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青松

Sean Ching

有片源
2024年
导赏:李玉刚导演的首部电影《云上的云》以多线视角展现当下年轻人在爱情与家庭之间的摇摆与困顿。秋拾(吕星辰饰),这位剧团曾经的璀璨之星,面对剧院解散与父亲离世的双重打击,毅然选择在父亲的采石场继续表演,以此告慰家人并坚守自己的理想。她不仅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更深刻反映了个人理想与现实困境之间的激烈碰撞。青云(梁永棋饰),为爱追随却遭遇生活重压,他的故事则是对现代青年在爱情与职场间徘徊不定的真实写照。而尹尘(李玉刚饰),作为默默守护的师哥,他的爱意深沉而内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的真谛。三人纠葛爱意下各怀执念,决心用不同的方式去守护挚爱,然而婺剧如一轮明月照亮每个人内心,在山水之间传统戏曲熠熠闪光。电影不仅有难以抉择的爱情,也有刻骨铭心的动人亲情。李玉刚初次担纲导演,将每个角色的性格和成长赋予了丰富细腻的层次与弧光,此次影片首次曝光实力派全阵容,群像视角呈现当下年轻人爱情与亲情的生活样貌。阿婶(艾丽娅 饰)低头喃喃讲述家的故事,隐隐为秋拾担心;阿婆(宋晓英 饰)一脸和蔼却也在为小辈们的婚事而着急;肖磊(孙霄磊 饰)作为青云最好的朋友,无时无刻不为挚友的工作和爱情操心。面对爱情、亲情、友情间的现实话题与痛点,李玉刚携全体主创回本溯源,带领观众在烟火生活与质朴故乡间解锁爱的要义与答案。导演李玉刚以光影勾勒一场爱与乡愁的牵绊,以极致东方意蕴哲思与浓郁人间烟火气息,带领无数观众感受内心最纯粹的治愈力量。(编辑:明慧)
2023年
2022年
2019年
导赏:杨荔钠导演的电影《春潮》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深刻的家庭叙事,在当代中国电影中占有一席之地。这部电影不仅探讨了母女关系的复杂性,而且通过其叙事结构和视听语言,展现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和内在情感。《春潮》的故事围绕三代女性展开:记者郭建波、她的母亲纪明岚,以及郭建波的女儿郭婉婷。这三代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单亲家庭结构。在这个家庭中,男性角色的缺失使得母女之间的关系成为叙事的核心。电影通过展现郭建波与母亲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深入挖掘了原生家庭对个体成长的影响,以及代际之间的认知和情感差异。影片的叙事风格受到了纪录片的影响,杨荔钠将纪实美学嵌入故事片的叙事之中,通过细腻的镜头捕捉日常生活的片段,构建了一种生活流的叙事模式。这种风格在成就“风格化”的同时,也暴露出叙事层面上情节性、连贯性与整体性的不足。尽管如此,影片所蕴含的情感复杂性和社会真实感,使其超越了传统剧情电影的叙事标准,提供了一种更为深刻和真实的现实镜像。《春潮》在艺术表现上,运用了丰富的隐喻和修辞手法。其中,“水”的隐喻是影片中一个重要的视觉元素,它既是母性的象征,也是爱欲和主体意识的象征。影片中的水,从厨房的漏水到浴室的蒸汽,再到结尾处的河流,都是女性情感和生命力的外化。此外,动物的隐喻也在影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黑山羊、鸽子和长颈鹿,它们分别代表了三代女性的精神寄托和内心诉求。在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视角下,《春潮》展现了女性与自然的紧密联系。