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玲

有片源
1982年
导赏:1982年侯孝贤的作品《在那河畔青草青》以充满温情的镜头和独特的孩童视角,徐徐展开田园牧歌式的乡土社会。《在那河畔青草青》中,华丽摄影技巧的摒弃使镜头对现实进行着一种自然的描摹与凝视,乡间轻快和谐的氛围跃然于银幕之上,在苍翠的山野与清澈水流间,沁人心脾的溪水叮咚,生命的原始节奏缓然流淌。依旧是散文式的叙事结构,影片更像是一部有关童年的回忆录,有关乡村的叙事诗。影片对于顽童的呈现充满人文关怀,在镜头下,常见他们戴着小黄帽自由地奔跑在小路上、铁轨旁的身影。班中最为调皮捣蛋的“三剑客”常常掀起一波又一波天真的闹剧,如将捉来的昆虫塞进同学的衬衫里、电鱼却将同伴电晕因此被罚跪、因为打架而被迫三人拉着手罚站,周兴旺看着表妹渐渐开始幻想起将来自己迎娶她的场景等等,侯孝贤的镜头再次将我们拉回那个光着脚丫、无忧无虑在原野和齐腰高的青草中迎风奔跑的童年时光:父母在田野中劳作,周兴旺教表妹如何用荷叶做面具,伯伯用竹叶编成小鸟给孩子拿去玩,孩子们捡到一只受伤的猫头鹰后给它涂红药水,孩童们顽皮却带有人性的纯真与善良。《在那河畔青草青》呈现了孩童们的稚嫩心灵,以其对成人世界的一次探寻,实现了乡土社会的一次现实折射。周兴旺将给妈妈写的信叠成小纸船,顺着溪流飘向远方,孩童的思念如此真挚又动人;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发现电鱼的“没有公德心的人”竟然是自己父亲的,周兴旺丢脸亦伤心,绝望地依靠着墙壁哭泣,自尊的丢失和寻找母亲的愿望迫使他出走。“赚钱养家倒成了错误的责问”让大年无力回答,生态保护的启蒙对乡中而言才刚刚开始;曾经大打出手的同伴之间一笑泯恩仇,孩子们跟着火车用力奔跑挥手送别——《在那河畔青草青》描摹的不止是一年又一年破土而出的青草,还有回不去的童年乡愁。(编辑:刘若能) 
1981年
1978年
1975年
1974年
197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