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刚

Yang Zhigang

有片源
2013年
2010年
2008年
2003年
婼玛的十七岁
婼玛的十七岁

演员(饰 阿明)/

导演:章家瑞/
播放正片
导赏:《婼玛的十七岁》以诗意的镜头语言,为我们揭开了哈尼族女性隐秘而坚韧的生命图景。影片以少女婼玛的视角,展现了一个被现代文明悄然侵入的乡土世界,而性别意识与民族身份的微妙交织,则成为这部电影最动人的底色。性别意识是《婼玛的十七》岁这部电影一个独特的亮点,这让我们随着创作者“一种关注”的目光,看到了哈尼族柔和坚韧的另一面。在影片当中,婼玛被塑造成一个与奶奶相依为命的女孩,而且周围出现的哈尼族形象多为女性,如婼玛的好友落霞、在街边贩卖物品的老奶奶。在重构文本的过程中,创作者描绘的哈尼社会是一个女性社会,将目光投向这群质朴、坚韧的哈尼族女性,为她们构建出一片独特的戏剧空间,拍出了哈尼族女性的自然之美。这部影片更是对少数民族生存样态的观察与探讨,“少数民族之于主要民族就像女性之于男性,就像‘第三个世界’之于‘第一世界’,就像主体化的身份之于客体化的身份”。电影中阿明靠婼玛的美貌赚钱则是对少数民族生存样态的典型演绎。一个汉族的男孩,通过将一个哈尼族女孩塑造成“美丽奇观”来赚钱,这一举动无疑带有物化色彩。虽然婼玛在后来的拍摄中逐渐展开笑容,开始接受外来者对她的“凝视”和“侵略”,但物化的本质是不变的,她不会说外语、没有赚钱的头脑还不知道如何讨好别人,在过程中只能被动的做一个接受者,成为一个显眼的哈尼族符号,站在来来往往的各国游客身边。游客们真的是拍婼玛吗?其实不是,他们在用一种最轻易的方式快速地浏览着婼玛的身上的民族景观,这种浏览不一定是深刻的。婼玛的处境让人开始反思,开始回望和关注少数民族在中国的生存和发展,这无疑是一次启示。影片并不回避现代文明对哈尼族这片乡土带来的冲击,但却是透过“见微知著”的叙述而渐进渐显地揭示出来的。哈尼的乡土现实,至今仍背负着古老而带着某种原初形态的农耕文明的沉重积淀。但当我们回到电影本身的时候,又不得不感叹《婼玛的十七岁》具有的民族电影中的天然美学。婼玛所面对、所栖居、所耕耘的那一片哈尼梯田,具有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的双重属性。它既是天地造化的恩赐,同时更是哈尼人巧夺天功、勤劳智慧的结晶。哈尼梯田,作为古老农耕文明的历史遗存与“活化石”。哈尼族里人们在这里劳作、歌唱,在泥田中嬉戏的场景是极具感染力的。有一场戏是阿明来到梯田,看见了刚在泥地中嬉戏完、浑身是泥的婼玛,这一刻他的心、观众的心都被这个生动、自然的女孩所牵动。《婼玛的十七岁》最终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幅哈尼族女性的生存画卷,更是一面映照现代文明与古老传统碰撞的镜子。或许真正的“美丽奇观”从来不在镜头之下,而在那些未被言说的生命细节之中。(编辑:林佳欣) 
197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