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奋斗

Fendou Liu

有片源
2010年
剧情: 沈露因为某种神秘原因,她一直捉弄、欺负、甚至蹂躏黄渤,将疯狂进行到底,用意想不到的各式手段“考验”男友黄渤,上演了一幕幕令人捧腹又感人至深的“恶女善男大过招”。     陈文是一位普通的保险公司员工,为人朴实勤奋却没有什么女人缘。在一次给客户送文件时,偶然在广场上碰到了一位脏兮兮的神经病女孩。     怜悯之心大发的陈文,决定把女孩送到神经病医院救治,在车上饱受折磨的陈文,却得知这位叫做沈露的女孩只是假装神经病。而卸下装扮的沈露,更是十分漂亮。    陈文将沈露送到精神病医院,自己却阴差阳错的被误当做神经病。倒霉的陈文因未能送达邮件,而被老板痛骂,却也因此与沈露相识。 沈露约陈文见面,告诉陈文想跟他玩一场“假装情侣”的游戏——只要恋爱中最美好的部分,本来就没什么女人缘的陈文觉得这个游戏非常刺激,并且也想把漂亮的沈露当成自己人生中唯一的艳遇。于是,两个人开始了假装疯狂的恋爱。    本来以为爱情来了,陈文却一次又一次的遭受沈露的折磨。可为人淳朴的陈文在几次接触之后竟然发现自己还是爱上了沈露。就在陈文以为自己坠入爱河之际,沈露却又忽然义正言辞的向陈文保证“我永远不会爱上你!!!”并神秘失踪。    陈文为寻真爱千方百计的寻找沈露……在人工湖里找到沈露抛掉的袋子,想到她可能在哪个与前男友有最后的回忆的地方。陈文在雪山顶上找到了沈露,沈露被他感动并决定和他在一起。哪料此时沈露正在发高烧,情急之下陈文一人冒险下山寻找医生。之后陈文在下山的路上,被暴风雪袭击······最后,两人幸福地在一起。
2002年
导赏:《开往春天的地铁》是新锐导演张一白的电影处女作,彰显了他独特的艺术视角与作者风格。影片以整洁明亮的地铁为城市生活的缩影,地铁的呼啸与二胡的婉转交织,隐喻了青春的热烈与消逝。作为一部商业化的文艺片,它摒弃传统的故事起伏,而是通过细腻的生活捕捉、情绪渲染与心理剖析,深刻描绘城市生活的质感。张一白提出了“新城市电影”的概念,聚焦于城市人的情感世界与内心世界。故事围绕在北京生活了七年的恋人建斌与小慧展开,多条主线并行。岁月的沉淀让爱情逐渐褪色,加之建斌失业、小慧对咖啡店老板“老虎”的微妙情感,两人间的误解日益加深,分手的阴影悄然笼罩。影片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打破电影的“第四堵墙”,让角色直击观众内心,感受那份无奈与挣扎,也由此诞生了诸多经典台词。声音设计是影片的另一大亮点,地铁的轰鸣、雨滴的轻敲、酒吧的喧嚣,都精准地映衬着人物的情感波动,张亚东的配乐如同灵魂之音,奠定了电影浪漫、哀愁、感伤的情绪基调。正如它唯美的片名所暗示的,这部电影具有写实的、微妙的细节以及并不写实的理想化气氛。“春天”在时光流转里时隐时现,充满着青春成熟的感伤和都市前进的无奈。而“地铁”,这一现代都市的标志性符号,在影片中既是避风的港湾,也是迷失者的囚笼,其流动性、封闭性与开放性是现代化的具象,同时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与人生的无常。让我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找到一丝慰藉,重新审视自己的情感与生活。(编辑:明慧)
1999年
导赏:《澡堂》是导演张杨的代表作之一,影片以北京胡同中一座有历史感的澡堂为载体,讲述了澡堂老板父子间的感情,以及围绕澡堂生活的人们的喜怒哀乐。朱旭、濮存晰、姜武、李丁、何冰等演技派演员在片中奉献出极为精彩的表演,为影片营造出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氛围。《澡堂》故事的核心是朱旭饰演的澡堂经营者老刘与儿子们的关系。因为收到智障弟弟的明信片,濮存晰出演的大儿子大明误以为父亲去世,从深圳赶回了北京。随着穿着西装的大明进入雾气弥漫的澡堂,观众们也开启了一段对于北京澡堂文化的体验之旅。作为一个公共空间,澡堂满足了“赤诚相见”的顾客下棋、斗蟋蟀、按摩、休息的需求,具有了老舍先生笔下茶馆一样的减少社会阶层间的差距、化解社会矛盾的功能。影片用大篇幅展现了顾客与老刘一家融洽相处的画面,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十分清晰,为此,张杨还设置了何冰被追债的堵在浴室和为要离婚夫妇创造单独相处机会两场戏,表达了经营者老刘侠肝义胆、助人为乐精神同时,也增加了趣味性。随着“大明冲澡”、“寻找走失的二明”、“下雨天修房子”老刘和大明之间的关系逐渐缓和,大明甚至也开始介入到澡堂的经营。但随着父亲老刘的离世,一切都画上了句号,只剩下智障的弟弟重复着之前的工作。从影片开端出现的“自动洗澡机”、儿子送给老刘的“腿部按摩仪”、“自动洗车房”,张杨一直传递着更为便捷的新事物最终会取代旧生活方式的理念。随着拆迁的进行,老顾客们也离开的旧日的平房搬进楼房,澡堂的《我的太阳》也成为绝响。(编辑:方舟)
