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涵予

Hanyu Zhang

有片源
2023年
导赏:警匪动作片《93国际列车大劫案:莫斯科行动》取材于1993年发生在北京至莫斯科国际列车上的团伙抢劫案,以此为开端,影片讲述了跨境追捕、匪帮内斗、赌场抢劫、卧底暗战等惊险刺激、曲折跌宕的故事。作为典型的动作电影,该片拓展了以往警匪动作片的创作范式,在动作场面火爆热烈、险象环生的基础上,通过动作设计的真实性、对抗元素的丰富性以及视觉语言的艺术化处理,让观众耳目一新。片中的动作设计既没有英雄主义式的浪漫倾向,也有别于血腥暴力的冷峻风格;而是围绕真实空间进行合乎生活逻辑的打斗,具有极强的写实性。比如在“地下水宫”追捕的情节中,警匪双方激烈的身体搏击、凶险的枪械拼杀、疾速的飞车追逐都被张弛有度地联缀在紧张的情节行进中,惊心动魄、悬念迭起、流畅自然、精彩纷呈,让观众如临其境、心潮澎湃。在动作形式上,该片并不拘泥于某一种动作形式,而是依据剧情走向融合了多种动作设计,如火箭发射基地中:贴身肉搏、近身枪战、连环爆炸纷至沓来、此起彼伏。同时,辅之以灵活多变的拍摄技巧,如在景别、拍摄角度、镜头运动、场面调度、人物动线等层面的精心设计与巧妙构思,极大地丰富了动作场面的视觉观感。影片中三大主角之间的较量也在动作场面中交替上演,是警察和劫匪的战斗,是正义和邪恶的对决,是情与义的厮打,是人性复杂多变的挣扎与抉择。在个人性格双重奏加多人组合多重奏的刻画之下,无论警察,还是劫匪,都各有性格特点,配角也并不是脸谱化的拼凑,他们都以有血有肉的立体形象跃然出现。被欲望淹没的苗青山是极恶的代表,盛大的交响乐对比展现了他的疯魔、残暴和恐怖,无论是轻易砍断乘客的手指,还是野蛮打死剧院的俄国老人,影片以最直接的草菅人命给予观众最强力的视觉与心理冲击;瓦西里亦正亦邪,身陷灰色漩涡想要寻得一条回家的路,几次徘徊于善恶之间,左边天堂,右边地狱,复杂的人性决定天平到底要倒向哪一边;而人民警察的代表崔振海亦没有喊口号式的出现,他遵从着使命感的召唤,凭借丰富的办案经验与嗅觉,向灰色深渊里的瓦西里伸出援手,以循循善诱和正义的抓捕拯救苗青山。在电影呈现的画面中,时代氛围的呈现极有感染力,这归功于剧组对当年诸多真实场景进行精心的设计还原。从宏大场面到细节展现,不管是列车大劫案,还是地下水道摩托车大战,抑或火箭基地战斗机交易,主创团队的每个人都怀着最大的敬畏和诚意,通过电影工业级的实景搭建与特效,重现90年代真实风貌,已然达到了“庖丁解牛\"的匠人境界。 《莫斯科行动》在艺术上近乎苛刻地精益求精,只为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震撼体验。影片的制作诚意和能力,是电影匠人们为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的最好体现。(编辑:赵敏)
2022年
2021年
导赏:当刘伟强团队将镜头对准武汉金银潭医院ICU病房里结满水雾的护目镜时,无数观众在黑暗中与2020年的寒冬重新对视。《中国医生》与其说是灾难类型片的技术突围,不如说是对全民创伤记忆的一次集体缝合——那些被防护服包裹的躯体,终于有了具象的面孔与温度。在武汉解封第7天就率队进驻疫区的主创们,面对的不仅是空荡的长江大桥,更是尚未结痂的城市记忆。在血肉之躯的塑造上,影片刻意消解了神性光环。朱亚文饰演的陶峻会在救治失败后躲进楼道猛踹氧气瓶,易烊千玺的杨小羊在感染瞬间本能地蜷缩成胎儿姿态,这些未被英雄叙事规训的脆弱时刻,恰恰构成了医者祛魅的珍贵切片。而当李晨将患者遗言誊抄在处方笺上时,那些颤抖的笔迹已超越戏剧设计,成为生者与亡灵对话的介质。这种粗粝的真实感,在张竞予院长吼出“把ECMO留给年轻人”的残酷抉择时达到顶峰——抗疫史诗的宏大叙事,终究要落在具体生命的取舍天平。影片最动人的力量,恰恰来自对专业技术近乎教徒般的敬畏。当观众看见袁泉为俯卧位通气患者调整体位时精确到厘米的指尖力度,听见朱亚文脱口而出的“氧合指数低于150考虑VV-ECMO”时,这种技术信仰产生的庄严感,远比任何煽情台词更具说服力。在生死交织的叙事迷宫中,新生儿的啼哭与ECMO的嗡鸣构成复调。