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于晏

Eddie Peng

有片源
2020年
2019年
导赏:日本漫画家安倍夜郎的漫画作品《深夜食堂》以其平淡治愈的风格打动了多地读者,2019年,梁家辉推出了自己的电影处女作《深夜食堂》,在向这部经典漫画致敬的同时,表达自己对人间烟火气的独到理解。影片遵循了原作平淡、温柔的叙事风格,没有设置强烈的戏剧冲突,而是以近乎白描的手法细腻刻画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友善。在这个固定的小小餐厅里,食客川流不息,情感也不断流动,他们是白领、拳击手、音乐人、司机,也是彼此的朋友、伴侣、知己。他们聚在一起交换隐秘的心事,互相鼓励帮助,获得继续投入都市洪流中的勇气。本片之所以打动人心,在于它准确把握了日式治愈风格的核心,即通过艺术创作在现代生活的种种不确定中营造出一种确定感——霓虹灯闪烁的偌大城市里,总有一个温暖的空间安抚人的味蕾,接纳都市人的所有心事。将原作从日式文化移植至中国本土并不容易,受限于版权方的要求,改编版难以做到全然地去日式风格,但在有限的发挥空间中,《深夜食堂》在菜品设计与故事讲述上已独具匠心。本片延用了原版“酒蒸蛤蜊、亲子饭、猫饭”的三个故事,但巧妙地将故事中的食物换成了地道的中式美食——炒蚬子、糖藕和馄饨,这些精致的食物一下子拉近了中国观众与故事的心理距离。同时,影片在多处凸显了故事的发生地上海的城市特色,强调改编版本的在地性。当食客们走出小店,笼罩他们的是黄浦江畔的微风、摩天大楼与狭窄的弄堂街道,他们在日常交流中也时不时蹦出几句上海方言。可以说,在面对改编掣肘的多重阻碍时,本片依然在找寻中国本土自己的“深夜食堂”中做出了努力与尝试。(编辑:海边淡鼠)
2017年
2016年
导赏:《湄公河行动》是第一部展现中国警方如何抓捕境外毒贩的大片。林超贤曾说,他不希望把这么惨重的案件拍成一部娱乐电影,这真的是为13条人命的尊严,还有中国人的尊严去做这件事情。这一次,《湄公河行动》从真实案件入手,上升到了公民权益和国家意识,牵扯到国与国之间政治法律经济的深刻探讨,可以说对林超贤挑战极大,难度比起他的恩师徐克翻拍革命历史题材的《智取威虎山》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次,衷心希望林导能够成功开启一个真实案件改编电影的新时代,希望国内那些颇具创作基础的题材能在未来登上大银幕。本片是一部在细节、人物上十分考究的主旋律电影,其令人称赞之处在于,将所有主题元素暗含在人物与情节之中,故事先行地勾连出宏大主题,令观众在品读故事的同时,感受到我国特警及公安部门对社会、对国家做出的伟大贡献。正如清华大学的尹鸿教授所言,《湄公河行动》不仅是一部“执行到位的工匠电影”,它的出现更表明了“主旋律和大众电影不应该是对立的,主旋律体现主流价值,主流价值必须是共享价值,而不是政治片、说教片、概念片”,而《湄公河行动》恰好突破了这一窠臼,这部电影中的“国家意识是建立在保护个体基础之上的。爱国主义,不仅是人人必须爱国家,更是国家必须爱人人。”这无疑是一部提振民族精神、彰显国家软实力的商业电影力作,它将主流价值观与主流观众群体有效地融合、对接在一起,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编辑:大陆)
导赏:《危城》是香港导演陈木胜于2016年推出的古装武侠动作大片,在隐喻架空真实历史的“普城”中,刘青云、彭于晏、吴京、古天乐等影星共同上演了一出刀光剑影、步步惊险的曲折故事。在陈木胜的作品中,富有人情味的正邪对决和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动作场面构成了主要的看点,担任动作导演的洪金宝更是结合角色特质为每一位演员定制了招式套路,最大限度激发出演员们的潜能,令经验丰富的吴京、彭于晏打出新花样,多年不触及打戏题材的刘青云和对武术“零经验”的袁泉也一招一式有模有样。在《危城》中,首次以大胡子造型亮相银幕的彭于晏在“兄弟情”和“正义感”中做出艰难抉择,以一敌众打遍无敌手,更与曾经情同手足的吴京上演武力对决。曾荣获全国武术比赛精英赛枪术、对练冠军的吴京更是在片中使出“看家”的长枪功夫,将对战场面的效果“拉满”,两人在酒坛上激烈对决的戏份也成为了经典。除了彭于晏和吴京,已经多次合作的刘青云与古天乐也在片中“决裂”。面对滥杀无辜的古天乐,刘青云饰演的保卫团团长以一条铁鞭与之誓死斗争,坚守心中的正义。此外,廖启智、释彦能、洪天照、姜皓文等黄金配角的加盟也为电影增添不少看点,多样化的角色特性构成了导演陈木胜“想在故事中说出人性本色,传达勇气和信念”的创作理念。《危城》在陈木胜作品谱系中拥有重要地位,回顾这部影片也是对这位已经离世导演的最好纪念。(编辑:刘方舟)
2015年
2014年
导赏:青春题材电影在当今电影市场的多元化浪潮中与观众有着独特的情感共鸣与时代烙印,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由小说改编为电影的影片。《匆匆那年》也是一部改编自同名热门小说的青春电影,电影回忆性的画风是对一代人青春岁月的深情致敬,也是对时代背景下个体情感成长与社会变迁的深刻剖析。影片构建了一幅跨越十年、横跨多个重要历史节点的青春画卷,展现了80后一代人的情感历程与生活轨迹。影片以方茴与陈寻的爱情故事为核心,但不局限于单一的爱情线索,而是通过痴男怨女群像的塑造,多维度地展现了青春期的情感纠葛与成长阵痛。方茴的纯真与坚韧、陈寻的勇敢与迷茫、乔燃的默默守候、赵烨与林嘉茉的错位情缘,以及林嘉茉对苏凯的单恋未果,这些人物的情感纠葛,如同青春的缩影,让观众在感同身受中体验到成长的酸甜苦辣。导演通过特写镜头的巧妙运用,精准捕捉了人物细微的表情变化与心理波动,使得每个角色都鲜活而立体,让观众在视觉与情感的双重冲击下,深刻体会到青春期的复杂情感与成长的无奈。由于影片的时间跨度较大,因此也记录着那一时代变迁的过程。从90年代末的北京胡同,到新世纪初的繁华都市,影片通过时间线的巧妙串联,将几个历史节点融入其中,构建了一个真实的时代背景。《匆匆那年》在叙事结构上采用了双重时空的叙事手法,通过现实与回忆的交替呈现,使得故事更加层次分明、情感更加饱满。通过不同时期的色调对比,影片营造出一种怀旧与现实的交织感,让观众在视觉的转换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沉淀。(编辑: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