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无名·奔袭
谭洋
人物资料
作品
有片源
2016年
一次花开
演员
/
导演:
王军
/
主演:
马恩然
/
侯秀清
/
谭洋
/
于非非
/
播放正片
剧情:
李连顺的老伴儿突然去世,老人舍不下老太太,不愿跟儿子走,开始独居生活。朋友的关心和陪伴让他日渐开朗起来。但对老伴儿的思念和朋友的去世导致他身体的病痛日益严重……
2009年
孟二冬
演员(饰 孟二冬)
/
导演:
哈斯朝鲁
/
主演:
谭洋
/
郑卫莉
/
宋轶
/
高一伟
/
袁苑
/
李吉明
/
闫勤
/
仁龙
/
播放正片
导赏:
电影《孟二冬》根据已故的北京大学教授孟二冬的真实故事改编,深情讲述了这位教书育人的楷模、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生前的感人故事。原型人物孟二冬的感人事迹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胡锦涛总书记称赞孟二冬“为人师表、品德高尚”,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孟二冬“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国教育工作者向孟二冬学习。他甘坐冷板凳,十几年如一日潜心做学问,求真务实,在学术上成就卓著。他的敬业精神正是我们的社会着力弘扬的精神,他的学术品格正是我们的社会亟待光大的品格。在以往的人物传记片中,或者是将人物生平传奇化,或者是努力还原真实生活,甚至不惜重金打造历史场面。但对于电影《孟二冬》而言,时间和场景的真实很容易实现,但人物的真实却非常困难。蒙古籍导演哈斯朝鲁,以风格清新自然、人文气息浓厚的作品著称,如《剃头匠》和《长调》。他和演员谭洋一起在创作中深深地抓住了《孟二冬》之魂:讲台上,孟二冬教授神采飞扬;操场上,他生龙活虎;空旷的图书馆里,他从来是“第一读者”;狭窄的筒子楼宿舍里,他和妻子、女儿温馨生活;在石河子的讲台上,他身患癌症,但仍用沙哑的嗓子坚持讲完《唐代文学》的最后一节课……影片中还穿插了一些孟二冬学生忆说老师的纪实性镜头,为影片增添了一种质朴而真挚的力量,提升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品读孟二冬的事迹,其亮点正是一些平凡的“坚守”精神,坚守自己的理想。坚守自己的师德。坚守自己的生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影片通过孟二冬对陶渊明的欣赏和敬仰,巧妙地隐喻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正是孟二冬内心深处所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正如我们把孟二冬教授看作平凡而又杰出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缩影,我们不妨把这部片子看作是忠实记录无数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生活心灵状态的散文化的影像。”(编辑:明慧)
2007年
金婚
演员
/
导演:
郑晓龙
/
主演:
张国立
/
蒋雯丽
/
林永健
/
沈傲君
/
普超英
/
李京京
/
苗乙乙
/
于明加
/
王雷
/
彭心宜
/
类型:
喜剧
/
爱情
/
家庭
/
传记
/
剧情:
剧情: 本剧故事开始于新中国热火朝天的1956年,文丽与佟志是一对平凡夫妻,他们的婚姻始于阳光灿烂的五十年代,经历了上世纪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以及到新世纪,经历着新中国历史上变化最激烈最巨大的五十年。这部戏不仅是男女主人公的五十年婚姻生活史,同时也是新中国的一部共和史。本剧以编年体的形式,一年又一年地讲述了这对夫妻五十年坎坷婚姻路。 年青漂亮的小学数学老师文丽(蒋雯丽饰)和重型机械厂的青年标兵,技术员佟志(张国立饰),结为夫妻。他们从年轻到年老,从相知到相爱,从热恋到婚姻中的柴米油盐锅碗瓢盆,以及为人父母直至祖父母,经历漫长而坎坷的五十年婚姻路。 年轻时,他们是一对欢喜冤家,妻子文丽是北京人,在家排名老三;她漂亮活泼,酷爱苏联爱情小说,对爱情和婚姻充满浪漫想往,小资情调严重,还娇气任性有洁癖不会过日子;丈夫佟志是重庆人,在家排名老小,独子,他性格开朗风趣幽默血气方刚,但非常实际缺少小资情调;初婚时,他们从性格到生活习惯格格不入,又早早为人父母,婚姻生活中从衣食住行到子女教育到婆媳关系再到性关系,处处矛盾,经常为小事打得天翻地覆,好在两人互爱对方,争吵过后总是合好如初。 中年时,他们进入婚姻疲惫期,丈夫佟志忙于工作忽略妻子感受,妻子文丽人到中年对生活充满恐惧和抱怨;佟志为求发展到三线工作一段时间,夫妻两地分居,佟志遭遇年轻女性情感诱惑,文丽初闻此事,大闹厂党委,调回丈夫,夫妻关系合好;但此事埋下后患,佟志前途受到影响,郁郁不得志;而沉重的家庭负担令文丽变得琐碎和唠叨。 夫妻之间越来越缺少沟通,他们不再像青年时期那样经常打闹,却经常陷入更危险的冷战之中;夫妻关系从冷漠到冷战到大打出手,婚姻似乎走到尽头;此时,那位曾经诱惑佟志的年轻女性再次出现在佟志生活中间,人到中年的佟志,在事业与情感双重失落下动了真情,精神出轨;得知此事的文丽在悲痛振怒之后,变得成熟,作为妻子和母亲,她奋力支撑家庭度过这个重大危机,她不吵不闹忍辱负重,照顾重病的婆婆,教育四个年龄不同的儿女;佟志徘徊在情感与责任之间,在他内心深处,妻子和家庭仍是第一,在人生最关键的选择点上,在激情的诱惑下,佟志还是选择了家庭,选择了亲情。 老年时,他们进入婚姻牢固期,相濡与沫,不能分离,生活对这对平凡夫妻并不厚爱,进入老年后,疾病缠身,文丽得了重症在生死线上徘徊;三个女儿情感婚姻都不顺利,而最爱的独子竟然英年早逝,他们经历人生最惨痛的一幕:白发人送黑发人。是彼此关爱相互扶助支撑他们度过人生最黑暗岁月,艰难前行。最终牵手走进金婚。