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与自然界中的水和动物形成了互文关系,通过这种隐喻手法,影片集中呈现了自然与女性之间的特殊联系,体现了杨荔钠电影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这种视角超越了传统的性别对立,提倡两性和谐的关系,呼吁建构一个差异包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体系。《春潮》的深刻之处在于它对现代家庭中母女关系的解构。影片没有简单地将母亲角色神圣化,而是展现了一个更为复杂的母亲形象,她既有对女儿的爱,也有对女儿生活的控制和干涉。郭建波作为女儿,她的反抗和挣扎,以及最终的自我救赎,都是对传统孝道伦理的挑战和重构。影片通过郭建波的独白,将她对母亲的不满和怨恨倾泻而出,试图让这段互相折磨的关系画上句号,从而获得心灵上的皈依。(编辑:赵敏)
2018年
导赏:影片是一个有关救赎与坚守的故事,讲述着爱情的真挚与纯朴,人性的光辉与明亮。男青年古柏身患癫痫,不对婚恋抱有期望,通过传统包办婚姻他娶到一位年轻貌美、能力远远超出于他的女子,然而婚后得知妻子阿西燕曾订过婚,古柏一时难以接受,影片用传统道德文化观念挟制人物,造成人物的情感枷锁,导演通过塑造人物身上的自主性和现代性,对精神枷锁进行解绑,将影片的重点放在自我生命情爱对旧有观念的精神突围上。古柏在阿西燕离去之后忍受不住对她的思念,偷偷跑到她的娘家看着她劳作而不敢倾诉衷肠,阿西燕人物的设定比古柏更自信,更沉着,用细腻的手法展现了阿西燕为满足内在需求而体现出的主体性,最终人物在一次次的试探和表达之中尊重各自的情感感受,明晰了自己内在的心理渴求,从自我隐瞒到自我内省,再到冲破障碍,敢于面对自己的心灵,完成了一次蜕变。影片用大量的独白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运用第一人称的限制叙事表达人物主观情绪的所见、所听,将情绪感受和思想精神状态诉诸于语言,延续了小说的文学性,同时导演将文学的内心独白与电影的空间画面相融合,通过电影语言表达人物深邃的情感。影片中无垠的蓝色天空,柔美的打麦场,蜿蜒起伏的梯田,白色的羊群,苍茫质朴的地域风情寓意着人物纯朴清澈的人性品质,空间场域抒发着人物含蓄内敛的情感,呈现出怅然的诗意之美。影片有着治愈系的生命美学特质,导演用舒缓的故事节奏表达了平凡生活中的真实,摒弃了诉诸苦难的无病呻吟,通过展现不如意的生活底色和不完美的生命本质表达日常性中的美好信仰,体现导演追求明亮的生活态度和敢于与挫折困难抗争的勇气,让观众体会到了红花绿叶般的光亮与温暖。(编辑:州文)
2009年
剧情: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性别与性倾向议题日益受到关注,男权中心和异性恋霸权正在受到女性主义和多元性取向的挑战与修正。30年的中国新历史,性观念、性行为、性媒介,在顽固的保守间曲折地进步。 我们正处于影像影响世界的时代。以影像直击的方式总结与回顾30年以来中国同性恋议题的发展。追踪记录30年以来在同性恋平权活动中亲历历史的人物,展现历史重要变革事件,譬如中国同性恋非罪化、非病化,譬如中国人同性恋观念变化与媒体的正面报导,譬如中国有关同性恋立法、学术研究、文学创作与发表、艺术产品与展示方面的成绩,譬如性学界、医学界和同性恋社群联手抗击AIDS。 用一部长篇电影,访问亲历中国30年LGBT观念及生活变迁的30余位知名人士,及时地记录和保存历史,以探讨现在,以开拓未来。 以下,是影片重点拍摄与关注的议题---学术出版:从翻译,到社会学研究,到学术草根化;性学研究:从“无性时代”,到“开放的性”,到“一胎化时代”;法律与法规:从非法,到不非法,到合法化呼吁;性别政治:从“无名”,到“隐身”,到“现身;经济:从统一供给式到“粉红经济”;精神卫生与健康:从“病态说”到“非病化”;文化与传媒:从虚无到热点;文学与艺术:从地下,到公开出版,到播客;社区生活:从隐秘到公开。
2008年
