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霞

Fengxia Zhao

有片源
2009年
剧情:辽中县河西村几百个农民,因为在土地二次承包中没有得到土地,在冲击了村里的土地大户以后,准备群体进省城上访。上任不久的县信访局长潘作良赶到村里,被情绪激动的村民“围困”在村里,县委书记张书记赶到为他解围。这使潘作良更加感到信访工作的责任与艰难。年轻的农村妇女齐春英,因医疗事故被丈夫抛弃,医院拒不赔偿,齐春英求告无门,无奈之下,提着“礼品”敲开了潘作良的家门;年近七十的冯大娘,与残疾儿子相依为命,在破旧的漏屋里住了五年,每次都步行往返一百多里地,到县信访局请求帮助;黄家岗子村,他认下了一个穷苦的“老娘”,面对不作为的乡主管民政干部夏主任,愤怒地掀翻麻将桌,把冯大娘穿掉底的胶鞋放在这个干部面前,他的真诚教育了基层干部,保证冯大娘住进了新房;省城医疗鉴定中心的门前,他与昧着良心做事的医院调解主任唇枪舌剑,为齐春英讨回了公道;面对腐败村干部孙玉鑫的威胁和利诱,他一身正气,刚直不阿;当发现河西村账本被盗以后,他在酒店里找到主管局长,摔了手机以泄愤懑。潘作良嫉恶如仇,他对调解主任说:“如果我不是党员干部,你早就趴在地上了!”潘作良心系百姓,他对信访干部说:“都说老百姓的事比天大,其实,这个天一点都不大,中国农民最容易满足,哪怕你给他办一点点好事,他们也会记你一辈子……”潘作良是农民的儿子,他对冯大娘说:“朝里没人怎么啦,朝里没人就应该住在这种地方?以后谁再说你朝里没人,你就说,你有个儿子在县里当局长…”潘作良有着他独特的工作智慧,他用齐春英送来的鸡和鸡蛋,向老同学,法院院长“行贿”,两名农民出身的干部,深深感悟到人民公仆情怀和政府干部责任。为了工作,潘作良顾不上妻子和女儿,连睡觉都把手机拴在手腕上,准备解决新的上访案件。他顾不上家庭、顾不上自己的女儿、顾不上七十多岁的父亲……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献给了平凡、艰辛的的基层信访事业,他的行为感动了人民、感动了同行,感动了身边所有的人……当辽中县从一个上访老大难县变成零上访县的时候,潘作良含笑融入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
2008年
2002年
2000年
1990年
剧情: 19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狼烟四起,一些反动势力乘机勾结日寇为虎作伥欺压百姓,犯下累累罪行,让原本欺凌糟蹋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的关东民众深受其害。面对日寇的血腥侵略和反动势力的无端欺压,关东民众奋勇反抗,沉重打击日寇汉奸伪军土匪,大快人心,名振关东。在奋勇反抗的队伍中,青龙寨以其劫富济贫纪律严明深受民众和爱国乡绅的爱戴。青龙寨大当家的外号大青龙。血性阳刚,沉稳仗义,闯荡江湖几十年,拉起一支抗日队伍;二当家白凤女流之辈清秀干练机智过人。在青龙寨附近的十里八乡,老少爷们无一不因为受过青龙寨队伍的保护而感恩戴德。一日,伪军侦缉队进村抢劫。一个名叫小辣椒的俊秀大姑娘,因为大青龙率队及时赶到幸免遭到伪军侦缉队的欺辱。小辣椒从此记下了搭救她的、青龙寨队伍里骨干之一的四侄儿。同样感恩于青龙寨队伍的,还有镇上的商会赵铭轩会长。为表达对青龙寨多年来护卫照顾的感激之情,赵会长请大小乡绅作陪,诚邀大青龙上门做客。白凤替大青龙赴宴,从此得罪伪军队长吴连青。为铲除令日本人闻风丧胆的青龙寨队伍,吴连青作难于赵会长,逼迫大青龙自首。经过缜密的筹划和部署,青龙寨队员乔装打扮,暗中护卫大青龙。由于暗探二光头的叛变,四侄儿、黑枣儿、老疙瘩、大青龙先后落入吴连青之手。危难时刻,白凤挟持日本军火专家佐佐木为人质,成功救出大青龙和其他队员。眼看着到手的大青龙从容离去,吴连青恼羞成怒,率队围攻青龙寨。寡不敌众的青龙寨队伍边打边撤,大青龙中弹受伤,落难之际,幸得小辣椒和爹爹搭救。留宿小辣椒家的当夜,暗中爱慕白凤的四侄儿按捺不住,闯进白凤的房间,却被白凤严词拒绝。四侄儿失落羞愧,转身投奔吴连青,成了吴连青剿灭大青龙的帮凶。激战当前,大青龙为掩护队员撤退,英勇牺牲,激起白凤义愤,当夜奇袭吴连青,取得重大胜利。
