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泉

Quanren

有片源
2015年
2014年
2012年
2010年
导赏: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拍孔子的传记片,思想家和教育家的资料是丰富的,但多数生活场景则需要作家和导演设计,这是展现一代圣人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最困难的地方。加以中国人不论文化水平高低,都多少知道一点孔子;近年来国外建立了很多孔子学院,老外也对孔子懂得一些。电影拍得不像,弄出笑话,还不如不拍。但是,胡玫导演的《孔子》成功了。孔子的儒雅,孔子的气度,孔子的仁爱,孔子的神韵,孔子的宽容大度,孔子的悲悯情怀,都表现出来了。特别是到了老年,经过长期流离失所,满头白发,满目沧桑,那种坚毅与无奈,那种伟人的气质,那种古朴的圣贤气质,都表现得相当充分。孔子精通六艺,文武双全,比射艺以夺兵符,用机智和勇敢出色地完成了对齐国的“外交”使命,高举正义的旗帜以弱胜强,被提升为鲁国的代理宰相,显示出杰出的执政才能。这是影片前半段的内容。前半段戏剧冲突强烈,场面宏大,跌宕起伏,充满激情。但前半段不及后半段动人。有人说,影片从孔子离家出走,周游列国,就松懈了,平淡了。我的看法不同。我认为全片最感人的地方,几乎全在后半段。因为孔子的真正伟大,正是在他周游列国的行程中造就的。可以这样说,没有当过代理宰相的孔子仍然是孔子;没有周游列国的孔子就不是孔子。古圣贤的桂冠,大学者的桂冠,思想家和教育家的桂冠,有着众多弟子门徒的至圣先师,主要是他离家出走以后,经过风风雨雨十四年不断前行才有的。有人说,孔子是“失败的伟人”,这是不少人的看法。但我觉得这个看法偏离了影片的主旨,孔子的伟大不在于他当过高官,不在于他的辩才和气概曾经压倒齐国,也不在于物质成就和社会地位,而在于精神文化,在于他对中国传统思想的贡献,用物欲横流和官僚本位的眼光看待孔子,是无法理解孔子和他的精神世界的。还有一点应当提到,影片的对话多来自《论语》和那个时代的名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至理名言,名言虽多,但都用的很恰当,不觉得突兀。做到这一点,也是不容易的,看上去比电视台讲《论语》课的效果要更好一些。总之,《孔子》是一部成功的影片,它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孔子的一生,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部感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好教材。
2009年
2007年
导赏:《集结号》是由冯小刚导演,张涵予、王宝强、邓超、廖凡、胡军等主演的史诗级战争大片,电影不仅以逼真的惨烈战争场景给观众带来视觉震撼,更以悲壮的英雄主义和深刻的人性拷问深深触动了每个人的心灵,斩获该年度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的最高奖项。影片刻画了解放战争中一个普通连队中士兵的众生群像,在枪林弹雨、生死攸关的极端状态下,人性的觉悟成长、肝胆相照、慨然捐躯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人的牺牲都体现出永垂不朽的悲壮情怀,激发出观众对革命先辈的怀念和敬意。不止于此,《集结号》还实现了对于战争电影经典叙事情境的突破创新,深刻剖析了团长“舍卒保车”、未给九连吹响集结号的复杂层面,以悲悯的目光审视了战争这一时代大背景下普通军人谷子地的生命历程,探讨了“指挥道义”下胜利与生命的二律背反这一极具辩证意义的战争伦理问题,最终从对军人的人本关怀上升到对国家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维护。主人公谷子地具有英雄硬汉的坚毅与作为连队唯一幸存者的悲情,他在和平年代矢志不渝地为亲如手足的战友们讨回说法,终于得来九连士兵们作为烈士的正名,不仅救赎了自己千疮百孔的内心,也是对生命价值与和平愿景的坚守。《集结号》的艺术高度不仅体现在主题的开掘上,其上乘的视听质感也令人耳目一新。在异常残酷的阵地战场景中,创作者通过高速剪辑的瞄准、射击、前进等短镜头,紧绷的军人面庞特写,逼真的爆破效果以及颠簸的手持摄影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此外,多处极富气势的大远景俯拍镜头营造出契合战争主题的悲怆、肃穆氛围,令电影余韵悠远、常看常新。(编辑:曾奕琦)
2005年
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