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晋

有片源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剧情: 闻远是漓桂市一家外商独资的机械制造厂的工会主席。该厂原为国有企业。企业的全面改制给工厂带来了效益增长,而工人的薪资待遇却一直没有改善。闻远积极主动和资方沟通,并排除万难,用实际行动打动了工厂新任主管裴总。劳资双方进行了工资集体协商,资方认可了工人提出的增涨工资的要求。然而,资方又同时提出不和45岁以上的工人签订无限期的劳动合同,改为一年一签劳动合同。资方的做法在工人中造成了分化和矛盾,老工人要求重新和资方进行协商、而年轻工人则担心重新协商会导致原来商定好的涨工资协议无限期后置,闻远面临着新的考验。在和资方多次沟通失效后,在上级工会支持下,秉持依法、主动、科学维权的精神,闻远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带领全厂的89名老工人将工厂告上法庭。但因为压力和生计所迫,最终敢于站出来和工厂打官司的工人只有11人。就在这11名工人下定决心用法律捍卫自己权益的时候,工厂出现经营危机,急需熟练工人在最快的时间内按质按量完成订单交货。得知这一消息后,闻远说服老工人们以工厂利益为重,重新回到工厂加入生产。闻远则代表老工人继续和工厂打官司。最后,工厂危机解除,闻远打赢了官司。老工人用他们的能力捍卫了工人的尊严、赢回了无限期劳动合同,也赢得了外资老板的尊重。而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工会主席闻远,也成为了企业和工人同时信任和倚重的人。
2010年
2009年
导赏:《建国大业》不仅写出了历史,还写出了历史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他给予历史中的人应有的尊重、理解,甚至对蒋介石、李宗仁等反面人物,都体现出对末路英雄的一种悲悯,一种\"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气概,呈现出健康明朗,阳光亲和的国家形象。本片不仅继承了主旋律电影的基本的传统和叙述模式,更重要的是它借鉴了好莱坞类型片的一些经验,在满足观众的欣赏和消费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正是按照电影艺术与市场的双重规律来创作,使《建国大业》成为双重意义上的真正的主流电影。高涨饱满的爱国热情、祖国情结,与高品质的电影创作、制作相结合,加上“众星闪耀”的明星效应,激发出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事件。与此同时,这部电影的运作经验及其引发的社会文化现象,所衍生的话题和意义都广泛而深远。电影《建国大业》的“明星效应”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172位知名演员加盟,引发了影迷们的强烈关注,最后赢得了非常抢眼的市场表现。在“明星效应”发酵的同时,很多实力派演员也为影片奉献了精湛演技,参与完成了影片充满人性化色彩的一系列历史人物塑造。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望,《建国大业》开启了国产电影新主流大片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扩大了主旋律电影受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群体。(编辑: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