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杰伟

Kit-Wai Kai

2009年
2002年
2000年
1999年
导赏:《喜剧之王》是周星驰导演生涯中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1999年上映时不仅夺得中国香港贺岁档票房冠军,更以其“笑中带泪”的独特风格,成为华语影史中探讨理想与现实矛盾的经典寓言。这部电影以临时演员尹天仇的挣扎为核心,将镜头对准了影视行业最底层的龙套群体,通过荒诞的喜剧外壳包裹着个体尊严与生存困境的深刻命题。周星驰在片中既延续了无厘头喜剧的夸张表演,又注入了半自传式的真实体验,使得观众在捧腹之余,亦能感受到刺穿银幕的生命痛感。尹天仇这个角色堪称周星驰艺术人格的镜像投射。蜗居在挂满《演员的自我修养》的破旧房间,他对着海浪反复喊出“努力!奋斗!”,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既是对跑龙套生涯的诗意反抗,也是对所有边缘奋斗者的精神礼赞。当他被剧组驱逐时仍紧握剧本不肯松手,被骂“死跑龙套的”却执着纠正“其实我是个演员”,这些细节精准击中了每个曾在理想与现实夹缝中喘息者的心灵。影片的叙事结构如同精密齿轮,每个场景都在推进理想主义的溃败与重生。开场尹天仇教导混混表演“痛感”的荒诞情节,既展现其戏剧理论的纸上谈兵,又隐喻艺术对现实的无力干预。与柳飘飘在海边的“我养你啊”经典对白,通过四次镜位切换呈现情感层次,从戏谑调侃渐变为灵魂震颤,此刻飘舞的纱裙与涨落的海浪构成视觉诗篇,将底层爱情升华成超越物质的精神救赎。在艺术风格上,周星驰实现了悲喜剧的完美平衡。当盒饭成为衡量演员价值的冰冷标尺,周星驰用三次索要便当的重复场景,将行业等级制度具象化为充满屈辱感的视觉符号。最令人动容的是杜鹃儿撕碎合约时飘落的纸屑,这个慢镜头既是对明星制虚伪面纱的撕扯,也宣告着理想主义者在资本游戏中的必然溃败。这些充满后现代意味的拼贴手法,使电影在通俗叙事中升华为存在主义哲学的表达。作为周星驰转型导演的奠基之作,《喜剧之王》在商业与艺术的天平上找到了绝妙支点。它既保留了无厘头喜剧的市井烟火气,又注入了作者电影的精神重量。(编辑:赵敏)
1998年
1997年
马永贞
马永贞

剪辑/

导演:元奎/
类型:动作/
1994年
导赏:《重庆森林》是1994年由著名导演王家卫执导、林青霞、梁朝伟、王菲、金城武主演的都市爱情片,通过两个看似独立但实则相互交织的故事,讲述了都市背景下男女对爱情的渴望和个体生存漂泊的孤独。2024年福布斯发布史上最伟大的30位电影导演排行榜,王家卫名列第六,是上榜的唯一一位华人导演。本片是王家卫诸多作品中极具个人风格的代表之作,与《旺角卡门》《阿飞正传》等一同构成其早期创作谱系,值得一看。王家卫在《重庆森林》中独特的影像风格和镜头运动令人对其导演才华印象深刻。大量晃动的手持摄影、快速剪辑和诡异的配乐造成迷乱之感,高饱和度的蓝、绿、红等色彩运用营造了或焦灼、或沉郁、或狂乱的情感氛围,独特的“抽帧”运用不仅呈现霓虹灯下都市丛林中光怪陆离的视觉氛围,其对视觉中心人物的强调也再次暗示了主角们都是被快节奏都市所抛弃和边缘化的群体,如梁朝伟手持咖啡杯与王菲趴在吧台上的经典一幕,将人群的快速来往与主角的呆滞停顿之间形成鲜明的对立,呈现繁忙都市中青年男女内心的孤寂和对爱的渴望。无论是越轴所带来的视觉混乱暗合了人物内心的迷失状态、梦呓般的独白增添了电影的梦幻感和故事的不真实性,还是“慢门摄影”所带来令人目眩神迷的视觉效果——这些标志性的个人特色都在《重庆森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正如导演本人所言,《重庆森林》想捕捉的东西在于:“很多时候,我们做人的速度太快,有很多事你没留意到的,原来在你身边其实可能对你来讲很重要,不过你当时没留意。”城市中我们每天与无数个人擦肩而过,离开的时候我们以为自己会醒过来,“谁知道有些梦是永远不会醒的”。(编辑:刘若能)
导赏:《东邪西毒》是1994年由王家卫执导、张国荣、林青霞、梁朝伟、张学友、张曼玉主演的武侠电影,取材于金庸的经典作品《射雕英雄传》,王家卫以故事的弱化和情绪的放大将传统的武侠片电影进行了颠覆,同时以错落的情节和优秀的摄影构建了一个迷离诡谲的另类武侠世界,欧阳锋与黄药师之间等人的恩怨情仇通过个性化的演绎和王氏标志性喃喃自语的人物独白亦引发无数爱与恨的独特思考。《东邪西毒》在影像风格上展现出非凡魅力,昏黄和暗蓝的色调营造古老而诡谲的氛围,摄影师杜可风认为为了表现大自然和人在自然环境中的渺小,就必须对空间做出反应,决定使用宽镜头去表现人所处的环境,因此片中运用大量大全景镜头以显示沙漠的广袤和落日的荒凉。王家卫善用长镜头和慢动作将武侠世界的激烈打斗和人物内心世界以极具张力和深度的方式巧妙融合,快速剪辑的运用也使影片具有异常强烈的节奏感与运动感,动静相宜,如诗如画。由传奇音乐人陈勋奇为《东邪西毒》打造的电影配乐堪称是一大亮点,他以吉他模拟琵琶的声音,巧妙地将传统乐器如洞箫、高胡与现代MIDI音乐相结合,序曲《天地孤影任我行》以磅礴的气势和哀怨的旋律,瞬间将观众带入到那片荒凉孤寂的沙漠中,奠定全片苍凉而深邃的情感基调。而陈勋奇的配乐与人物性格和请感变化紧密相连,如《昔情难追》中缥缈、幽怨的旋律完美诠释了欧阳锋、黄药师、盲武士之间的复杂无奈的情感纠葛,影片后半部分鼓声的节奏暗合情节的推进,一点一击之间,亦如同命运的推进与转动。《东邪西毒》摒弃了传统武侠片的线性叙事和一波三折的戏剧结构,代以非线性叙事,记忆与现实穿插成散落的碎片和错综复杂的故事迷宫。无论是意识流的叙事还是标志性的人物独白,王家卫试图以对情绪的感受和体察代替对故事与情节的执着呈现,人人都是身在归途却不知去向的行者,只想看看“山的后面是什么”,盲目的追寻迎来迟来的悔悟,“醉生梦死”酒从来都不是解忧的良药。黄历标注下四季轮转,不只是大自然的规律,更是“桃花依旧,人面全非”的无奈慨叹。正如同片名“AshesofTime”,时间交错之间亦是新仇旧恨此消彼长,两相磨灭,无论是风流剑客还是苦行武士,人人难逃错爱的痛苦和内心的囚牢,灵魂无处可栖的无奈慨叹过后,时间与风沙默默流淌,山的那头只剩时间的灰烬。(编辑:刘若能)
都市情缘
都市情缘

