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思燕

Siyan Huo

有片源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导赏:《红海行动》是由林超贤执导的一部现代战争电影,它以2015年的也门撤侨事件为背景,通过紧张刺激的叙事和震撼的视听效果,展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在执行撤侨任务中的英勇形象。这部电影不仅是一次对军事行动的生动再现,更是对家国情怀和集体英雄主义的深刻诠释。影片的叙事结构紧凑,情节层层递进,从反海盗行动到街头废墟的枪战,再到荒漠中的惨烈战斗,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紧张和危险。林超贤巧妙地运用了平行蒙太奇等剪辑手法,使得影片的节奏快速而有力,观众的情感也随之起伏。在这些战斗场面中,蛟龙突击队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和个人英勇行为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集体英雄主义的美学表现。影片中的视听语言极具冲击力,林超贤通过高清的摄影技术和精心设计的动作场面,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勇敢展现得淋漓尽致。电影中的爆炸、枪战和肉搏战等场面,都通过快速的剪辑和紧张的音乐,增强了观众的沉浸感和紧迫感。这种视听的震撼力,不仅满足了观众对于感官刺激的需求,也深化了影片的情感张力。在人物塑造上,《红海行动》避免了单一的英雄形象,而是通过集体的力量来展现英雄主义。影片中的蛟龙突击队成员各司其职,他们的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体现了中国军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集体主义精神的展现,不仅传递了正能量,也让观众对中国军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红海行动》不仅仅是一部战争片,它更是一次对和平的深刻呼唤。影片通过展现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性的摧残,传递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生命的尊重。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影片通过影像消费、情感消费和信念消费,满足了观众对于感官刺激、情感体验和价值探寻的需求,同时也传递出了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和家国情怀。《红海行动》是一部成功的现代战争电影,它以其精湛的制作、深刻的主题和震撼的视听效果,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和赞誉。这部电影不仅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形象,更是对家国情怀和集体英雄主义的一次深刻诠释,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在战争题材上的新突破和新高度。(编辑:赵敏)
导赏:《来电狂响》作为意大利电影《完美陌生人》的中国版改编,以独特的黑色喜剧风格跨越了文化差异的鸿沟,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复杂面貌与情感纠葛,兼具娱乐性与深刻性。在《完美陌生人》的框架基础上,《来电狂响》巧妙地加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影片不仅探讨了爱情、婚姻、家庭等普遍性议题,还触及了婆媳关系、养老难题、离婚买房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问题。这些话题的加入,使得影片不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成为了一面映照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镜子。电影《来电狂响》在保留原作基本框架的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原作《完美陌生人》以其深刻的心理剖析和紧张的剧情张力著称,而《来电狂响》则通过调整人物设定和话题热点,将其转变为一部更符合中国观众口味的喜剧片。影片通过引入直播平台、外卖软件等现代生活元素,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时代感,也巧妙地触及了当下社会热点,如网络直播的兴起、个人隐私的泄露等。在改编过程中,《来电狂响》将女性在职场与生活中的生存境况作为影片的议题之一。演员马丽饰演的韩笑、霍思燕饰演的李楠、代乐乐饰演的戴戴等女性角色是拥有独立思想、复杂情感和现实困境的个体。她们在职场上的奋斗、在家庭中的牺牲、在面对爱情时的犹豫与坚持,都被细腻而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手机是《来电狂响》的全篇式线索,作为了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工具,同时也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与心理状态的缩影。影片通过一场看似普通的聚会,将七个人物的手机内容公之于众,从而揭露了他们背后隐藏的秘密与伤痛。这种设定增加了影片的戏剧张力,也深刻揭示了现代人在数字时代下的孤独与焦虑。手机既连接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又加剧了彼此之间的隔阂与不信任。影片通过这一独特视角,引导观众反思数字时代下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编辑:婧怡)
2016年
导赏:《罗曼蒂克消亡史》上演了一出中国式《教父》,影片中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角色都耐人寻味,利用非线性叙事,打造出一场情义爱欲的生死局。从战前的灯红酒绿到战后的残垣断壁,电影以精巧的拼贴叙事安排、恰到好处的音乐安排,展现出对人生与生死的思考,融会贯穿了帮派家国的凛然秩序、挺身赴死的兄弟情义、悱恻缠绵的多角爱情、民族大义的坚定选择、多维度的浮世绘全景等多种类型元素,通过与众不同的笔法、时间线索与人物线索的交叉叙事,深刻挖掘出人性的贪痴善恶。《罗曼蒂克消亡史》是一部见功力见气势的电影,事件容易,做局难。通过时间线索与人物线索的交叉叙事,它做了一个情义爱欲生死局。每个局内人都有疑点,步步观察揣摩、观影乐趣尽现;《罗曼蒂克消亡史》更是一部见意境见气质的电影,它珍视人的局限性,多维多解、意蕴丰实。小六(章子怡饰)、老五(钟欣潼饰)、吴小姐(袁泉饰)、王妈(闫妮饰)、妓女(霍思燕饰),镜头扫过或美艳或笃定或心伤或风情的她们的脸,群像轮转,定格于褪却浮华的小六,淡然一笑,罗曼蒂克未亡。历经万千磨难,她活着。其实,一切叙事艺术的底牌都是在探讨我们该如何活下去。而一部商业大片的目的,就是让人自信地活着。《罗曼蒂克消亡史》会笃定地告诉您:作为一部商业大片,它是如何在相同中做出不同的,那是一种工业、一种艺术、一种精神力量,而绝不仅仅是一门生意。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表现手法具有相当的实验性,在某些方面甚至比艺术电影走得更远。整部电影有着难得的考究和态度,或许姿态本身就是该片存在的价值。影片镜头语言风格化且精致,混杂着王家卫式的浪漫光影和昆汀式的暴力美学,常用对称构图,偶有上帝视角,以腾空而起的俯拍镜头,描摹一幅极具时代感的画面,细节处则布满了符号及隐喻。简繁相宜的叙事控制,丰易自如的情感表达,在我看来,程耳意图以极富力量感的形式突显电影的质感和格调,在视听聒噪、套路成堆的国产电影“空壳潮”里,《罗曼蒂克消亡史》总算辟出了一片可供凝望的天空。本片对既定时空秩序的破坏,视听形式上延长、压缩、变形、省略、跳跃、错置和挪移时间的经验,是在创造一个有格调、质感和趣味的世界,这正是今天多数国产电影缺乏的魅力。
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