1998年
银幕恋情
演员(饰 饰 苗得雨)
/
导演:
于向远
/
主演:
张路
/
李晓红
/
戈治均
/
李强
/
徐静之
/
谭洋
/
林柯
/
郭怡
/
张海燕
/
播放正片
导赏:
《银幕恋情》,这部1998年在中国大陆上映的剧情片,以其独树一帜的叙事视角和深邃的主题思想,博得了社会的广泛瞩目。它不仅在叙事上独树一帜,更以其美学的丰富性,成为农村题材电影中的杰出代表。电影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自然风光转化为情感与主题的载体,使得石板梁村的山水、田野等自然景观,以其原始而未经雕琢的自然之美,为影片注入了一种质朴而纯净的美学气息。摄影巧妙地运用了前景、中景和背景的层次关系,以及人物与环境的空间关系,创造出一种和谐而富有深度的视觉效果。例如,人物常常被置于广阔的自然景观中,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人与自然的联系,以及个体在广阔世界中的渺小感。这种美学的呈现,不仅加深了影片的真实感,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引领观众进入一种回归自然本真、追求心灵纯净的审美境界。影片中,招弟和引弟的形象塑造,以其朴素无华、勤劳朴实的特质,展现了农村女性的独立与坚韧。这种美学塑造不仅赋予了角色深刻的内在美,也反映了导演对农村女性形象的深刻洞察和尊重,为观众呈现了一种充满正能量、生命力蓬勃的美学形象。同时,对于农村整体群像的展现同样深入人性,不仅展现其“美”的一面,也聚焦于其问题的一面,展现一一幅真实生动的农村生活图景。通过电影放映这一核心主题,《银幕恋情》深刻揭示了农村地区文化生活的贫乏以及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深切渴望。其中某些特定的视觉元素,如放映机、电影胶片、银幕等,不仅是电影放映事业的象征,也隐喻了人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美学反思,不仅增强了影片的深度和引人深思的特质,也展现了导演对农村文化自觉和社会发展的深切关怀。(编辑:赵敏)
1991年
神捕铁中英
演员
/
导演:
王薇
/
主演:
张琪
/
安亚平
/
孙晨曦
/
赵雪芹
/
位北原
/
许松原
/
王丽莎
/
傅伟兴
/
于伟夫
/
谭洋
/
播放正片
导赏:
蒙面怪客刺杀皇室心怀鬼胎斗智斗勇
1989年
开国大典
演员
/
导演:
李前宽
/
肖桂云
/
主演:
古月
/
孙飞虎
/
黄凯
/
邵宏来
/
刘怀正
/
郭法曾
/
路希
/
智一桐
/
叶庆林
/
肖惠芳
/
播放正片
导赏:
《开国大典》是中国影坛著名的“银幕伉俪”李前宽、肖桂云共同执导的作品,也是两人的代表作之一。电影用纪实的手法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开始,直至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历史过程。在创作的过程中,李前宽、肖桂云积极探索纪实性和表现性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将真实的纪录片和拍摄时假定性营造的空间巧妙地结合起来,把历史中人物的真实情绪和演员的情感体验相结合,形成新的一种风格。两者的结合在美学上产生巨大魅力,从而对影片产生了一种升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钟大丰认为,“电影《开国大典》对纪录片和故事片进行了很巧妙的结合,通过加入声音等元素,给珍贵的历史影像赋予了新的意义。”《开国大典》中人物众多,事件纷繁,主创们一改同类题材的处理方法,利用场景造型勾画出历史背景和历史框架,在人物刻画上,摒弃了过去对领袖人物概念化的描写,增加了大量的生活细节和性格特点,从多角度、多侧面描绘出领袖人物更为贴近普通人的一面。古月、孙飞虎等特型演员正是在这种创作思路中创作出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影片上映后收获了大量好评,并荣获第1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和第1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等多项殊荣。李前宽、肖桂云更是从这部作品中获得了更多的创作动力,相继执导了《决战之后》《重庆谈判》《金戈铁马》等众多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为后辈了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参考。(编辑: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