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波

有片源
2019年
夺命杀机
夺命杀机

演员(饰 唐静)/

导演:杨苗/
播放正片
2016年
走出尘埃
走出尘埃

演员/

导演:谢晓东/
主演:秦勇/冯波/
播放正片
2013年
2012年
2010年
导赏:《我是植物人》是王竞导演现实主义影片风格代表作。以“知假、造假”为题材,披露医药行业的黑幕乱象,同时巧妙地融入了悬疑、惊悚、励志、成长等元素,使得剧情更加引人入胜,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更多的情感波动和心灵慰藉。电影借助一连串令人难以置信的巧合,构建了一个独特的叙事结构。女主人公俐俐知假、造假,而后反被假药所害,再到最后揭露造假罪行、承担罪罚,在戏剧漩涡的核心处完成了自我救赎。男主人公刘聪,原本是一个专注于偷拍与炮制吸睛花边八卦的娱记,随着主线事件的深入发展,他逐渐蜕变,成长为一个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新闻记者。朱莉与刘聪的关系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张力,刘聪是朱莉失忆后唯一可以依靠的人,两人在假身份的掩饰下建立起了真实与纯粹的情感联系。王竞导演运用了快速剪辑和画面虚焦等技巧来营造氛围。当俐俐在方臣药业为小芸调查“因非他命”案件时,导演多次运用快速剪辑,如在领导办公室窃取文件时,既要担心同事发现,又要时刻留意领导是否返回。这些段落通过商业化的拍摄手法,增强了影片的紧张感,激发了观众的观影热情。片中大量使用的虚焦镜头具有模拟主角主观视角、风格化表现以及营造紧张氛围等多重含义和作用。如故事开篇,刘聪潜入俐俐的病房偷拍女明星时,意外发现了沉睡三年的“植物人”俐俐。导演此时采用虚焦处理,模拟俐俐的主观视角,镜头从清晰转为模糊,透过她的眼睛审视整个病房,真实展现了角色的主观感受,还象征着俐俐心理从“迷茫”到“清晰”的转变。“植物人”指的是一种特殊的生理状态,即人体除保留一些本能性的神经反射和进行物质及能量的代谢能力外,认知能力已完全丧失,无任何主动活动。“我是植物人”字面意义上指女主角俐俐因受到不合格药品的毒害而陷入植物人状态。从隐喻层面来看,“植物人”象征着一种心理困境,暗示着一种自我认知和觉醒的过程。俐俐此前“知假、造假”,是缺乏社会主体责任意识的集中体现。她在昏迷三年苏醒后才开始逐渐找回自己的记忆和身份,这一过程不仅是对她个体生命的救赎,也是对整个社会的一种警示和启示。(编辑:明慧)
2009年
2008年
导赏:《一年到头》以春运为背景,将“回家过年”这一中国人特有的情感纽带作为主线,通过几个普通人物的命运交织,展现了中国社会的种种现实矛盾和人性的光辉。陈刚饰演的张国栋,是一个典型的小包工头形象,他勤劳朴实,为了生活奔波,虽然有些神经大条,造成了一些麻烦,但不失善良和责任感。白老师是退休的中学校长,典型的城市知识分子,他温文尔雅、受人尊敬,内心孤独渴望亲情。李家梁,农村出身的主治医师,身陷职业医闹,想要回家为老人过寿受阻于妻儿,其形象立体而真实。影片用寥寥几个角色,勾勒出了一幅跨越多行业的群像画卷。在轻喜剧电影的表层之下,蕴含着诸多引人谴责与深刻反思的社会现象:无良装修队违背信用与职业操守的行为、农民工辛勤付出后却难以讨回薪资的辛酸、混淆视听的职业医闹事件、医药行业内部关于奖金与回扣的不正之风、学生升学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以及空巢老人孤独无助的生活状态……呼吁在春运时节众人归家的时刻,社会道德与优良品质也回归到大众身边。导演王竞在《一年到头》中精心编织了一个多线索交织的叙事网络,将来自不同社会阶层、面临各异境遇的角色汇聚一堂,巧妙地将一系列看似不可能发生的情节安排得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并穿插着诙谐幽默与讽刺批判的元素,成功触动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在时空、故事线的转换上,王竞导演多次利用相似的元素——如行驶在公路上的车辆,巧妙地将不同场景、不同人物的故事线连接起来,使得画面转换流畅自然,充满动感。当包工头张国栋与农民工兄弟“文明讨薪”成功后,燕京日报记者为他们拍摄的合影,下一秒出现在外科大夫李家梁所看的燕京日报上,两条原本平行的人物线索因此交汇,充满巧思。此外,影片部分场景还采用了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真实捕捉了新千年春运期间的壮观场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股汹涌澎湃的回家大潮之中,与每个归心似箭的旅客情感共鸣。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是属于每一个在春运路上奔波、渴望回家的中国人的深情篇章。(编辑: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