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东

Xiaodong Guo

有片源
2024年
导赏:电影《堡垒》基于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而成,这是一部讲述“韶山五杰”精神传承的史诗,是对隐蔽战线英雄主义与智慧交锋的记录。影片巧妙地将中国传统章回体的叙事结构融入现代谍战悬疑元素之中,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和紧凑的情节布局,构建了一个既充满侠义情怀又密布悬疑色彩的影视世界。影片的演员阵容豪华、角色塑造成功。陈明昊饰演的毛稼轩,是一个集复杂性与矛盾性于一身的角色。他表面上圆滑世故,似乎与世俗同流合污,但内心深处却燃烧着不灭的信仰之火,时刻准备着为革命事业献出一切。这种表里不一的刻画,让观众在感叹其生存智慧的同时,也对其内心的挣扎与坚守产生了深刻的共鸣。郭晓东饰演的沈卓宜,则是智勇双全的职场精英代表。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非凡的才智,在错综复杂的谍战环境中游刃有余,不断逼近真相。沈卓宜的形象,不仅展现了革命者的智慧与勇气,也映射出当代职场中那些勇于挑战、追求正义的精神风貌。而景岗山饰演的杨敬臣,是一个典型的权谋家形象。他对下属的嚣张跋扈与对上峰的唯命是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权力斗争中的人性扭曲与阴暗面。这一角色的存在,不仅丰富了影片的戏剧冲突,也促使观众对权力、忠诚与背叛等深层次问题进行思考。《堡垒》巧妙地将谍战元素与职场生存法则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紧张刺激的情节设计,展现了隐蔽战线上的志士们如何与敌人斗智斗勇,同时也折射出当代职场中的人际关系与生存智慧。影片中的每一次交锋与布局,都让观众在紧张的观影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猜测,最终与角色一同揭开真相的面纱。(编辑:婧怡)
导赏:《危机航线》是中国首部空中犯罪电影,用以暴制暴的动作元素与高空犯罪的特殊情境相结合,创作出一种独特的紧张氛围,不仅是一场视觉与心理的双重震撼,更是一次对人性和勇气的深刻探讨。正邪双方的双雄对峙是本片的一大看点。本片很开拓性地把屈楚萧饰演的歹徒和刘德华饰演的安保人员都设定为躁狂症患者。这个设定让两方的对决又多了一重心理上的层次。观众能看到在如此命悬一刻的生死关头,两个患者都处在疯癫与清醒的临界点,不同的是一方在努力地镇定和控制情绪,另一方则任凭躁狂症带来的凶狠和偏执在身体内横行。暴力发生时镜头主观视角的血红色,更是充满了视觉张力,让人仿佛也感受到了困兽犹斗的狂躁感。此外,本片在展现危机的同时,也没有忽略人性的展现。在这场极限求生中,我们看到了群众对绑匪重拳出击的勇敢,空姐齐心协力救回空难英雄的团结,美瑾勇敢拿刀救男主的善良,刘涛作为母亲面对绑匪拿枪挡在女儿面前的母爱,以及高皓宇既有职业道德又有父亲责任的担当。同时,也有图生者泄密的懦弱行为,这些都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影片并没有对这些行为进行简单的评判,而是让观众自己去感受和思考,使得影片更加具有深度和内涵。影片中的女性群像也非常出彩,塑造了四个不同年龄、身份、性格的女性,她们人均有魅力,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突破了以往英雄爽片中女性工具人的设定,展现了女性角色的力量和价值。影片的结尾将全片的氛围推向了高潮,在飞机紧急迫降的过程当中,地面的警察和消防员时刻保障着飞机的安全,场面宏伟震撼。我们中国人面对灾难经常会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比如,在《紧急迫降》的原型事件中,所有的机组成员都表现出一种很强烈的责任感。现实生活中我们真正面临灾难时,除了消防员、解放军奋力抗险救灾、灾区的民众团结,自救、互救之外,普通民众也会尽力帮助,国家力量、民族力量和个人力量都迅速地投入到救灾之中,这就是中国式救援、中国式力量、中国式信心。(编辑:大陆)
2023年
导赏:《志愿军:雄兵出击》是《志愿军》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影片延续了《长津湖》系列的战争史诗格局,注重震撼性视听效果的呈现,歌颂了志愿军将士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是对抗美援朝题材“新主流”电影创作的延续和发展。在叙事上,《志愿军:雄兵出击》采取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策略。宏观层面,影片介绍了朝鲜半岛局势以及美、苏等大国的态度,随着美国介入朝鲜战争,我国领导人做出了志愿军渡江入朝的决策。随后,影片交代了首批志愿军将士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的过程。影片后半部分,展示了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慷慨陈词、向世界发出庄严宣告的情节。微观层面,影片详细描述了松骨峰阻击战等三场战役,既有对战争场面的逼真呈现,也有对人物形象性格的细腻刻画。在人物塑造上,从领袖到战士各具神采,导演陈凯歌在创作时也将现代人对历史的思考加入其中。片中,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之前,毛主席在为是否发兵而思考。在此期间,他接见了一群英雄模范,中国人民的团结、勇敢、坚韧使得他下定抗美援朝的决心。正如陈凯歌所说“出国作战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但是作为领袖,我觉得他一定要从整个国家的角度去考虑这个事,同时要从民众中间汲取力量。”在战士们的塑造上,则侧重展现英雄群像的丰富性和人民性,在“家国同构”叙事下实现了历史人物与人民大众的辩证统一。《志愿军:雄兵出击》为观众们带来了震撼的视听体验,将民族文化心理和主流价值观深度结合,对中国战争题材电影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编辑:刘方舟)