金仔夫妇的故事线看似游离于医疗主线,实则是导演埋设的镜像装置——当孕妇在负压手术室诞下健康婴儿时,隔壁病房的监护仪正划出心电静止的直线。这种生与死的并置叙事,在杨小羊感染后隔着玻璃描摹新生儿轮廓的场景中达到情感沸点,暴露出灾难面前生命最原始的渴望:让死亡成为延续而非终结。作为首部获得国家卫健委深度参与的现实题材电影,《中国医生》注定要承担超越艺术本体的重负。当镜头扫过防护服背后“武汉加油”的稚嫩笔迹,当方舱医院广场舞的韵律与ICU的死亡倒计时形成蒙太奇碰撞,影片悄然完成了从个体叙事到集体记忆的转化。这种转化或许牺牲了某些艺术留白,但当百年后的观众透过这些影像触摸2020年的温度时,会记住的不仅是疫情数据,更是护目镜后的汗珠如何凝结成历史的琥珀。(编辑:婧怡)
导赏:《铁道英雄》以抗日战争时期的“铁道游击队”为蓝本,聚焦于洪振海、王志胜、杜季伟等核心队员的真实事迹,讲述临城枣庄英勇的铁道游击队的故事。电影中出现的临枣铁路是津浦铁路的一部分,是当时中国南北交通的命脉,更是战略意义重大的军事要地。回溯至晚清,李鸿章等洋务派先驱的远见卓识,推动了这条横贯中国南北的铁路建设,其背后承载的是中华民族向现代化迈进的渴望与努力。然而,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这条铁路却成为了侵略者掠夺资源、运输军需的便利通道,也成为了中国军民誓死捍卫的阵地。《铁道英雄》在类型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尝试,作为战斗题材主旋律电影也融入了谍战片的元素与唯美的画面风格。《铁道英雄》在人物塑造上摒弃了传统战争片中“高大全”的英雄形象,转而聚焦于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展现他们在战争中的普通与英勇,他们也是千千万万抗日英雄的缩影。张涵予饰演的老队长老洪,以其一腔热血和坚定的信念,带领队员们与敌人殊死搏斗,展现了“硬汉”的坚韧与不屈。而范伟饰演的“笑面卧底”,则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将一个表面稳重老实、实则内心深沉的情报员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他面对敌人的狡猾与残忍,始终保持着冷静与理智,即便是在生死关头也毫不退缩,展现了一种超越生死的英勇与无畏。此外,魏晨、俞灏明等青年演员的加盟,为影片注入了新的活力与色彩。影片最终回归到了对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的深刻探讨与颂扬。在战争年代,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保卫家园的战士,无论他们身处何方、身份如何,都肩负着共御外敌、护卫河山的神圣使命。(编辑:婧怡)
2019年
2017年
导赏:吴宇森的《追捕》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照亮了中国动作片的空白。这部电影不仅是吴宇森对经典作品的致敬,更是他个人风格的一次淋漓尽致的展现。《追捕》的故事虽然简单直白,但其内核却是牢不可破的内心原则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的力量在吴宇森的电影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杜丘和矢村的关系,从一开始的对立到最后的惺惺相惜,这种转变充满了戏剧性,也体现了吴宇森对人物关系的深刻把握。此外,电影中的女性角色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戚薇和河智苑的角色不仅重情重义,更有精彩的枪战动作戏,展现了吴宇森对女性角色的重视和尊重。吴宇森的电影总带有一种侠气,在枪林弹雨中彰显看似对立实则英雄相惜的情谊。这种快意恩仇又含蓄温存的基调,是吴宇森电影的标志性风格。