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军

Jun Hu

有片源
2023年
导赏:《长空之王》把镜头对准鲜为人知的军机试飞员群体,着重展现他们勇于挑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以及过硬的技术本领和专家型素质,在题材方面颇具创新性,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这部电影中,空军试飞员成为主角,一些顶尖装备也首次亮相银幕。由青年演员王一博出演的试飞员在对新型战机进行试飞的过程中,一次次克服各种困难,让影迷们看到他在表演领域的更多可能性。电影准确把握了试飞员群体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高超的飞行技巧和奉献精神,揭示出超出常人想象的试飞工作。影片中,试飞员们虽然经历过彷徨和困难,但终学会成长,为了试出自己的隐身战机不断努力。《长空之王》还满足了广大军事迷们对于中国空军装备的兴趣,包括歼-20、歼-16、歼-10C等在内的多款中国尖端机型真机“参演”了这部影片,尤其是被誉为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隐身战斗机之一歼-20的出现,更令大家兴奋不已。在多种特效制作技术的辅助下,空中试飞的过程和军机相互追逐战斗的场景,表现得极为逼真,给观众们带来身临其境之感。正如导演刘晓世所阐述的,电影《长空之王》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它不仅讲述了战机的发展,更展现了人的成长,他认为“性命是生物意义上的,我们从一出生便具有了性命这个概念。而使命是社会意义上的,是对国家和社会的一种责任感。只有这两个加在一起才是一名军人完整的生命。”影片在上映后打破了包括“2023年五一档影片首映日票房冠军”在内的多项影史纪录,为中国空军题材电影创作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刘晓世也因此获得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编辑:方舟)
2022年
2021年
导赏:《长津湖》以史诗级的手法,全景式展示了长津湖战役的全貌:从美军仁川登陆,悍然越过三八线进犯中朝边境,到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出国作战,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从长津湖战役全线爆发,中国志愿军战士重创敌人,到美军兵败后退,撤出兴南港。美军装备之强大、中国志愿军斗志之昂扬,都得到了体现。抗美援朝战争中,武器装备极其落后的志愿军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形成了鲜明对比,但中国人民志愿军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凭借超乎寻常的战术设计与过人的意志,逐步扭转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局势,打出了军威国威,成为当之无愧的“步兵之王”。影片在设觉呈现上也是深入人心,通过实地长期的瞰景,精心的场景设计和逼真的特效,成功还原了长津湖战役的残酷与壮烈,让观众可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志愿军们的艰苦卓绝和顽强不屈的精神。余从戎满脸伤痕的军礼,伍千里的坚定信念,以及冰雕连没有完成的任务,每一个场景都让人潸然泪下。影片以史诗级的手法,全景式展示了长津湖战役的全貌,让人们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更加记忆深刻。作为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一部经典之作,《长津湖》持续引发观影热潮。透过银幕,光影交错间,带给观众逼真的战场认知和深度的情感体验,这是电影的魅力,更是人心的共鸣。影片中,先烈们的话语字字铿锵、句句滚烫,一直激荡在每个观众心间,诗意山河与战火滚烫的鲜明对比,更加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与期许,也是对抗美援朝精神的礼赞。作为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一部精品力作,《长津湖》持续引发观影热潮。透过银幕,光影交错间,带给观众逼真的战场认知和深度的情感体验,这是电影的魅力,更是人心的和鸣。该片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第9兵团在长津湖地区那场艰苦卓绝的战役,生动诠释了国家意志和民族力量的强大,有力彰显了中国军人为国舍命的碧血丹心。细腻描摹了志愿军将士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影片中,先烈们的话语字字铿锵、句句滚烫,一直激荡在每个观众心间。诗意山河与无情战火的强烈对比,深切地表达了人民对和平与美好新生活的无比珍视和期许。深情礼赞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长津湖》对观众们的启示为: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它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编辑:大陆)
2019年
导赏:作为中哈首部合拍电影,该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人文关怀,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别开生面的历史画卷。远离了“泛娱乐化”潮流中追求视觉冲击与快餐式消费的拜金商业大片,不仅是一部关于音乐家的传记电影,更是一次对人性、艺术与爱国情怀的深刻探讨。电影通过象征性时空穿梭的诗意手法,巧妙地将观众带入冼星海创作生涯中最为隐秘而辉煌的五年时光。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在导演的镜头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每一帧画面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坚持、梦想与牺牲的故事。影片的叙事结构精巧而不失深度,通过非线性叙事和细腻的情感铺垫,让观众在时空的交错中感受到冼星海内心的波澜壮阔,以及他对音乐无尽的热爱与追求。在镜像造型上,《音乐家》同样展现出了非凡的艺术造诣。无论是广袤无垠的草原风光,还是简陋却充满温情的小屋,每一个场景都被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义,与主人公的命运紧密相连。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画面,影片不仅还原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更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内心的世界,让观众在视觉享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在爱国主义主题的表达上,摒弃了传统影片中常见的宏大叙事和直接煽情,而是将这份情感巧妙地融入到了人性更柔软的部分。影片通过冼星海与异国友人、家人的互动,展现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性共通的美好与光辉。