2022年
2021年
导赏:该片根据焦裕禄女儿焦守云口述回忆改编创作,讲述了焦裕禄“洛矿建初功”“兰考战三害”“博山生死别”三个时期,回顾了焦裕禄同志竭尽一生为国为党为民服务的光辉事迹。有别于传统主旋律传记片的宏大叙事,影片以其子女的视角展开,将英雄还原到生活之中,既是“人民公仆”模范人物,又是平凡的父亲、丈夫和儿子,通过着重描写焦裕禄平凡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呈现了一个全新的、更加温暖立体的焦裕禄形象,既有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又有对子女言传身教的责任、与妻子相濡以沫的感情、向母亲叩首诀别的孝心,种种情感相互交织,真挚细腻而感人肺腑。影片通过多处人物行为举止的细节展现了焦裕禄身上鞠躬尽瘁的精神,还原了一位有血有肉的时代楷模。如焦裕禄在农民家里走访时,硬生生地咽下老百姓充做口粮的大雁屎,和其他的同志干部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在漫漫黄沙中穿梭,蹲下来舔一口泛着白霜的盐碱土和趟着积涝的雨水冲进百姓家中救出惊恐的孩子等,人物生存的艰辛与恶劣的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从而在人与环境的交互中展现人物的崇高和精神的光芒,在质朴的镜头语言和现实主义的表达之外,用人情味为故事增添了一抹哀伤。同时该片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片,重新开掘焦裕禄形象,旨在强调焦裕禄精神的现代性,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焦裕禄的精神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和无私奉献等,影片通过“化理为情、变官为民”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以平实的视角再现了一位“好党员”“好父亲”“好丈夫”,展现“焦裕禄精神”的伟大之处,同时影片将该精神还原到人物所植根的伟大时代,深刻地表现了这种精神的形成原因与过程,与当下社会进行对照,通过现代性英模人物的创作手法将人物还原成有温度、有呼吸、活生生的人,从而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突出“焦裕禄精神”在当下的感召力量。(编辑:州文)
2020年
导赏:《紧急救援》的最大卖点,就是救援特勤队在森林和海上,针对油井失火、公路塌方、客机坠海、油船爆炸等等,出生入死的战斗场面。与一般的动作电影不同,该片更接近灾难片类型,救援队面临的最大敌人是天灾人祸,因而动作场面也就更为宏大。林超贤使用了大量的空中大俯拍,每个灾难场面都令人胆战心惊,观众有一种被放置在灾难中的巨大恐惧,也因此,特勤员的动作场面更为刺激,看到人手心出汗。坦率说,林超贤在动作场面、节奏上的操控力,是最不需要担心的。《紧急救援》的例外,是林超贤挑战了海上戏,这就意味着会有大量的空中和水底段落。在电影制作行业,水上戏是动作片中最难拍摄的。值得肯定的是,林超贤确实利用到了海上的环境,而不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便利拍法。在沉船救援的段落中,大量的沉船爆炸和水下拍摄,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影片达到的高度固然重要,而导演和制作团队正面硬上的勇气也同样不可或缺。林超贤搏命式的挑战高难度拍摄,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值得中国国内类型片导演们学习。在角色塑造上,赵呈和女友的生活点滴,展示出这个人物勇敢、冲动,又有点小气的特征。把一个人的优缺点都拍出来,放置在剧情中去,所有的一切,都成为赵呈在最后救援中行为的注脚。而恰是这部戏的次要角色,贡献了全片最大的泪点。群像人物的办法,会让剧情扩大,不是超级英雄解决一切,而是一个群体的专业和默契,才成就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群像立住了,不具名配角的只言片语,就有说服力。《紧急救援》保持了林超贤一贯的动作水准,在人物和喜剧部分也有些尝试,整部电影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态度。穿越不平凡的一年,对于观众来说,影片传递的不惧困难、迎难而上的能量,能激起很多共鸣。同时,彭于晏饰演的王牌特勤队员高谦不仅是能入火海下深水救人的救捞人,也是一个温柔似水的父亲。影片中呈现的工作中严肃紧张的态度与极具烟火气的生活场景与形成了鲜明反差,使得主角避免落入了传统英雄主义的俗套,人物塑造得更为立体有趣。《紧急救援》故事的核心是勇气,该影片通过讲述王牌特勤队员高谦和好兄弟赵呈与其他救捞人直面重大灾难的挑战,一同执行惊险的海上救援任务的故事,不仅表现了片中人物面对困难、接受挑战、获得勇气和成长,也揭开海上救援队这一高危职业的神秘面纱,更传达了中国救捞精神和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编辑: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