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国

Baoguo Chen

有片源
2022年
导赏:《海的尽头是草原》是由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真实历史事件改编,尔冬升以流畅细腻的镜头,呈现了内蒙古自治区广袤壮美的自然空间,讲述了杜思珩与草原上萨仁娜、那木汗一家人的感人故事,表达了对草原上人与人之间质朴真诚情感的崇敬,对人性至善的热烈赞许和民族团结的深情歌颂,是感人至深的经典之作。影片以倒叙展开,母亲弥留之际的执念敦促杜思瀚踏上追寻之旅;伴随插叙,靠众人口中的描述和对妹妹的回忆拼凑起完整的故事,双线并行,故事脉络渐渐清晰,同时悬而未决的问题亦为观众留下悬念和想象空间。杜思瀚对妹妹的追寻,既是对母亲遗愿的一种完成,也是对自己即将走到终点的生命的一种交代。老人临终之前难以摆脱执念,悔恨不已,身为哥哥的他何尝不是多年来难逃良心的谴责和内心的牵挂。人到暮年,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草原上的重遇和坦白让杜思瀚终于实现了自我救赎,儿孙满堂的妹妹也早已释怀,亲情终于达成和解。影片以自然清新的镜头语言描绘了草原上民族生活的画卷,与细腻的情感呈现交相辉映。杜思珩追赶伊德尔却遭遇沙尘暴,瘫倒在地陷入无助,儿时父亲的离去和此时伊德尔的归来以并列蒙太奇的方式呈现父爱以别样的方式回归;马背上的追逐戏以优秀的移动摄影呈现寻找的紧迫感,使观众一同为之牵动心弦;那木汗为救马正元和杜思珩而身陷流沙后,鸿格尔独坐坡上奏乐的场景使两个家庭失子的悲怆再次重叠,亦是对“人和动物都有自己的命,这些都是天意”的哀叹。《海的尽头是草原》的镜头之下不仅是草原辽阔壮美的自然空间,令人心驰神往;更真诚呈现了内蒙古自治区牧民淳朴善良的性格和真实而祥和生存状态,是对民族之间互融互通、团结友爱的赞颂。导演以平实的手法记录蒙古族传统结婚场面,伴着悠长的民歌,长辈的祝福使人潸然泪下;那木汗和巴图、那日苏、鸿格尔兄弟四人骑马快意驰骋尽显草原男儿的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同时,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大自然的残酷性并没有折损蒙古族人民乐观坚韧的天性,萨仁娜对杜思珩无私的付出与包容甚至是亲生之子的牺牲,体现了超越血脉的亲情之爱。百岁的萨仁娜得知兄妹俩的母亲在前一天去世的消息后老泪纵横,在辽阔的草原上为她祈福祭奠。远望天边,日落下杜思珩的哼唱与萨仁娜深沉的独白在此时达成艺术的共鸣,“终有一天我们会见面的”这一句代表的不仅是超越生死的爱,更是生命的延续和一曲轮回。命运的捉弄之下,两位母亲养育了同一个女儿,既是对萨仁娜博爱和悲悯之心的崇高敬意,也是对人性至善和大爱无疆的深情歌颂,对始终奋发向上的民族生命力的无限景仰。(编辑:刘若能)
2016年
导赏:《湄公河行动》是第一部展现中国警方如何抓捕境外毒贩的大片。林超贤曾说,他不希望把这么惨重的案件拍成一部娱乐电影,这真的是为13条人命的尊严,还有中国人的尊严去做这件事情。这一次,《湄公河行动》从真实案件入手,上升到了公民权益和国家意识,牵扯到国与国之间政治法律经济的深刻探讨,可以说对林超贤挑战极大,难度比起他的恩师徐克翻拍革命历史题材的《智取威虎山》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次,衷心希望林导能够成功开启一个真实案件改编电影的新时代,希望国内那些颇具创作基础的题材能在未来登上大银幕。本片是一部在细节、人物上十分考究的主旋律电影,其令人称赞之处在于,将所有主题元素暗含在人物与情节之中,故事先行地勾连出宏大主题,令观众在品读故事的同时,感受到我国特警及公安部门对社会、对国家做出的伟大贡献。正如清华大学的尹鸿教授所言,《湄公河行动》不仅是一部“执行到位的工匠电影”,它的出现更表明了“主旋律和大众电影不应该是对立的,主旋律体现主流价值,主流价值必须是共享价值,而不是政治片、说教片、概念片”,而《湄公河行动》恰好突破了这一窠臼,这部电影中的“国家意识是建立在保护个体基础之上的。爱国主义,不仅是人人必须爱国家,更是国家必须爱人人。”这无疑是一部提振民族精神、彰显国家软实力的商业电影力作,它将主流价值观与主流观众群体有效地融合、对接在一起,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编辑:大陆)
2014年
2009年
