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泉

Yolanda

有片源
2025年
2023年
导赏:乌尔善导演带领数千人创作团队,十年磨一剑而成的《封神三部曲》云集了费翔、李雪健、黄渤、陈坤等影星,并起用于适、陈牧驰、娜然等新人演员,将古老神话中天马行空的鬼神想象利用先进数字影像技术加工成惊心眩目的史诗奇观,口碑长线发酵,评分持续走高。《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作为系列开篇,以“天下正道”以及个体的自我觉醒为主题,演绎了商周易代的乱世格局中权斗和人伦的悲剧,用现代普世价值颠覆了固有的文本叙事,与观众精神情感产生深度链接,取得26亿票房的好成绩。电影封神系列参照好莱坞范式,立足本土价值观和审美进行了类型电影的创新,开掘出现代语境下神话资源的新内涵。与以姜子牙为主角的原著小说不同,《封神第一部》以寻找“天下共主”为目标,选取姬发的少年成长为主线,使其历经“自我迷失——遇挫觉醒——完成使命——回归家园”的英雄之旅,在延续传统亲情伦理的同时,用父子关系解构君臣关系,从而将对神权的迷信转移到对个体命运的关注上。经改编的商纣王不再是简单的昏君,而是复现为《史记》中“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以及《荀子·非相篇》中“长巨姣美,筋力超劲”英武形象;其祸国殃民的恶果不再因为被妲己魅惑,而是归咎于自身的权欲熏心。《封神》系列电影作为中国电影史上投资金额最高的项目,为我国电影工业化的探索发展树立了标杆,美术、特效工作者贡献出群智群策,将商周青铜器、元明道教水陆画、北宋山水画等古典视觉元素与蓝幕抠像、动画建模预览、虚拟拍摄等视效技术相结合,形成独具一格的美学系统,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让当下个体与古老史诗同频共振。(编辑:曾奕琦)
2022年
2021年
导赏:当刘伟强团队将镜头对准武汉金银潭医院ICU病房里结满水雾的护目镜时,无数观众在黑暗中与2020年的寒冬重新对视。《中国医生》与其说是灾难类型片的技术突围,不如说是对全民创伤记忆的一次集体缝合——那些被防护服包裹的躯体,终于有了具象的面孔与温度。在武汉解封第7天就率队进驻疫区的主创们,面对的不仅是空荡的长江大桥,更是尚未结痂的城市记忆。在血肉之躯的塑造上,影片刻意消解了神性光环。朱亚文饰演的陶峻会在救治失败后躲进楼道猛踹氧气瓶,易烊千玺的杨小羊在感染瞬间本能地蜷缩成胎儿姿态,这些未被英雄叙事规训的脆弱时刻,恰恰构成了医者祛魅的珍贵切片。而当李晨将患者遗言誊抄在处方笺上时,那些颤抖的笔迹已超越戏剧设计,成为生者与亡灵对话的介质。这种粗粝的真实感,在张竞予院长吼出“把ECMO留给年轻人”的残酷抉择时达到顶峰——抗疫史诗的宏大叙事,终究要落在具体生命的取舍天平。影片最动人的力量,恰恰来自对专业技术近乎教徒般的敬畏。当观众看见袁泉为俯卧位通气患者调整体位时精确到厘米的指尖力度,听见朱亚文脱口而出的“氧合指数低于150考虑VV-ECMO”时,这种技术信仰产生的庄严感,远比任何煽情台词更具说服力。在生死交织的叙事迷宫中,新生儿的啼哭与ECMO的嗡鸣构成复调。金仔夫妇的故事线看似游离于医疗主线,实则是导演埋设的镜像装置——当孕妇在负压手术室诞下健康婴儿时,隔壁病房的监护仪正划出心电静止的直线。这种生与死的并置叙事,在杨小羊感染后隔着玻璃描摹新生儿轮廓的场景中达到情感沸点,暴露出灾难面前生命最原始的渴望:让死亡成为延续而非终结。作为首部获得国家卫健委深度参与的现实题材电影,《中国医生》注定要承担超越艺术本体的重负。当镜头扫过防护服背后“武汉加油”的稚嫩笔迹,当方舱医院广场舞的韵律与ICU的死亡倒计时形成蒙太奇碰撞,影片悄然完成了从个体叙事到集体记忆的转化。这种转化或许牺牲了某些艺术留白,但当百年后的观众透过这些影像触摸2020年的温度时,会记住的不仅是疫情数据,更是护目镜后的汗珠如何凝结成历史的琥珀。(编辑:婧怡)