剧情:陆军,北京某公园管理处主任,妻子郭小丽在商场工作,“70后”的小俩口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再怎么说借住在哥们的房子里总不是个事, 更何况小丽已经有孕在身,就是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将来养育孩子着想。为此,小丽没事就在家里数她那十五万的拆迁款和五万元的储蓄,周六日就拉着老公四处 看房。 一天,陆军出门上班时在楼道里遇到了郝霞。郝霞是陆军从小住一条胡同的街坊,也是陆军中学时代的初恋。郝霞急着出门,简单寒暄两句后将独自生活的老 爷子托付给陆军,让陆军多照顾照顾。陆军也算是郝大爷看着长大的,上学时又和郝霞有过那么一段懵懂的恋情,所以陆军也不分里外,时常陪老爷子聊天喝酒解闷。 郝霞的出现,搁在小丽的心里多少有些别扭,怎么说那也是老公的初恋。陆军有些不耐烦的解释多少管些用,时间长了,小丽也就把全部心思放在看房买房 上。然而,此时发生的一件事情,出乎陆军的意料。郝霞突然打电话回家让老爷子准备十五万块钱。时逢下班将至,陆军没加思索地将自己放在单位的现金拿回十五 万交给了郝大爷。 郝霞取走钱的当天下午,郝大爷在家里突发脑出血,如果不是陆军发现及时,郝大爷可能再也见不到闺女。陆军将郝大爷送往医院,在联系不到郝霞的节骨眼 上垫付了两万的手术押金。郝大爷的命算是保住了,但医生告诉陆军,老人有植物人的可能。郝大爷如果真的成了植物人,陆军前后拿出的十七万块钱怎么办!那可 是留着买房子的钱! 钱“没”了,陆军在陪小丽看房时想方设法地挑毛病,目的就是拖延时间。老公对新房的挑剔,反倒赢得小丽的信赖。此时,郝霞回来了。不同的是,这次回 来,郝霞好象没有前几次风风火火风风光光。在老爷子的病床前,郝霞相信陆军所说的一切。可郝霞如今手头也没钱,别说没钱,郝霞还因遭人蒙骗,欠别人一屁股 帐。 纸毕竟包不住火。谎言被揭穿,陆军说出了事实。媳妇气走了,陆军有苦只能给哥们诉。在哥们的说合帮助下,小丽消气回家,郝霞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老爷子醒来后,郝霞通过单位证明取出老爷子的存款,在陆军拿到钱又替郝霞还债后,郝霞卖掉自己的新房,圆了陆军的梦想。陆军搬家那天,郝霞陪伴在父亲身 边,目送出好远好远。
2005年
2004年
导赏:《电影往事》是一部献给回忆、献给电影的电影。玲玲、毛小兵、母亲、潘叔叔几人的生命被电影紧紧联系在一起,电影描绘着人们的生活,也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他们因电影而聚集,也因电影而各奔东西。影片的主题内涵极为丰富。通过阅读玲玲的手记,观众得以走进她的年少回忆,跟随她的视角重走她的童年。再访童年的过程也是治愈人生的过程,通过见证母亲对玲玲的爱与严厉、潘叔叔对玲玲的关怀、玲玲与小兵相处的温暖时光,导演带领观众一步步发现、重拾那些在生活中失落已久的、被遗忘的珍贵情感——父母之爱、手足之情、伙伴之乐。同时,本片也尽情抒发了对电影艺术的热爱。片中每个人物都是电影的追逐者,当投影灯光亮起,人们的脸上显现出肃穆、期盼的神情。母亲钟爱老电影,梦想是成为电影明星;毛小兵成年后将所有工资都用来看电影;玲玲在喧闹的城市里为自己搭建欣赏胶片的小世界……随着《马路天使》、《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等经典老片的接续放映,人们的生活也同步发生着改变。影片捕捉到了那些电影与生活交汇重合时迸发的惊喜,这也是电影之所以迷人的原因之一。在这个意义上,本片是献给电影黄金时代的礼物。在制造时空对比上,影片也颇具匠心,采用冷暖两种色调制造过去与当下的分野。美好的童年时光是金灿灿的暖色调,这个西北宁夏边陲的煤矿小镇,辽远、安静、祥和,有无尽的空间留待奔跑与探索。而属于现在时的城市空间却以蓝色为主,冰冷疏离。高楼横亘在人与人之间,使人们无法望见彼此。直到片尾毛小兵与玲玲相认、父母为玲玲又放了一场露天电影,现实世界才终于被暖色照亮。人总是迷失在城市里,因或大或小的误会而彼此疏远,直到电影再次将我们相连。(编辑: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