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琳·欧哈拉

Catherine O'Hara

有片源
2024年
2021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0年
剧情:  坦普·葛兰汀是一个自闭症患者,她的妈妈为了抚养她成人吃尽了苦头。   1966年的暑假,葛兰汀来到了自己的姨妈家度假。在这里,葛兰汀对牲畜特别感兴趣,因为自闭症的原因能促使她“像牲畜一样思考”。后来她发现自己能在固定牲畜用的“挤压机”里安静下来,“挤压机”对她有安定神经的作用。   暑假很快就过去了,葛兰汀来到了大学。可是大学生活并没有改善她的自闭症,她依旧与人疏远、容易激动、拒绝别人的拥抱和触摸。而且,为了平息自己的情绪,葛兰汀在宿舍里做了一个“挤压机”。不过,这个“挤压机”却给葛兰汀带来了麻烦,因为学校不允许学生在宿舍里摆放这种“设备”。为了能让挤压机保留下来,葛兰汀为挤压机的“实际效果”做了一个心理学实验。她写了一份论文给教授,说明不仅仅是对自己,对别人,挤压机也有类似的作用。这份报告打动了教授,葛兰汀保留下来了自己的机器。   影片闪回到葛兰汀的少年时代,她4岁还不会说话,曾经被医生判了死刑。后来她妈妈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把葛兰汀送到了一间专为自闭症患者开办的寄宿学校念书。在这里,葛兰汀认识了自己的恩师,曾经在NASA工作过的卡洛克博士。卡洛克博士通过自己的慧眼发现了葛兰汀对世界认知的角度,发现了她的天赋。原来葛兰汀是通过图像来认知这个世界的。为了让葛兰汀明白自己的优势,卡洛克博士并且通过一个“视觉问题”让葛兰汀明白了自己的天赋。在恩师的指点下,葛兰汀考进了大学。   大学毕业之后,葛兰汀继续着自己研究生的学习,她选择的专业是畜牧学。因为葛兰汀能“像牲畜一样思考”,所以她能够撰写出了不起的畜牧学论文,并且能设计出令人叫绝的浸淹池。葛兰汀的设计体现了她对动物、社会以及宗教的理解。无论牲畜最后是不是变成了肉类,在它们活着的时候,葛兰汀要让它们获得充足的“优待”和“尊重”。在机缘巧合之下,葛兰汀获得了设计整个屠宰场的机会。她的设计虽然看起来很复杂,但却大大提高了屠宰场的屠宰效率。   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葛兰汀参加了一个自闭症的研讨会。她打断了所谓的学术发言,走到讲台上向听众诉说起了自己的经历。现在。63岁的葛兰汀是卡罗兰纳州立大学的畜牧学和动物学教授,农场设计专家、作家以及一位宣讲如何对待自闭症的自闭症患者。
2009年
剧情:  本特和维罗纳是一对结婚很久的夫妇,现在他们到了30多岁,正打算生一个孩子。他们的生育计划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是在维罗纳怀孕六个月的时候,一个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坏的消息从本特的父母杰瑞和乔治亚那里传来:本特的哥哥法兰德斯不想继续住在科罗拉多州了,此举直接影响到本特和维罗纳长期在科罗拉多州定居的打算。   那么,本特和维罗纳还能继续“投奔”哪位亲戚好友,并在那里定居,迎接即将出生的宝宝呢?于是,这对不再年轻的夫妇开始了一段跨越美国的寻亲访友之路,他们评估每一个城市,衡量每一个定居点,计算各种人际关系,为的就是寻找一个完美的定居地。他们的第一站是凤凰城,这里他们拜访了维罗纳的大学室友,然后他们转战亚利桑那州的图森,见到了维罗纳可爱的妹妹格蕾丝。   在和格蕾丝的交谈中,维罗纳确定她心中的完美定居地就是威斯康辛州,而且在那里的本特的堂兄一家也非常欢迎他们的到来。不过他们给本特的堂兄解释了自己置家立业、养儿育女的计划后,堂兄并没有表示出非常积极的态度。于是本特带着维罗纳来到了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在那里,他们拜访了本特的大学同学汤姆。   汤姆有一堆孩子,家里就像是游乐场一样热闹。晚上这些老同学举杯畅谈,汤姆对于家庭和生活的理解让这对即将为人母、为人父的夫妇深受启发。当晚,本特接到了一个久未联系的兄弟的电话,他们一再要求本特带上维罗纳来到迈阿密游玩。此时已经筋疲力尽的本特的维罗纳顿然发觉每一个地方都是完美的定居地--只要有爱、有家、有责任。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