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宁

有片源
2009年
沧海桑田
沧海桑田

演员/

导演:梅生/
主演:翟巍/刘广宁/
播放正片
1985年
夹子救鹿
夹子救鹿

演员/音乐/

导演:林文肖/常光希/
主演:刘广宁/
类型:动画/剧情/短片/
导赏:《夹子救鹿》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5年制作的动画短片。讲述了心地善良,喜爱动物的少年夹子为保护鹿群不被国王射杀,他披上一张鹿皮,装扮一头母鹿,朝着与鹿群相反的方向跑去,被国王射中心房,而小鸟衔来了仙草,和动物们一起救活了夹子的故事。影片根据佛经中“舍身救鹿”传说改编,描写夹子在大自然中与鹿、鸟建立了纯真的友情。夹子为保护鹿群,被国王射死。鹿和鸟为报答夹子救命之恩,用仙草使夹子死而复生,使其重新回到了朝夕相处的朋友中间。《夹子救鹿》没有采用夸张变形的人物和惊险离奇的情节,而是用含而不露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用朴素淡雅,恬静的情景交融处理画面,用优美流畅的节奏处理音响效果,是动画片抒情风格的一次成功的探索。在美术特点上,一方面由于人物和事件的幻想性,使它与现实生活有着较大的距离;但另一方面在感情的抒发上,因为它具有人类感情的“真实感”,这使它与现实生活又比较贴近,常常会引起观众感情上的交流,增进观众对心灵美的崇高信念,深化影片的主题思想,给观众德育和美育的教育。在人物设计上,影片遵循朴素、淡雅、恬静的原则,没有追求绚丽跳跃的强烈色彩和特别夸张的形象,而是设计了一种简洁的、装饰的、接近自然形态的造型风格,强调画面意境的感染力,力求做到情景交融。主要人物夹子所穿的是偏冷的白色服饰,既表现了人物心灵的纯洁,又能在灰色的环境中显得很突出。在不同的场景中,导演们强调了色彩的情绪变化。比如描写夹子和群鹿友情的“林中歌舞”一场戏,开始采用了清新的蓝绿色调,而当歌舞进入高潮时,背景变成了天地一色的透明高调,象征了友爱主题的升华。紧接着是山雨欲来的气氛,色调转入灰暗的绿色。最后国王猎队闯进森林,画面变成深灰调子,暗示一场浩劫的来临。在配乐上,影片通过音乐来体现人物的感情表达。比如夹子在家中与松鼠玩耍的一场戏,音乐节奏轻快跳跃,动作就需要鲜明的节奏感,并与音乐节拍准确配合,给角色营造出活灵活现的氛围感。影片中夹子通过自己的善举挽救了一条生命除了展现出他勇敢、善良、有爱心等优良品质,还反映出人类应当爱护和保护自然界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生命是宝贵的,不仅人类生命如此,所有生命都应受到尊重和保护。(编辑:王晶)
1984年
1983年
1961年
导赏:《大闹天宫》是中国第一部动画彩色长片,也是中国传统动画电影的最高成就代表。影片截取了《西游记》中著名的“大闹天宫”桥段,设计出了如今为大众所熟知的孙悟空经典形象,并将戏曲元素与动画电影相结合,极富中华传统文化韵味。在当年,孙悟空的动画形象几乎没有先例可以模仿,唯一可借鉴的就是京剧脸谱和画家张光宇《西游漫记》中的孙悟空形象。白色的脸,面中的红色桃心,淡绿色似叶一般的眉毛,本片参考京剧脸谱展开人物形象设计,既保留了传统戏曲中“离形神似”的韵味,又突破了程式化对想象的束缚,极大地赋予了孙悟空以当下性,十分符合它机智又反叛传统的形象。同时,影片对人物动作的设计也继承了戏曲表演中的程式化动作特点,人物以亮相登场,动作优美流畅如舞蹈,兼具戏曲动作灵活的美感与影视动画的写实特征。影片美术极具中式传统水墨画的写意特点,云遮雾罩的天庭、布满山石的花果山,人物在场景中移动时如在画中游,背景的静止更凸显出了人物的动态,也使影片整体更贴近戏曲表演的意象美。除此之外,影片在配乐上也增加了诸如琵琶、笛子、唢呐、锣鼓等中国传统乐器,曲调也与戏曲音乐的常用曲牌相类似,并在此基础上配以人物极富京剧韵味的念白,使整部影片的内容、画面、音乐统一在和谐的中式美学之中。《大闹天宫》找到了一条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理想路径,即“将戏曲艺术程式化表演的优长移植到以叙事为核心的动画电影中,并通过虚实结合产生富于变幻的时空自由、超以象外的有无之境。”(编辑:海边淡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