剪辑/

导演:刘镇伟/
类型:爱情/
1993年
导赏:《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是香港电影史上一次近乎“意外”却注定被铭记的艺术实验。这部诞生于1993年的贺岁喜剧,以金庸小说人物为名,却以颠覆武侠传统、解构江湖神话的姿态,在无厘头的狂欢中构建了一个荒诞却真实的寓言世界。演员阵容的“全明星配置”与表演的极致反差,构成了影片的一重解构维度。梁朝伟饰演的欧阳锋顶着香肠嘴,将阴鸷反派演绎成滑稽小丑;张国荣褪去《东邪西毒》中的忧郁,以黄药师身份在风流与怯懦间反复横跳;梁家辉反串的段王爷以夸张妆容和矫揉造作的舞姿,消解了帝王的神圣性。更值得玩味的是,这些演员同时在《东邪西毒》中塑造着深沉内敛的角色,这种“一体两面”的表演实验,恰似对演员身份与银幕形象的双重解构。当张曼玉饰演的国师手持水晶球预言未来,镜头却在下一秒切向飞靴特技的穿帮镜头,电影制作本身的“虚构性”被赤裸暴露,传统武侠片精心营造的沉浸感在此土崩瓦解。《东成西就》的癫狂表象下蛰伏着深刻的时代焦虑,身份认同的迷茫与商业社会的浮躁交织。影片中角色们追逐的“九阴真经”“玉玺”“成仙”等符号,恰似对权力、财富、理想等世俗欲望的隐喻。当洪七公高唱“我Love你”却屡遭拒绝,段王爷为成仙机关算尽,欧阳锋为夺权丑态百出,影片实则勾勒出一幅集体迷失的众生相。而最终解决问题的“神仙之力”,更像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消解——当理性无法提供答案,只能诉诸超现实的荒诞。这种叙事策略,与同时期周星驰无厘头喜剧共享着相似的精神底色:在笑声中宣泄焦虑,在解构中寻找出路。作为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遗珠,该片的遗产早已超越喜剧类型本身。它证明了商业性与作者性可以达成微妙平衡:刘镇伟在资本裹挟中仍坚持作者表达,将急就章的制作劣势转化为即兴创作的活力。那些看似随意的桥段——周伯通的“三花聚顶”引发时空错乱、国师层出不穷的荒唐发明——实则是精心设计的后现代叙事实验。更深远的是,它重新定义了“改编”的边界:金庸人物姓名成为自由演绎的跳板,传统武侠程式化为戏谑素材,这种创作自由为后来的《大话西游》等解构经典之作开辟了道路。那些在录像厅时代令我们捧腹的桥段,经过岁月沉淀,已然升华为文化基因中的幽默密码。当梁朝伟的香肠嘴在数字荧幕上依旧鲜活,终于懂得:真正的经典从不会老去,它只是以更从容的姿态,等待每一代观众在笑声中破译其深藏的智慧。(编辑: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