在《追捕》中,这种风格得到了完美的继承和发扬。动作戏酣畅淋漓,情节简单直白,但内核却是深刻的情感和原则。《追捕》以其华丽的摄影和震撼的音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吴宇森的电影风格中,双枪、双雄、白鸽等标识性的元素一样不少,动作戏激爽中充满吴式浪漫。电影中的动作场面,如鸽舍肉搏、护城河摩托艇大战、山路追车、牧场刺杀、药厂决战等,每一场都设计得全然不同,场场精彩。吴宇森的电影,总是能够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追捕》虽然是一部商业片,但其个人化色彩被渲染到了极致,与他本身的儒雅气质相反,吴宇森是个张扬的作者导演。他的电影作品,无论是在商业行为中还是在艺术探索上,都呈现出了完全相反的情况,个人风格被渲染到了极致。《追捕》是一部集动作、情感、风格于一体的电影。在这部电影中,可以看到吴宇森对暴力美学的深刻诠释,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电影艺术的不懈追求。(编辑:赵敏)
2016年
导赏:《湄公河行动》是第一部展现中国警方如何抓捕境外毒贩的大片。林超贤曾说,他不希望把这么惨重的案件拍成一部娱乐电影,这真的是为13条人命的尊严,还有中国人的尊严去做这件事情。这一次,《湄公河行动》从真实案件入手,上升到了公民权益和国家意识,牵扯到国与国之间政治法律经济的深刻探讨,可以说对林超贤挑战极大,难度比起他的恩师徐克翻拍革命历史题材的《智取威虎山》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一次,衷心希望林导能够成功开启一个真实案件改编电影的新时代,希望国内那些颇具创作基础的题材能在未来登上大银幕。本片是一部在细节、人物上十分考究的主旋律电影,其令人称赞之处在于,将所有主题元素暗含在人物与情节之中,故事先行地勾连出宏大主题,令观众在品读故事的同时,感受到我国特警及公安部门对社会、对国家做出的伟大贡献。正如清华大学的尹鸿教授所言,《湄公河行动》不仅是一部“执行到位的工匠电影”,它的出现更表明了“主旋律和大众电影不应该是对立的,主旋律体现主流价值,主流价值必须是共享价值,而不是政治片、说教片、概念片”,而《湄公河行动》恰好突破了这一窠臼,这部电影中的“国家意识是建立在保护个体基础之上的。爱国主义,不仅是人人必须爱国家,更是国家必须爱人人。”这无疑是一部提振民族精神、彰显国家软实力的商业电影力作,它将主流价值观与主流观众群体有效地融合、对接在一起,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编辑:大陆)
2013年
导赏:《厨子戏子痞子》是一部“闹哄哄”的大戏,故事背景是日本731部队与北平城内瘟疫的隐秘关系,三个性格、身份、技能不同的角色为了从日本人手中套取情报而上演了一出大戏,角色间的相互碰撞为情节发展提供了渊源不断的动力。这部电影不同于电影市场上的大部分商业电影,在类型上作出了特色化与先锋性的挑战。管虎导演在谈创作源起时就提到了这部电影的出发点是做一个纯粹的商业故事,并且要满足好看与好玩这两个关键点,对商业电影市场形态作出一定的突破。电影故事以一个谍战片为核心结构,融合了喜剧、动作、悬疑等元素,在影像风格与台词表现上带有后现代无厘头感,电影风格极为鲜明。导演管虎在这部电影中以快节奏的剪辑手法把控故事节奏,多线索交织发展,在结构上运用了大量的闪回、插叙,将看似不相关的情节串联在一起,在完整叙事的同时极大增强了悬念感与观者的观影趣味。影片成功塑造了三个个性鲜明的角色:厨子、戏子和痞子。厨子有精湛的厨艺、沉稳的性格,戏子有极为夸张与跳脱的表演风格,痞子有机制的头脑、不羁的性格。从这三个小人物的视角不仅看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风貌,也看到小人物在大时代背景下用智慧与勇气抗击侵略者的魄力。普通人为民族战斗的乐观态度与顽强精神表现出人性的温暖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