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妹

Jiamei Feng

有片源
2024年
日夜江河
日夜江河

演员(饰 蒋红英)/

导演:郑培科/
类型:家庭/剧情/
导赏:在商业类型片主导的市场中,青年导演郑培科以处女作《日夜江河》开辟出一条具有作者性的创作路径。影片以船难、身份置换、十日航程为叙事骨架,在封闭的船舱空间内构建起当代中国家庭关系的隐喻剧场。导演将船设定为核心意象,通过空间叙事完成对父子关系的哲学解构。这艘承载着两代人记忆的旧船,既是物理意义上的生存场域,更是精神层面的情感囚笼。徐大亮与马冬山在狭窄船舱中的对抗与和解,暗合着存在主义的困境:当个体被抛入无法逃离的空间时,唯有直面他者才能完成自我认知。影片的视听语言极具地域特色与艺术张力。川北码头的烟火气、船工的方言俚语、嘉陵江的浪涛声共同构成独特的声画景观。郑培科大量运用长镜头与空镜,将江河的静默转化为人物内心的镜像。摄影师出身的廖禹沣对光影的把控尤为精准,船舱内昏黄的灯光与江面的粼粼波光形成视觉蒙太奇,暗示着人物内 心的明暗交织。两位主演的表演堪称教科书级别的静默美学。邹涛以收放自如的肢体语言,将失独父亲的悔恨与孤寂具象化为每一道皱纹的颤动。当他得知儿子对母亲的思念远超自己想象时,那句“我这辈子,白睁起眼睛走了那么多路”的独白,将中国式父亲的情感压抑推向高潮。新人廖禹沣完成了从摄影到表演的惊人蜕变,他通过细微的眼神变化与身体姿态,展现出角色从叛逆到理解的心理嬗变。两人在甲板上沉默抽烟的场景,构成了当代中国父子关系最生动的注脚。影片的深层价值在于对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性反思。通过徐大亮与马冬山的身份互换,导演解构了“血缘即亲情”的固有认知。当马冬山在船舱刷上母亲裙摆的颜色,当徐大亮在狱中反复摩挲儿子的遗物,观众看到的是两代人对亲情的不同表达方式。最终,当徐大亮出狱后与马冬山在江雾中重逢,镜头以俯拍视角展现船影渐远,江面上的涟漪很快平复如初。这个充满东方禅意的结尾,将个体的生命困境升华为对人类存在状态的哲学思考。正如片名所示,日夜奔流的江河既是生命的载体,亦是人性的归途。(编辑:婧怡)
2023年
2022年
导赏:由著名导演黄真真执导,在情人节上映的《不要忘记我爱你》感动万千观众。这是导演用电影写出的一封告白诗。如果有一天你的爱人忘记你,你是否还会选择从头开始,让他一次次重新爱上你?影片通过陆尧和星玥的爱情故事,展现了爱如何在反复的相识与遗忘中生长,并一次次打破时间与记忆的限制。情节设置上,影片饱含理想化的爱情追求,向我们传达出爱情是心灵上的共振和鸣。两人对音乐和诗歌的共同爱好成为他们的情感联结的开始和关键,也是他们能够跨越阻碍的重要条件。在视觉呈现上,细腻如星玥写诗的便签纸被水浸湿而陆尧将它们捡起晾晒的镜头,充满了诗意和浪漫的象征。这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拯救,更是对他们关系的隐喻——即使被时间侵蚀,爱依然可以被重拾、保存。影片同时提出了一个浪漫且具有哲理性的问题:爱是依赖记忆,还是凭借直觉与感觉?陆尧虽然忘记了与星玥相处的点滴,但他仍会被她吸引,一次次感受到爱最初的悸动,让观众体会到真正的感情可以超越记忆的局限。随着陆尧的记忆一次次重置,观众也被带入一种时间的混沌感中。最终当故事回到最初的场景,失忆症的设定也迎来了升华:记忆可以被时间带走,但真正的爱却不会被遗忘。正如电影中的台词所表达的:“记忆可以忘记,但感觉不会。”这不仅仅是一段关于失忆与回忆的故事,更是对爱本质的探讨。影片用浪漫化的情节与情感,向我们传达出来这一答案:当时间的流逝让记忆成为虚无时,依然有一种情感能够穿越所有阻碍,那就是爱本身。(编辑:颜诗雨)
导赏:《妈妈!》是导演杨荔钠继《春梦》、《春潮》之后自编自导的“女性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影片,用细腻的女性视角,展现爱与亲情在生命尽头绽放出的无限力量。该片作为一部现实题材影片,延续了导演杨荔钠此前作品中的女性视角,将一对退休大学教授母女的晚年生活作为故事切入点,不仅刻画了鲜活而立体的两位老年女性形象,弥补了国内银幕上这类女性角色的空缺,更对老年人群的生活现状及阿尔茨海默病家庭的境遇进行了深刻关照。这是国内首部正视阿尔茨海默病的影片。在中国目前拥有最多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社会背景下,影片颇具现实意义。而相比同类阿尔茨海默题材影片,独一无二的老年母女设定则在国内甚至世界银幕上均难得一见、不可复制。同时,《妈妈!》也不同于许多阿尔茨海默病题材电影,影片聚焦一对老年母女的晚年命运:当65岁的女儿患上阿尔茨海默病,主动承担照护责任的是85岁瘦骨嶙峋的妈妈,不仅戏剧张力十足,更是拓宽国内银幕中老年女性形象的边界。导演杨荔钠将节奏感把握得很好,丰富的细节令这部片子没有被诗意淹没。片中有关水的意象是值得讨论的,它冲刷生命重累,成为一种暗流的呼应。女儿躺在湖中的船上,撒完稿纸的俯拍画面极美,奚美娟贴合了破壳而出的平静。影片的最后追求了华彩的效果。母亲推着轮椅上的女儿,从海边疗养院来到被激浪拍打的海滩,生命的舞动和明朗的天地色彩,宛如爱的潮水汹涌,生命彻底得到解脱。影片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切入,刻画了不同代际女性之间的相互扶持与救赎。导演杨荔钠则表示:“妈妈的爱如同大海般壮阔深沉。回归大海,也是回归到生命的广阔无垠。”在影片最后,杨荔钠用开放式结局向所有观众抛去一道最为核心的思考题:我们终将老去,我们该如何老去?我们该如何与世界道别?《妈妈!》是一部令人惊喜和惊讶的作品,在故事中,我们将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编辑:赵敏)
2019年
拉姆与嘎贝
拉姆与嘎贝

