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启

有片源
2019年
导赏:影片《一切如你》可谓”千岁大片“,十六位阅历丰富的表演艺术家虽然年龄加起来已有一千多岁,但个个表演生动、情感细腻,是华语电影“寿星云集、千载难逢”的历史见证,亦是为演艺界的后生晚辈们身体力行展现了一堂生动无比的艺术巨作。记得我们小时候每次不小心摔倒,母亲都会急忙跑过来生怕我们会受伤;大雨中,父亲为孩子撑着伞而自己却湿透了肩头;月夜下,爷爷奶奶为我们讲述着熟悉的故事……这些都是成长中最珍贵回忆。而如今,给予我们最多陪伴的父母和爷爷奶奶,往往连见上我们一面都成为奢侈。电影《一切如你》正是以家庭几代成员的生活现状为创作背景,将镜头对准亲情,以老年人居家生活的真实场景为基础,有喜有忧,笑泪相伴,情节温情又感人。“如果你忘记时间,我会为你讲述从前”,无论是晚辈与长辈间的孝与爱,还是老两口之间的温暖相伴、一生守候,都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共盼团圆的最美诠释。影片《一切如你》由黄宏担任总导演,黄兆函、傅邵杰、张楠、李譞四位年轻导演用镜头还原真实生活,讲述了十个温馨感人的亲情故事。由于蓝、秦怡、田华、刘江、于洋、杨静、谢芳、管宗祥、牛犇、李明启、许还山、张勇手、彭玉、雷恪生、吕中、郑毓芝等十六位著名表演艺术家,与奚美娟、刘佩琦、侯勇、聂远、张艺兴、马苏、颜丙燕、刘琳、吴军、王志飞、徐囡楠、王今心、曹磊、王毅凡等十六位中青年演员联袂出演,在影片中诠释了全新的角色定位。老中青三代超强阵容,既充分展现了孝亲敬老的可贵,也饱含着演艺事业薪火相传的深刻寓意。影片从现实出发,以老年人居家生活的真实场景为创作基础,有喜有悲、有笑有泪,点滴细节感同身受,戳心情节加之老戏骨们精湛的演技,让整个故事温情又催泪,是首部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推荐影片,适合全家老少三代人集体观看。(编辑:明慧)
2017年
2016年
2011年
2009年
剧情: 三十年代黄河岸边小村庄,年轻俊俏的新娘张蓝花被强行买入地主家冲喜。在喜庆的颠轿音乐声中,张蓝花跌出了花轿,因为怀有身孕,她呕吐不止。她的情郎王天亮把她从地主家救出。随后,王天亮参加了解放军,这一去再也没有回来。 讲这个故事的人正是张蓝花在美国教书的孙子王贵,他正在为美国学生讲自己奶奶的婚礼,并且,准备近期回中国完婚。 此时的张蓝花已经年过古稀,与自己儿子和儿媳依旧生活在古老的小镇上,他们时刻都期盼着孙子能早日结婚。可是,在孙子是找城里媳妇还是找一个镇上知根知底的媳妇问题上,一家人产生了极大矛盾。张蓝花说:人这一辈子不能选错了对象啊!走错一步后悔一辈子啊! 原来,当年她的独子王平安背着张蓝花,爱上了比他大三岁地主家女儿刘桂兰,地主恰巧又是张蓝花被逼去冲喜的人家,不顾张蓝花的反对,王平安与刘桂兰私奔在黄河边上拜了天地。 王贵如期回家,却带回来了一个洋媳妇名叫李香香,比王贵大三岁不说,还结过一次婚,张蓝花一气之下住进了医院。但是,洋媳妇的真挚情感打动了张蓝花一家人。在王贵的婚礼上,香香坐在花轿上,颠轿的音乐声再次响起,香香被颠出了轿子,她呕吐不止。老年的张蓝花看见这一幕,百感交集,前尘往事涌上心头。 小镇上第一次取来个外国媳妇。花轿被长长的迎亲队伍簇拥着走向黄河岸边张蓝花家崭新的窑洞。
2008年
2003年
导赏:《警察有约》是南京电影制片厂和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联合出品,由俆耿指导的一部充满温情、幽默和悬念的轻喜剧电影。影片围绕北京年轻警察赵六安的日常工作、生活琐事和爱情车轮大战,通过一连串或令人捧腹或令人感叹的个人际遇,展现了一个鲜活可亲又独具个性的小人物的曲折而浪漫的爱情生涯。该片演员阵容强大,囊括了夏雨、梁静等青年演员,杨立新、剧雪、许亚军、贺晓舒等明星也友情加盟,乒乓球冠军王涛还在片中客串了一个小角色,堪称警察版的《爱情呼叫转移》。该片在喜剧境界的追求上十分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底层,并带有一种向新中国喜剧电影经典回望并致敬的意味。一提到银幕上表现人民警察的喜剧,当然属1959年上海海燕厂出品的《今天我休息》,由仲星火扮演的警察马天民“一根筋”式的执勤为民、助人为乐,成了一个鲜活而永不褪色的喜剧典型。马天民所面对的那份喜剧处境的尴尬恰好也是因在相亲路上“遇阻”而失约,直到误会解除乃实现了喜剧的“大团圆”。而赵六安所遭遇的更多的则是“自我成长”的矛盾,并具有某种文化、心理的色彩。夏雨社区小片警,家庭状况:五个姐姐一个妈,排行第六,家中唯一的男性公民。