导赏:《1921》聚焦革命时代的热血群像,叙事重点紧紧围绕着中共一大的筹备和召开展开,集中截取了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前后以上海为中心的详细史实,采取生活化和类型化的叙事方式来讲述故事和塑造人物。影片细致描写了参加一大13位代表的日常生活,展现出他们平凡的一面,使得抽象的伟大建党精神具象化,让观影者在沉浸式观影过程中对伟大建党精神形成广泛认知、深刻体验和价值认同。《1921》是对建党题材电影的一次新探索与新升级,剧本、剪辑、摄影、美术、声效等各部门创作独具匠心,展露出新主流电影的新风貌。在叙事中,三条线索徐徐展开,一条是李达、王会悟具体组织一大会议;二是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到达上海参与一大会议;三是日本政府派遣特务跟踪在上海的日本左翼激进分子。三条线索分别建构了三个悬念:一大会议能否顺利召开?马林能否顺利参加一大会议?日本人会否破坏一大会议?三条线索相互交织,悬念感也随之层层递进。谍战、动作等多种类型片元素的整合使用为影片增添了紧张气氛,加快了叙事节奏,共产党人面对从警察到特务,从青帮到巡捕结成的反动势力同盟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生动诠释了“我的生命忠诚于党,我的信仰光芒万丈”的铿锵誓言。正如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李道新教授所言,“黄建新监制和导演的影片尤其是节庆献礼片,不仅能够赋予自己或其他导演以相对自由的艺术创作氛围,而且能够在项目运作中较好地整合必要的政治智慧、商业智慧和艺术智慧,填平三者之间一直存在并且很难消弭的落差,达到既叫好又叫座的效果。”这部影片在叙事等表述方式上进行的探索和创新,为新时代中国电影“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新的路径。(编辑:方舟)
2020年
导赏:《囧妈》是2020年的春节档贺岁电影,徐峥时隔五年后再次自导自演,为观众献上全面升级的“囧系列”作品。影片以一对母子为主角,呈现了他们在开往俄罗斯的绿皮火车上的一系列“囧事”,在帮助母亲完成朴素心愿的同时,原本疏远分割的母子关系也走向了互相理解。影片聚焦于中国式亲子关系的喜与愁,讨论那些在亲密关系中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想象一个与对方全然相异的主体的现象。这一次,徐峥将场景从公路引向了铁路,火车成为了故事发展的主要空间。每一节车厢都是一个微缩的社会,涵盖了一个中年人需要面对的各种问题——事业、夫妻关系、婚外情、老人赡养……徐伊万被困居于狭小的火车包厢中,窗外的景色不断流淌,室内的环境却局促又一成不变,他被迫面对母亲以及自己的原生家庭过往。两人在争吵中寻找着这段亲子关系的出口,与封闭的空间一样,他们也各自处在只能看到自身的封闭状态中。“徐伊万在火车上一路奔袭,实则是在与现代性的生存困境挥手告别”,唯有在逃离火车的既定轨道、走入茫茫旷野冰原后,他们才通过恢复自己的原始情感,看清了对方的真实模样与情感需求,最终实现了关系的弥合。与同期其他宣布撤档的贺岁片相异,《囧妈》选择在大年初一上线流媒体,让观众免费观看。此举“回应了全媒体语境下影视发展的潮流与趋势”,打破了中国的传统院线行业规则,引发了大众关于流媒体与传统影院的广泛讨论,促使人们真正思考电影是什么、数字经济对电影行业的介入以及中国电影的未来。(编辑:海边淡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