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碧霞

Irene Wan

有片源
2014年
2013年
2011年
剧情:广州人都知道黄花岗,却不知道潘达微。潘达微,这个足以令广州城永远自豪的人的墓碑,默默伫立在黄花岗。不,他并不是黄花岗烈士中的一员,这或许是他一生的遗憾,但黄花岗起义正因为有了他,牺牲的烈士们才免于葬身臭岗(当年广州埋葬死刑犯的地方),正因为有了他,才有了一个让后人祭奠革命先驱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 高剑父,与高奇峰、陈树人同为岭南画派创始人,人们知道他的画,却不知他早于1906年在日本就加入了同盟会,是黄花岗起义敢死队的队长,更不知道黄花岗起义后炸死凤山的炸药就出自他的手。 高剑父和潘达微,一位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一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艺术家(潘达微是中国新闻摄影、人体艺术摄影的先驱之一,不仅擅长国画也是中国早期漫画的开拓者),两人分居同盟会广州分会会长和副会长职位。正是黄花岗起义给了他们这样的契机,他们扔下画笔拿起刀枪投身革命,岭南文人低调、内敛、包容、豪迈的个性在他们身上得到凸显。 碧血黄花,既有岭南文人豪气冲天的刚毅,又有南洋华侨倾其所出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奉献。一群平均年龄不及三十岁的风华正茂的青年,筹款、买武器、亲手把自己送往生命的终点,没有丝毫犹豫没有半点退缩,他们谱写的生命之歌正如林觉民‘与妻书’的委婉凄美,令人荡气回肠。 众所周知黄花岗起义以失败告终,但一场失败的起义却因为潘达微的收尸殓葬之举得到一次心灵革命的圆满,革命是否真正成功,并不在于一场战役的成败,而在于周遭民众觉悟的唤醒,这群年轻人以自身为火把照亮了黑暗,照亮了辛亥革命的成功之路。
2010年
2005年
剧情: 世代相传的祖母绿被傈僳人敬为“母亲石”,而山寨地下的宝石矿藏却令马帮首领托龙和英国商人亨利高垂涎三尺。歹毒的强匪与利欲熏心的奸商一拍即合,拱手为盟,于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就此上演。为了得到傈僳族头人的信物--象牙腰牌,托龙设计囚禁了头人腊吐阿普。汉人郎中李铁腿挺身而出,将腊吐阿普救至家中。弥留之际,腊吐阿普郑重的把腰牌托付给李铁腿。几乎同时,托龙带领人马追杀而来。危急时刻,李铁腿命儿子李启携腰牌与母亲一起躲避,自己和腊吐阿普惨遭杀害。托龙更利用傈僳人对他的信任,反诬陷李铁腿是杀害头人的凶手。为送还腰牌,帮助傈僳人,李启历经艰辛来到傈僳山寨。腊吐阿普的死讯犹如晴天霹雳,不明真相的傈僳人心中燃起悲愤的火焰。害托腊下令将李启扣押,娜丝雨则对'自投罗网'的汉族小子将信将疑。害托腊的侄子,英武的傈僳青年普腊玛对李启怀有敌意,但他的嫂子娜姗却相信李启是无辜的。 娜姗的丈夫三年前去世了,按照傈僳族规,守丧三年的她该由丈夫的弟弟普腊玛续娶。可是娜姗却早与害托腊情投意合。娜姗的爱纯粹、强烈、执着,害托腊却顾虑颇多。这份跨越世俗的爱到底究竟会是怎样的结果?娜丝雨与李启接触中暗生情愫,激起了普腊玛的嫉妒,以至他被马帮骗出山寨而扣押。李启和害托腊为搭救普腊玛与马帮展开搏斗。混战中,为保护普腊玛,害托腊不幸战死。赶来接应的娜姗见害托腊未归,明白了一切。这个为爱而生的女子,终于打破了世间礼法和生死的界限,随着滔滔怒江,永远和爱人厮守在一起……围绕着宝藏、复仇、爱情和荣誉,故事的主人公们又将展开一场殊死的较量…… 残阳如血,娜丝雨带领傈僳族人来到李家。望着殷殷期盼儿子归来的母亲,娜丝雨心中默念:“妈妈,您的儿女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