国电影史的长河里,《烽火少年》中的小英雄形象并非孤立存在。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经典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类似的小英雄形象,如《小兵张嘎》中的嘎子、《闪闪的红星》中的冬子、《鸡毛信》中的海娃等。这些小英雄们不仅激励着几代人的成长,也传承着革命精神与爱国情怀。小英雄电影在儿童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这些电影通过讲述小英雄们的英勇事迹和成长经历,向儿童传递了正能量和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困难面前要勇敢面对、在挑战面前要坚定信念、在责任面前要勇于担当。这种教育意义不仅体现在电影本身,更体现在其对社会、对文化、对教育的深远影响中。(编辑:婧怡)
1974年
1969年
1959年
剧情:1943年,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在人力、物力上发生了极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开始推行“以战养战”的残酷政策,对我国广大农村进行烧杀掠夺,以继续维持侵略战争。我华北抗日根据地的边缘,有一个叫康庄的小村庄。这里今年的麦子获得了大丰收。正当收麦季节,日本鬼子派来武装,以监收“保管粮”为名,进行武装抢掠。我康庄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机智英勇地与敌人展开了惊险曲折的护粮斗争。村长康洛太和村干部康成、发成在地道里开会研究对付敌人的办法,联络员秀兰带来了消息,八路军在三天后才能来运粮。他们决定一面动员群众将打下的粮食坚壁起来,一面鸣锣佯催交“保管粮”,在暗地里让群众把公粮送到几个地区去集中,故意把粮食从东搬到西,从西搬到东,以此来迷惑敌人。日军小队长清水命令汉奸四和尚在村里监视,驻扎在附近的伪军,为了改善给养,也派伪军韩老二到村里要麦子。四和尚仗势打了韩老二。康太洛利用敌伪之间的矛盾,引得韩老二找来伪军排长李德胜,李德胜在暴怒之下,痛打了四和尚。日军小队长清水闻讯,赶到康庄,打走了李德胜,日伪间的矛盾逐渐激化。秀兰再次到根据地联络,带回八路军王团长和县委书记的指示,县委派正在根据地学习的康庄支部书记老王回康庄领导斗争。老王和康太洛巧施妙计,布置民兵虚张声势,使敌人误认为八路军大队人马来袭击,吓得四和尚钻进面柜,炮楼里的伪军不敢妄动,日本鬼子惊慌失措,乱做了一团。这时,康庄民兵保护着粮食,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安全将粮食运到根据地,挫败了敌人掠夺粮食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