虽然身为警察,但是他性格里却有柔和甚至怯懦的一面,而立之年还没对象的他,为自己缺少阳刚之气而困扰,直至长相明媚、性格爽朗的“梦中情人”耿乐乐(梁静饰演)出现,催生出了那份男女之间爱情的花朵。编导安排的爱情“催化剂”是一个叫豆豆的走失小孩。派出所所长将照看、代管豆豆这一特殊任务交给了赵六安,这一回竟然将自小受五个姐姐呵护的那一套细心、耐心、温情的本领全都学过来并发挥得恰到好处,使他第一次体验并品尝到了做“父亲”的那一份快乐,赵六安的自我心智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成长,更多了一份直面爱情的勇气。本片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将作为故事背景板的北京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围活灵活现地记录下来。赵六安工作、生活所在的胡同社区,这里充满了温暖的邻里亲情和浓厚的社区氛围,赵六安与邻里之间的互动,展现了北京社区文化的温馨与警民一家亲的和谐。片中场景采用了真实的胡同、公园、街景、建筑作为拍摄背景,人物台词时而夹杂的方言俚语带着鲜明的“京风京韵”,让电影风格更具质感、接地气。(编辑:路明慧)
1999年
导赏:《明天我爱你》是一部农村题材影片,以河东村和河西村两个农村社区为背景,通过展现两个村庄的自然风光、生活场景和农民的日常劳作,真实地还原了农村生活面貌,影片一开场便是河西村村民为迎接庙会的来临而进行秧歌表演的画面,农村女性载歌载舞,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展现昂扬向上的农村风貌之时,影片主要围绕着是举办农业科技节还是古庙会的问题展开,直接触及农村现代化的进程问题,强调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对农村发展的影响,注入现代化意识,成为一部有关记录农村变化和发展的时代记忆影片。在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互碰撞的议题上,影片从人物和道具等方面入手强调两者之间的差异。影片中的郝三多和郑小玉是新农民的典型代表,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科技水平,重视农业科技的发展,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农耕生活,而是积极寻求科技兴农的新途径;而以老正确为首的农村村长是一个传统、保守又固执己见的守旧派,不愿接受时代变化和科技发展,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对新技术的疑虑,在两者使用的交通工具汽车与驴的对比上也显现出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差异,新一代与老一代之间的代际冲突成为守旧与创新冲突的外化,而代际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成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彰显,体现了新时代的农村建设。影片在讲述农村故事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喜剧元素,建构了喜剧人物形象和喜剧性情节。潘长江饰演的郝三多从外形上可谓是一个丑角形象,他的新一代村长身份使得正统与诙谐集于人物一身,两种属性的冲突从而赋予了人物诸多喜剧笑料,例如在影片中他成为老正确的集中调侃对象便可提供佐证。喜剧人物形象与喜剧性情节常常相辅相成,老正确作为一个老顽童用纸筒望远镜窥察女儿小玉与郝三多嬉笑交流的画面让人忍俊不禁,其与郝三多之间斗智斗勇、相互较劲的情节也常常成为喜剧爆发点。而影片中的喜剧音乐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运用欢快的旋律、轻松的节奏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在喜剧段落之中加入欢快的音乐便可以强化喜剧效果,使影片带有情景剧、小品式的快感。(编辑:州文)