导赏:《建国大业》不仅写出了历史,还写出了历史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他给予历史中的人应有的尊重、理解,甚至对蒋介石、李宗仁等反面人物,都体现出对末路英雄的一种悲悯,一种\"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气概,呈现出健康明朗,阳光亲和的国家形象。本片不仅继承了主旋律电影的基本的传统和叙述模式,更重要的是它借鉴了好莱坞类型片的一些经验,在满足观众的欣赏和消费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正是按照电影艺术与市场的双重规律来创作,使《建国大业》成为双重意义上的真正的主流电影。高涨饱满的爱国热情、祖国情结,与高品质的电影创作、制作相结合,加上“众星闪耀”的明星效应,激发出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事件。与此同时,这部电影的运作经验及其引发的社会文化现象,所衍生的话题和意义都广泛而深远。电影《建国大业》的“明星效应”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172位知名演员加盟,引发了影迷们的强烈关注,最后赢得了非常抢眼的市场表现。在“明星效应”发酵的同时,很多实力派演员也为影片奉献了精湛演技,参与完成了影片充满人性化色彩的一系列历史人物塑造。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望,《建国大业》开启了国产电影新主流大片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扩大了主旋律电影受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群体。(编辑:大陆)                                                      
2006年
导赏:《宝贝计划》被影迷称赞为是已故导演陈木胜最成熟的作品,也是成龙参与编剧完成度最高的一部电影,是港片喜剧的经典之作。影片在弘扬人性和亲情方面着力颇多,在喜剧情节中融入对观众的教导,展现出成龙受早期默片影响在喜剧创作中的思考和天赋。在片中,成龙尝试小混混的角色,饰演的人字拖是一个不务正业、游戏人生,总想着不劳而获的人,就连父亲也对他失望至极,但这样一个角色却在象征自然纯美的婴儿感召下,演化为善良、真情的捍卫者,成为了成龙银幕形象中一次可贵的尝试。古天乐出演的百达通、许冠文饰演的包租公则与成龙的角色一样以盗窃为生,呈现出现代社会中人性的扭曲和亲情的疏离,印证了人性的贪婪、道德的缺失和金钱的吸引力。陈木胜巧妙的瞄准这类因钱而疯狂的人群,通过人物性格的变化,表现复杂的矛盾冲突,将故事推向一个个的高潮。喜剧元素的出现给《宝贝计划》带来不少亮点,尤其是成龙与古天乐一同抚养婴儿的段落,由于母亲的缺失,两个男人担负起了相应的职责,性别错位导致的笑料包袱通过超市选购各种商品和服务员的“误解”达到高潮,两人面对婴儿迸发出的幽默对话更是一种率性自然的人性流露,通过这种戏谑式的表达也消解了观众们对于小偷的仇恨。擅长动作戏份的成龙更是再次上演在狭小空间里一对多的打戏,各种家具用品也成为了顺手的工具。此外,成龙顺着排水管下楼、在车流穿梭的十字路口救下婴儿车中的婴儿更是令观众们捏了一把汗,从《A计划》等片中“演化”而来的动作招式更是兼具了观赏性和娱乐性。这部电影也是成龙与陈木胜合作的最后一部电影,成为了两个人作品中的永恒经典。(编辑:方舟)
1999年
导赏:《女帅男兵》讲述了原国家女篮主力队员闻婕突然被任命为男篮北斗队的主教练,经过多方反对的不放弃下,最终把北斗队带上了甲A联赛冠军的故事。影片最夺目之处就在于其表现了对困难的蔑视和对信念的坚守。电影把闻婕放在了一个男性群体当中加以刻画。展现出了女性角色的能力与魅力,闻婕面对队员的怀疑,同事对帅位的觊觎、老板的逼宫,都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最令闻婕心碎的是男友高东方的不理解。由于大男子主义作祟,相恋多年的男友逐渐和她疏远。但是闻婕没有退缩,而是凭着对胜利的渴望和对信念的坚守迎难而上。她用耐心、实力和成绩一一“降伏”了这些运动员,获得了信任与尊重。在拍摄方面,与电视转播角度做出了区分。影片中较多地使用了推、拉等常规拍摄手法,同时还运用了我们称之为NBA的如在篮板正后面拍摄并升移的镜头,使影片更生动引人,表现出篮球的魅力和生活的丰富。影片还善于运用镜头语言表达含蓄的情感,在最后取得胜利后,运动员把闻婕教练扔向空中的镜头,镜头的高速旋转,不仅拍到了氛围和场面,也同时抓住了人物的表情。激动的情怀通过镜头视觉语言传达给观众,使影片得到升华。最后一场戏中,闻婕离去时又来到训练馆,大广角表现空荡荡的场地,话外音使她回忆曾经生活训练的地方是多么亲切,她依依惜别。这种夸张的镜头使观众感受到闻婕的内心,达到了渲染情感的效果。“对面的女孩看过来”,作为影片出现两次的几句歌词,让观众记忆犹新,看似没有伴奏的干唱。却是营造氛围,渲染情绪的点睛之笔。闻建与俱乐部意总经理在茶室谈话时,现场的背景音乐是使用的琵琶演奏的中国传统民间乐曲。它的典雅甾味与流行的现代风格的类型音乐、形成极大的反差,使茶室具有传统文化的格调,多元化风格的音乐为影片增色许多。(编辑: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