导赏:1999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之河在此分流,一边涌动着过去一个世纪的浮沉与哀愁,另一边则澎湃着新纪元的期冀与憧憬。这是一个充满魔力的时刻,人们哼着“是的我看见到处是阳光,快乐在城市上空飘扬,新世界来得像梦一样,让我暖洋洋”的轻快小调,渴求着新世纪如奇迹般的降临。《美丽新世界》所着力凸显的,是飞速发展的现代城市中,一个农村青年和一个城市少女分别做出的选择,勾勒出了世纪末两条奔赴新世界的路线。来自乡野的宝根因意外的中奖而获得了进入城市的机会,然而,他并未被疾速的城市节奏裹挟,他选择成为建筑工人,在夜总会担任保安,甚至卖盒饭,一点一滴地积累着财富。而金芳则选择了一条赚快钱的道路,她穿梭于借贷和股市之间,试图在资本的游戏中寻找成功的捷径,对于宝根做的底层工作不屑一顾,认为那些只是宝根这样的农村青年的生存法则。不出所料,导演将奇迹赋予了前者,而把后者抛进了负债累累、钱财透支的窘境,暗含着导演的价值选择和情感认同。实际上,宝根成为了农村,或者说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精神化身。他善良、正直、朴实和温暖,拥有土地般的沉稳与厚实,不善算计和猜忌,对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保有乐观的信任。因此,在这座浮躁功利的城市里,他被房地产商的花言巧语骗得晕头转向、被夜总会的黑恶势力打得鼻青脸肿,买盒饭被人哄骗走100块。但是他依旧保留着纯真,会义不容辞地帮金芳还债款,会给没钱的人塞一盒免费的盒饭。那些随着岁月更迭而被磨灭的单纯,因为宝根而再次出现在现代中国,温暖可爱,姗姗动人。影片中,伍佰饰演的流浪歌手阿亮在上海某夜的地下通道里,唱响了“有一个美丽的新世界,让我慢慢地走,海浪它总是一波波,不要停歇不回头”的旋律,他穷困潦倒,但怀抱着那把斑驳的破木吉他,仿佛也有了踏进新世纪的勇气。(编辑:王梓苡)
1997年
导赏:《爱情麻辣烫》是一部贴近现代生活又富有新鲜张力的电影,它通过五段处于不同情感阶段的爱情故事,成功地捕捉到了现代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和人性的复杂性。电影中的五段故事从日常中提炼,但又有着超脱日常的爱情神性与戏剧浓度。在《声音》中,一个喜欢录下城市各处声音的奇怪少年的暗恋,唤醒了观众对于学生时代纯洁爱情的记忆;而《照片》则以一次偶然的相遇和照片冲洗的暧昧,探讨了意料之外的爱情和对未知结局的渴望;在《玩具》中,是对于婚后生活中情感与日常的重燃,讲述了如何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乐趣的重要性;《十三香》和《麻将》则分别描绘了人到中年面对离婚的内心挣扎,以及黄昏之恋的深刻描绘。这些故事虽各自独立,却又以结婚为主要的架构,形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尤其是《照片》篇章,夏小万和林雨青的故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张扬导演影像风格的特点——将情感细腻地嵌入在看似平淡的生活里,用一系列精致的影像和隐喻性的情节,向我们揭示了爱情的复杂与美丽。两人间的情感扣人心弦,即便是在短暂的相遇中也能擦出爱情的火花,张扬导演通过对光线的巧妙运用和细腻的情感描述,让这段情感显得尤为动人,又不失真实感。张扬擅长从细节入手,通过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出生活的复杂性和非一致性,展现人性的多面性和深度。在视觉风格上,也采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强调自然光线和现场声音的运用。他的镜头下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不追求华丽的视觉效果,更倾向于捕捉生活中最真实、最原始的面貌。这样松弛轻盈的影像风格也让每个独立的小故事串联起来,展现了不同年龄段人物对爱情的不同态度和理解。通过周建和夏蓓准备婚礼的一系列活动作为主线,更是巧妙地将这些看似相互独立的故事织进了中国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中,呈现了一个多元而又细腻的爱情世界。人物的塑造深刻细致,不仅仅关注于爱情本身,更深入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角色。总之,《爱情麻辣烫》是一部让人回味无穷的电影,它不仅仅是讲述了五段爱情故事那么简单,更是通过张扬导演独特的视角和艺术手法,展现了爱情的万千面貌和人生的丰富多彩。它是对现代生活的一次深刻剖析,也是对每个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温柔触碰。(编辑:王斯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