导赏:作为首部反应国标舞舞迷生活的电影,该片深刻反映90年代北京城人民生活状态与精神风貌的佳作。它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情节和饱满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新时代下多彩多姿的快乐生活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影片通过舞蹈这一艺术形式,将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紧密相连,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心底的温暖与力量。影片以青年建筑师冯岚岚的国标舞学习之旅为主线,映射出个人精神世界的蜕变与成长。冯岚岚,一个才华横溢却内心迷茫的青年,在国标舞的优雅旋律与节奏中,逐渐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与自我认同。国标舞不仅是一项技艺的修炼,更是她心灵的一次深刻洗礼,让她在舞动中释放压力,在旋转中领悟生活真谛,最终摆脱了精神的困惑,收获了真正的幸福与自我实现。这一过程,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颂歌,也是对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人们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与此同时,影片还通过青年摄影家李力与林婕之间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展现了当代青年在面对爱情与价值观冲突时的不同选择。李力与林婕的故事,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代社会多元价值观的碰撞与融合,也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追求个人梦想与情感归宿时的困惑与坚持。他们的故事,让观众在感叹爱情美好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价值、情感归宿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而影片中的另一位角色——普通劳动者李强,则以他平凡而伟大的形象,诠释了“小人物大情怀”的深刻内涵。李强虽身处社会底层,却怀揣着对舞蹈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无论身份如何,只要心怀梦想,勇于奉献,就能在平凡的生活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李强的故事,是对所有默默无闻、辛勤付出的劳动者的致敬,也是对社会正能量的一次有力传递。(编辑:张昕一)
导赏:《没事偷着乐》由著名演员冯巩、丁嘉莉、李明启等主演,杨亚洲导演,是一部深刻反映小人物生存状态的影片,围绕着逼仄小院中的家长里短,巧妙地将苦涩与幸福、纪实与诗意融为一体。本片改编自刘恒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主人公张大民虽因收入低、亲人重病而生活窘迫,但仍有着追求幸福的天性和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不断试图挣脱物质生活的挤压,正如从他床底破屋而出的一棵石榴树那样向阳而生。电影细腻捕捉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展现了普通人在面对生活变迁时的情感失落与道德原则,极富人文情怀。冯巩曾凭借在本片中的精彩演绎获得第1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荣誉,他以天津方言为媒介,传递出更加真实、活跃的生活气息。张大民不是个聪明人,但他的幽默却处处透着智慧,“贫嘴”这一特质是他生存方式和生活态度的鲜明写照:不仅是对生活机智诙谐的应对,更是平民在无奈中寻求生活平衡的一种手段,它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活的压力,推开生活的重负,以迂回的方式解决生活的矛盾,由此,影片便传递出浪漫、温馨、感伤的迷人情调。大民一家不仅客观空间狭小,人际关系中也存在种种尴尬与无奈,安排住处、盖房、搬房等桥段都展现出他们为拓展生存空间所做的努力,深刻地反映了“活着”这一命题在抗争中的意义。影片结尾时,拖家带口的张大民拾级而上,望向远方高耸入云的楼房,镜头以主观视点的全景摇摄,伴随着恢弘壮阔的齐声高唱,传达出了一种苦尽甘来、极目远眺的幸福感,让观众为之深深共情动容。(编辑:曾奕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