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京生

Jingsheng Liao

有片源
2016年
2015年
2013年
2012年
导赏:电影《南平红荔》是一部由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出品的剧情类电影,该片由董玲执导,于2012年11月6日在中国上映。影片根据全国道德模范、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庭长詹红荔的先进事迹改编而成,体现了詹红荔作为法官兢兢业业的先进事迹与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同时深刻呼吁了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和犯罪问题进行关注,推动建立未成年人轻罪前科封存制度,教育意义深刻。影片的风格平实质朴,自然风格的摄影带来朴素的生活实感,廊桥、古镇、田野等山水之间的实景还原闽北秀美的自然风光同时开拓了办公室和法庭之外的影像空间,亦突出詹红荔为了青少年案件的庭外功夫不停奔波的辛劳工作。影片不乏细腻的抒情段落,詹红荔的人物独白配以低沉哀伤的吟唱,使观众更为了解她的内心世界。在配乐上,以单调激扬的音质表达一个与社会紧密联系却又铁面无私、内心丰富而充满力量的女法官形象。 影片根据詹红荔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相比于单调的说教和宣传,则是将詹红荔的先进精神融入一个又一个琐碎而真实的事迹与案件中。叙事上以法官詹红荔尽职尽责、不畏辛劳的工作、受到社会多重挤压的失足青年故事和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詹红荔的日常生活这三条主线贯穿全片,交相辉映,叙事生动而富有层次。邬君梅以精湛的演技,成功塑造了詹红荔这一光辉形象,她作为法官尽职尽责、公正无私,以专业精神和受到了当事人的理解和爱戴,同时以自己无私的爱与关怀关注着一个又一个失足青年的成长,感化与帮教他们,使他们重新迈入生活的正轨,找回希望和勇气,亦挽救了无数个濒临破碎的家庭。(编辑:刘若能) 
2011年
剧情: 东汉末年,宦官弄权,董卓带兵进京,劫持皇帝及文武百官,把持朝政。公元196年,董卓死后,汉献帝在黄门侍郎钟繇等的救助下,逃出长安……钟繇为救汉献帝受伤,汉献帝将婢女葛乐儿赏赐给了他。钟繇潜心研究书法,尚有困惑,得曹操指点,寻找蔡邕之女蔡文姬,也是葛乐儿的师傅予以解惑。蔡文姬告之需得到蔡邕生前的《练笔秘笈》来参阅,书法才能更进一步。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钟繇派兵助曹,关中防守空虚。袁绍旧部郭援趁机联合匈奴、西凉兵马大举进攻长安……蔡文姬被掳去匈奴。钟繇智斗袁绍,让宫女在城楼上奏《葛天氏之乐》跳《葛天氏之舞》以壮军威。曹操得钟繇军马之助,率五千轻骑夜袭袁绍乌巢粮仓,大败袁绍。韦诞和钟繇把酒言欢,酒后把蔡邕的《练笔秘笈》拿给钟繇炫耀,第二天钟繇借书参阅,韦诞不肯借阅,直奔烛台而去。钟繇见韦诞真要烧秘笈,一口鲜血喷出,昏厥在地上,从此便疯了。韦诞得知曹操派人去匈奴把蔡文姬接了回来,想把秘笈据为己有,便起了歹意,派人要在文姬归汉的路上在其食物内下毒,谁想却害死了前来求见师傅的婢女葛乐儿。蔡文姬将秘笈要回交给钟繇,从此钟繇在柏林潜心练习书法,创立楷书。公元216年,曹操任钟繇为魏国相。曹操后立曹丕为太子,曹丕却要处置曹植,钟繇书写“君子”两字化解了他们兄弟之争。公元230年,钟繇病逝,享年80岁。自钟繇开始,楷书成为汉字通行规范,其书法造诣为后世敬仰,尊为“楷书之祖”。
2002年
2001年
1994年
导赏:《冼星海》是导演王亨里拍摄于1994年的人物传记片。影片以冼星海本人的日记以及张光年、马可等人的著述为依据,详细刻画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辗转法国与中国多地的人生经历,用大量的细节描摹还原他创作《黄河大合唱》等不朽名篇背后的点滴故事。影片在摄影上别具匠心。王亨里是摄影出身,对画面的内容、色彩、角度具有良好审美,这使得本片得以通过摄影建立起维度丰富的现实与心理世界,用空镜头、特写镜头增加氛围上的诗意。在法国的生活是富足且小资的,此时影片色调明媚、温暖,伴随冼星海出入各个富丽堂皇的场合。可温柔乡阻止不了他回国的决心,返回中国后,人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冰冷、昏暗的环境中,各种人、物作为前景将他的身体和表情遮挡、困锁。他因国家的苦难而痛苦煎熬,因创作上的卡顿而焦虑失落。直到他站在西北的土地上望向黄河,滚滚江水奔腾而过,希望充盈了他的心灵,他的身体在光芒中完完整整地显现在银幕上,他获得了真正的创作自由。作为一部以音乐家为主体的传记电影,本片并未简单剪接冼星海的作品,而是克制地加以选取,使作品为人物形象的呈现服务。影片前半段仅挑选了2-3首冼星海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并将其放置于故事的发展中自然呈现。它们经由高音歌唱家或人民合唱团唱出,既体现了冼星海极高的音乐素养,又展现了音乐创作对鼓舞士气、团结民心的重要作用。在情节高潮处,影片也仅配以无人声的旋律,不过分宣泄情绪。直到最后,一曲《黄河大合唱》激烈奏响,一切拥塞的悲伤、愤怒、喜悦、期望都倾泻而出。本片的音乐运用使电影空间与现实空间发生交汇,仿佛在岸边等待巨浪,长久的沉寂只为最后海浪滔天的瞬间。(编辑:海边淡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