1985年
1984年
剧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金牛滩大队决定把砖窑承包给个体户。老窑工万金贵是个私心较重的人,他故意压低承包价格,想凭借一技之长要挟大队,这触犯了众怒。以栾金彪为首的一伙青年人,不畏困难,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挺身而出决定承包砖窑,并得到大家的支持。金彪的父母是一对胆小怕事、谨小慎微的老人,生怕儿子闯祸伤人,竭力阻挠儿子承包砖窑。可是金彪决心已下,又得到年轻的党支部书记何大凤的支持,自己在城里也学会了一整套烧窑的本领,具备了承包条件,于是大队与他签订了合同。栾金彪贴出砖窑招工告示后,有人旁观等待,有人冷嘲热讽,万金贵则和他唱起对台戏。栾金彪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组织大家治理报废砖窑,搞来贷款,订购了制砖机,主动热情地帮助困难户共同致富。栾金彪的这些举动颇得人心,使一些观望户也向他靠拢。万事开头难,第一次点火烧窑,因李二鬼喝了万金贵女儿杏花送来的酒误了添火,出了一窑次品,万金贵等人幸灾乐祸。栾金彪则冷静地查明了情况,狠狠批评了李二鬼。在何大凤的支持下,栾金彪稳定了大家的情绪,扩大了承包队伍,购置了机械设备,并向大家传授烧窑技艺,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使金牛滩破瓦窑面貌一新。栾金彪致富不忘大家的行为团结了群众,他教育人们不但要走富裕之路,还要做堂堂正正的人。他因此而深获乡亲的信任,并得到了姑娘的爱。
1983年
剧情:1979年初冬,党的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始实行生产责任制。东北明月沟生产队在自愿组织作业组时,发生了一件不该发生的事。以新队长韩喜柱和老庄稼把式王老蔫为首的两个作业组,都不愿接纳村里的党员,使党员们受到强烈的震动。事后,党员们进行了反思,不觉伤心落泪。由于十年动乱,党的威信遭到破坏,党员素质有所下降,村里的党员也受到影响:有的以小康之乐取代党员应追求的奋斗 目标;有的陷入家务琐事而无所作为;有的自恃根红苗正,盲目骄傲;有的爱吹、爱说、不爱干;有的则周身充满商人气息。在党小组会上,党员们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认识到不是 群众不要党员,而是党员自己脱离群众。于是村里党员成立起一个被群众称为“党组”的作业组,决心以实际 行动改变党员形象。春天,天气干旱,渠水不够,几个作业组为争水发生争执。“党组”自己动手清理一眼废 井,将渠水让给其他两组,使群众感动。不久,秧苗急需追肥,而化肥一时又供不应求。“党组”领头人梁财 召开“党组”会议,提议将“党组”仅有的三吨化肥一分为三,分给其他两组,保证秧苗生长。此事在群众中 反响强烈。秋后,三个作业组都获得丰收。当队里重新划分作业组时,“党组”被解散,群众争着要党员参加自己的组,结束了原本不该发生的故事。
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