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又琪

Angela

有片源
2016年
导赏:《摆渡人》是王家卫监制,张嘉佳导演的一部喜剧影片。电影讲述了“金牌摆渡人”酒吧老板陈末和合伙人管春渡人渡己的故事。影片采用三段论的叙事手法,主线是小玉单恋偶像马力的故事;副线有两条,即担任摆渡人的陈末和合伙人管春各自的爱情故事。三段爱情各有不同的状态:陈末与何木子的相知相许,管春与毛毛的勇往直前,小玉与马力的相互陪伴。无论哪一种状态,都是每个人在人生中会经历的爱情阶段:初恋、命中注定和一生相伴。尽管不是所有的爱情都有结局,但所有的爱情都刻骨铭心。影片场景壮观且轰轰烈烈,褪去表面,里面却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隐藏在热闹后面的冷清,是灯红酒绿下面无所寄托的孤寂心灵。电影中还有打动人心的是人物角色的塑造,摆渡人酒吧来来往往,接待了无数需要被摆渡的受伤灵魂,但在这些人身上,可以感受到亲切感,或许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但他们都值得尊重与疼爱。影片中出现的大量的人物角色,在情节的处理上,使主线与不同人相处融洽,并不突兀。在电影的构图上,王家卫是鲜少对“光”情有独钟的导演,擅长将光学在电影中极致的发挥,《摆渡人》也是如此。在影片中,各种类型的灯具直接成为空间构成的重要元素,它们以球形灯泡、霓虹灯、灯带、穿过玻璃的灯具等等形式出现在人物背景空间中,形成假想的人物照明来源,给予人物更多流光溢彩的呈现。在色彩处理上,人物造型采用一种橙黄色的面光处理,用高反差的阴影来勾勒面部的结构线条,人物由此获得了一种类似平涂的效果。在空间处理上,大量使用长焦距镜头,削减了背景空间在景框中呈现的范围,同时压缩后的纵深空间,让空间的色彩趋向趋于集中。这些细节的处理给观众在视觉效果上带来极致的享受。“摆渡人”不是一个具体的象征,它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它不仅是帮助别人重拾勇气与信心,缝补受伤的灵魂,对于自己也同样需要被救赎,《摆渡人》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你能从中看到人生百态,每一段故事里都有你有我,有每一个人的影子。在伤心痛苦之后,会有一个人带你走出困境,勇敢新生。(编辑:王晶)
2014年
2012年
2010年
剧情:1851年的伦敦,工业革命的热忱笼罩在城市上空,但是环境急速恶化。中国商人徐荣村带着“荣记湖丝”出现在首届伦敦世博会上,纯净天然的中华丝绸一举摘得金、银两枚奖牌,扬名海外。与此同时,傲慢的英国丝绸商人弗里斯通一世也拿着机器生产的丝绸参展,并认为自己必胜无疑,荣誉的丧失让他对中国丝绸怀恨在心,发誓世代与徐氏家族为敌,势报此仇。 100多年后,一个聪颖却个性张扬的小男孩出现在上海,名叫湖丝仔。和每个17岁的少年一样,他崇尚自我,喜欢出风头,很难合作,而且虽然他是徐荣村的后代,他对家族的丝绸事业嗤之以鼻,唯独对机器人模型兴趣浓厚。在一次比赛中,由于他不懂团队与友谊的重要,丧失了进入梦想已久的顶级机器人学校的机会,情绪极度沮丧。这一切都被一心想要夺回家族荣耀的英国商人弗里斯通四世利用,妄图毁掉曾经让弗里斯通家族蒙羞的中国丝绸,改写1851年世博会惨败的历史。 历史的改写将摧毁整个中华丝绸文明,并给人类带来难以估计的灾难。当湖丝仔从爷爷那得知家族的秘密和弗里斯通四世的阴谋,善良、勇敢的天性渐渐显露出来,他知道自己必须承担责任,努力挽回自己犯下的错误,于是神秘莫测的远古丝绸世界、会说话的花仙、糊涂的蝙蝠妞、嘻哈的人参国王,形形色色的人物依次登场,与湖丝仔一起开始了智斗猛兽、古墓探秘、寻找圣物的冒险旅程。
2007年
剧情: 山村希望小学的升旗手小雪,在一次热切投入的升旗活动中晕倒。高中生黄海在表妹小婷的介绍下,了解到因脑瘤神经压迫失明在床的病孩子小雪近况,并知悉了她的终极心愿——去天安门看真正的升旗。一番苦思冥想后,黄海发誓相助,决定在网上发起 “圆梦”计划,鲁岳峰、吴晓虹等伙伴们积极响应。棒头下的“孝子”鲁岳峰,为实施“圆梦”计划,竟然大犯天条,从身兼公交车队长的父亲处“偷偷”开走了一辆刚刚保养好的旧公交车,紧急驰援。    实习记者吴晓虹,全程跟踪“圆梦”计划,热心为小雪寻找到了失踪多年的母亲。“不良少女”叶子看似外表叛逆,实则内心充满爱,一路照顾同样失去母亲的小雪。伙伴们克服了各自困难,如约聚集,努力兑现向小雪所作过的承诺。终于,小雪在父亲的陪伴下,坐上了去往“北京天安门”的旅游客车。其实,人员、车辆、路线、行程等全是黄海和伙伴们组织好了的。然而,偏偏一切都没按照设计好的来。一路上,问题不断、麻烦多多、悬念频频。    最终,小雪的终极心愿似乎实现了:成千上万的群众闻讯而至,向病孩子投入“倾城之爱”,为她营造了一场隆重的升旗仪式。父亲告诉小雪:国旗升起来了。小雪喃喃着:我看到升国旗了。人们的眼里饱含热泪,黄海和伙伴们泪流满面。小雪象一个健康的孩子一样,置身于“天安门广场”,在国歌声中行注目礼,在想象中凝望着国旗冉冉升起,迎风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