制片人/出品人/

导演:松太加/
类型:剧情/爱情/伦理/
导赏:《拉姆与嘎贝》是一部深刻反映当代中国西藏地区青年情感生活的现实主义佳作,由藏族导演松太加精心执导。影片以细腻而真实的笔触,勾勒出了中国西藏地区社会中的爱情、婚姻、家庭与责任,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传统与现代交织、情感与理智碰撞的世界。影片的故事围绕拉姆与嘎贝这对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恋人展开。在领取结婚证的关键时刻,他们意外地发现嘎贝有着一段未曾透露的婚史,这一突如其来的发现让两人的关系陷入了危机。随着剧情的推进,更多的秘密被逐一揭开,拉姆与嘎贝各自的过去、孩子的身世、以及他们内心的挣扎与抉择,都成为了影片探讨的焦点。松太加导演在影片中并没有过分倚重民族元素的堆砌,而是将重心放在了人物心理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上。影片的视听风格朴实而内敛,没有过多的华丽修饰,却能够触动人心,引发观众对于爱情、婚姻和家庭的深思。影片中的细节处理尤为出色,无论是屋檐下飘动的经幡、惊起的一群鸟、还是赛马场上的打斗场景,都成为了叙事的一部分,为影片增添了丰富的层次感和深度。沉默里起呼啸。松太加的情感表现是节制的。人物气愤、难过时,没有面目狰狞的特写面孔与煽情的配乐,而是通过人物的行为细节体现内心情感,拉姆在得知嘎贝四年前的婚姻史时,平静地吞咽委屈,把炉子上煮的牛奶打翻了。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情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感受到女主角的自我挣扎和表露情感时的深沉。《拉姆与嘎贝》不仅是一部反映中国藏族民众生活的电影,更是一部探讨人性、情感和家庭伦理的佳作。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西藏地区那些普通而真实的人们,他们在面对爱情、婚姻和家庭时的纠结与挣扎,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于责任、担当和包容的坚守与追求。(编辑:王斯笳)
2016年
2014年
2010年
2009年
大峡谷的女人
大峡谷的女人

演员/

导演:耿胜/
类型: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