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让影片更加贴近人心,也为国际传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共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观影者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与力量。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段旋律,都像是春风化雨般滋润着观众的心田,让人在感动之余,也对生活、对艺术、对爱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导赏:一声“老师好”,影响了整个人生;一位好老师,折射出一个时代。《老师·好》是由著名相声演员于谦监制并主演的青春校园电影,与观众们所熟悉他在相声舞台上的捧哏形象不同,于谦在本片中成功塑造了苗宛秋这个八十年代人民教师的典型角色:优点缺点并存,严格中带着点温情,专制中又有点柔软,固执中带着知识分子的清高,普普通通一辈子,对荣誉、学生的成绩看得远比学校给自己分套房子更重要。本片用生病的学生、辍学的学生、调皮的学生等几类典型学生的“浪子回头”描绘了富有正能量的师生关系,用好老师和好学生的角色关系,映照了中国师生中最传统、最惺惺相惜的关系,也打造了青春多样的学生群像。影片有吴京、张国立、艾伦、乔杉等演员惊喜客串,老搭档郭德纲更是给出于谦“值一个影帝和两箱啤酒、烤串不限量”的好评。除了熟面孔的梦幻联动外,《老师·好》还营造了浓郁的八十年代怀旧风格,契合广大观众的怀旧情怀。例如录音机播放出的迪斯科乐曲,还有二八自行车、老冰棍、老汽水、搪瓷杯等精巧的道具设计,都深深引发了对青葱岁月、师恩如山、同窗情谊的千思万绪。《老师·好》代表了中国学生的集体记忆,每个人心中都留存着类似的对于班主任又爱又“恨”的体验,也都在成长的过程中才渐渐领悟,尽管老师“不可爱、不完美、不优秀,但正是像他这样的人托举起中国社会,托举起一代又一代的人”。总而言之,《老师·好》全片笑中带泪,感人至深,也深受观众热捧,好评如潮,获得3.55亿元票房的好成绩。(编辑:曾奕琦)
2018年
2016年
2015年
2013年
导赏:《风暴》作为一部“从警匪到战争,再从战争到灾难”的香港大制作影片,充满了接连不断的打斗、车辆碰撞、跳楼惊险、激烈枪战以及震撼的爆炸场景,每一幕都极力刺激着观众的视听感受,同时让他们体验到一种“绝境求生”的残酷氛围,令人无法抽身。而这场城市战争绝非纯粹以枪林弹雨营造感官刺激那么简单,而是承载着人性的三大终极领域,正如导演袁锦麟所说,“借警匪对峙代表‘好与坏’,以残酷战争演绎‘善与恶’,再凭灾难场面象征‘人与魔’”,彼此相互推进,最终融为一体。片中几乎每个角色内心都要经历一番纠结与挣扎,彼此或有苦衷或在取舍,即使是反派也在极尽呈现其扭曲与撕裂,多种心理交织在一起,无疑让《风暴》流露出既纠葛又沉重的人性意味。刘德华饰演的吕明哲在身份上正邪难判,戏份上文武双全,人性上情法纠缠,尤其饱受正邪冲突与内心矛盾折磨后,他的所作所为最终令自己的两种身份遭遇分裂和对立:一方面作为执法者的警察,理性上无法被宽容,但另一方面作为拥有感情的正常人,感性上容易获得谅解。他对工作的执念之深,已经让他徘徊在走火入魔的边缘。他的一切,似乎都已被工作吞噬,只剩下对正义的执着追求。然而,当嚣张的对手一再触犯他的底线,他的愤怒如火山般爆发,中环的毁灭性爆炸,便是他愤怒情绪的直接后果。在这一刻,他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警察,而是一个被愤怒和复仇驱使的男人。他的工作意图已经偏离了维护正义的轨道,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男人的征服欲、求胜欲和报复欲。这种所谓的“阴暗面”,却使得刘德华饰演的这个督察形象变得异常饱满和真实。这正是优秀港产警匪片应有的闪光之处——极致的人性释放。在这些影片中,警察不再是单调的英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欲望的真实个体。他们面对困境时的挣扎、愤怒和复仇,都是人性最真实的写照。(编辑:明慧)
2010年
导赏:在中国电影的长河中,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无疑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自2010年上映以来,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深刻的主题意蕴和精湛的艺术表现,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和影迷的热爱。《让子弹飞》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采用了一种更为复杂和立体的叙事手法。电影的故事围绕着土匪张麻子与恶霸黄四郎之间的斗争展开,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情节和反转,展现了一个充满张力和冲突的叙事世界。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雕琢,每一个角色都饱含深意,使得整部电影如同一部精致的艺术品,值得观众反复品味。在视觉影像上,本片充满了荒诞和夸张的元素,如马拉火车、火锅上的火车等场景,这些超现实的影像不仅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也深刻地揭示了电影的主题。同时,电影的音乐和音效设计也极具特色,既有激昂的交响乐,也有诙谐的民间小调,这些音乐元素与电影的情节和人物性格完美融合,增强了电影的艺术感染力。《让子弹飞》深刻地探讨了权力、阶级和人性的问题。电影中的张麻子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的角色,他既是一个劫富济贫的土匪,又是一个追求公平和正义的革命者。通过张麻子与黄四郎之间的斗争,电影展现了权力的腐败和人性的贪婪,同时也表达了对平等和自由的向往。这种深刻的主题意蕴使得《让子弹飞》不仅是一部娱乐性极强的商业电影,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艺术作品。姜文、周润发、葛优等一众实力派演员的精湛表演,为电影的人物塑造增添了丰富的层次和深度。特别是姜文本人的表演,他将张麻子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演绎得淋漓尽致,使得这个角色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经典形象。此外,电影中的后现代主义色彩也是其独特魅力的一部分。《让子弹飞》中充满了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解构,如对英雄形象的重新塑造、对权力关系的重新解读等。这些后现代主义元素使得电影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风格,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影体验。而《让子弹飞》的成功不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其对中国电影市场的推动作用。电影的高票房和高口碑,证明了中国观众对于高质量国产电影的需求和支持,也为后来的中国电影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让子弹飞》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将愈发凸显,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不朽经典。(编辑: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