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坤

有片源
2006年
导赏:电影《东京审判》写实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东条英机等28名日本侵华战争甲级战犯的历史场景,彰显出法官梅汝璈、检察官倪征燠等中方代表力排万难,维护国家民族尊严的高超智慧和坚定信念。影片贯彻了唯物主义历史观,题材与风格相统一,格局宏大、影调冷峻、感情深沉,将此一重要历史事件深深铭刻在集体记忆中。影片创作方面所作的探索可圈可点。电影中首次披露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史料镜头,穿插于剧情中,使纪实风格更为可信。尽管约一半剧情时长都在有限的法庭空间内展开,但摄影上充分运用了滑轨和摇臂等运动设备,进行场面调度的变化,将漫长的审理议程处理得有质感、有节奏、有看头。台词设计上兼备法理专业性与戏剧张力,检察官、辩护人、证人轮番登场,丰富地展现了战争的多个切面。同时,影片副线的戏剧性情节还表现了战争对普通个人精神情感上的摧残,对主线的宏大叙事进行了个体视角的补充,使观众更好地体会二十世纪的国仇家恨。本片是毕业于新闻专业的高群书导演首部电影作品,填补了国产电影中军事法庭戏的空缺,并被列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重点影片。这部电影通过再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情境,重申了和平的来之不易,将日本侵略者永远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具有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编辑:曾奕琦)
2003年
导赏:《我和爸爸》是徐静蕾拍摄于2003年的作品,这是她的导演处女作,也是她放置最多个人情感和隐匿内心的电影之一。影片利用了电影艺术的时空叙事之便,从女孩小鱼的中学时光延伸至她成为母亲后的生活,展示了老鱼与小鱼父女俩从陌生敌对到依恋互爱的关系演变过程。人与人逐渐卸下防备,一步一步地向对方靠近。影片整体风格自然、情感克制,没有剧烈的爆破与冲突。面对母亲离世、父亲入狱、单亲妈妈、父亲瘫痪等人生经历,小鱼大多以潇洒的态度淡淡拂过一切。她很少情绪失控,也不曾流露脆弱,大量的固定镜头使这种冷静克制进一步得到了加强。与其说本片是女性导演看向世界的自我表达,毋宁说呈现的是其渡过困境时的理想姿态。而影片真正的落点并不在于“我”的生活经历,而在于父亲的形象在“我”心中的投射。这个酗酒、油腻、违法犯罪的男人,同时也是一个时刻夸赞女儿、默默为女儿和孙女撑起一片天的父亲,他让小鱼渴望依恋他,却也让小鱼害怕意外的到来。这样一个多面的角色,成功地唤起了每个人心中对父亲的复杂情愫。小鱼经历了童年、高中、婚前、育子四个时期,影片以精致的电影语言为不同时期作出区分。童年和高中时期,整部影片以冰冷的蓝黑色为主,人物衣着、墙纸、家具多为冷色系,灯光也较为阴郁,这反映出小鱼压抑的内心,以及父女两人关系的紧张。随着小鱼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开朗,大学时期的她走在耀眼的白色之中,仿佛拥有与全世界对抗的勇气。成为单亲妈妈后,生活多在封闭的室内拍摄,直到婚礼大红的礼服与缤纷的彩带使她的人生又重新明亮起来。影片的最后,小鱼和丈夫在明媚的阳光中给父母扫墓。丈夫抱着孩子,跟在小鱼身后。小鱼让父母合葬在一起,而与父母分别生活过一段时间的她,也开始在自己的家庭中既具有母性气质的温柔,又兼顾着传统意义上的父性职能。(编辑:海边淡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