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璐

Lu Huang

有片源
2024年
导赏:该片是一部警匪题材影片,采用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讲述中国本土的警察故事,以小众化的艺术真实,努力揭示大众化的社会真实。影片采用了多线叙事策略,将警察办案、金融犯罪、黑帮斗争、官商勾结、为父复仇等多个主题交织在一起,构建了一种对抗语境,尤其是在影片中埋藏着两代人、代表两种不同身份的人之间的复仇,以“三叉戟”为代表的老一代警察与在充满仇恨和暴力的环境中成长的新一代犯罪分子之间的仇恨对峙。大背头崔铁军因弟弟多年前在一次抓捕行动中意外牺牲,心中深埋对犯罪分子的愤怒,这种未能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的不甘,化为了他点燃全局的引线,而恶势力反派角色小青则是将为父亲报仇的情绪深藏内心,不惜以身入局,多年侍虎,两条复仇线相互交织碰撞,构建了影片最主要的戏剧冲突。影片中的人物塑造也极具特色,“三叉戟”作为“老三位”警察不仅体现出人物年长的特质,同时又为人物内在的矛盾性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埋下伏笔,人物形象亦正亦邪,有着与黑恶势力暗通款曲的行径,自我混杂于黑暗网之中,展现出警察在现实社会中举措的摇摆不定,从而反映出人物人性的复杂性。同时,影片将中国式人物关系运用于“三叉戟”身上,三兄弟正如桃园三结义中的刘关张,内心都秉持着传统道德中的“忠义”二字,守信重义、同甘共苦,即使在面对情感和道德挑战时依旧相互扶持,彰显了兄弟情深,体现出传统文化中以信义为本的侠义精神。而影片中的反派角色亦遵循着盗亦有道的人物塑造模式,即使是黑道人物也依然秉持忠义精神,临危关头也不忘知恩图报,赋予此类灰色人物人性的温度,从而使影片角色展现出丰富的多面性,真实而又生动。(编辑:州文)
导赏:《戴假发的人》延续了董越导演首作《暴雪将至》中出色的悬疑感营造和深刻的人文关怀,以一种近乎宿命的方式开启了它的叙事之旅:夜班出租车司机孟中,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角色,在一次深夜的营运中,偶遇了一位神秘醉汉。这场偶遇,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彻底改变了孟中的命运轨迹。神秘醉汉留下的不仅仅是一顶遗落的假发,更是一个充满谜团与挑战的谜题,引领着孟中一步步踏入了一个由谎言、欲望与罪恶编织的复杂网络。黄晓明在影片中饰演的孟中,是一个典型的“小人物”形象。他的生活单调乏味,日复一日地驾驶着出租车穿梭于城市的夜晚,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乘客,却难以触及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梦想。然而,正是这样一位看似平凡无奇的角色,在命运的捉弄下,展现出了人性的复杂与坚韧。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孟中经历了从震惊、恐惧到逐渐接受并试图反抗的心路历程。影片对于“罪”与“罚”的探讨,并非停留在表面的道德审判,而是深入到了个体心理层面,探讨了人在面对诱惑、恐惧与绝望时的心理状态。孟中的每一次决定,都像是在与自己的内心进行一场无声的较量,而最终的结果,则是他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定位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戴假发的人》以“一次意外,一顶假发,一生桎梏”为线索,传达了一个核心信息:命运虽然不可预知,但人的选择与行动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自己的命运。孟中在经历了一系列波折后,逐渐意识到,真正的自由并非逃避责任与后果,而是在于勇于面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并在这一过程中寻求自我救赎。影片的结尾,虽然留下了些许开放性的空间,却也让观众看到了希望的光芒。(编辑:明慧)
2023年
导赏:作为高群书与麦家继《风声》后的再度携手,影片《刀尖》并未沉溺于传统谍战的悬疑迷宫,而是以极致的视觉美学与人性叩问,为观众揭开了一段血色谍影。导演高群书通过对光影的捕捉和场景的精心设计,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南京冬日的景象在镜头下宛如一幅精致的水墨画,每一帧都美得让人心驰神往。同时,影片在色调和光影的运用上也十分讲究,封闭的特工据点以昏暗的色调和压抑的氛围为主,而明亮的舞会、婚礼以及开阔的自然场景则以暖色调呈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调节了影片的节奏,也象征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此外,影片中大量运用了中心构图和对称构图,增强了画面的美学效果,使观众在视觉上得到了极大的享受。同时,影片的美学特色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华丽。导演通过对镜头语言的巧妙运用,将美学与叙事紧密结合。例如,从水底拍摄人物的镜头反映了其飘忽不定的心情,而男女主角在亭中对谈的场景则在江南诗意与浪漫中弥漫着危机感。这种将美学与叙事相结合的手法,不仅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性,也使观众更深入地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刀尖》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与信仰的转变。影片中的主要角色并非一开始就拥有坚定的信仰,而是通过一次次的任务和经历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男主角金深水最初因个人恩怨而成为特工,但在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和国民党的腐败后,他逐渐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最终选择了加入共产党。这种信仰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细腻的叙事和人物塑造逐步展现出来,使观众能够深刻理解角色的内心挣扎与成长。麦家原著中“以魔术叙事抵达真实”的文学追求,在银幕上转化为对历史褶皱的微观解剖。特工金深水的觉醒轨迹,暗合着民族意识从混沌到明晰的集体心理进程。当最后的枪声在南京城墙回荡,我们记住的不仅是谍战的惊心,更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以文弱之躯抵钢铁洪流”的精神硬度。(编辑:赵敏)
导赏:《我经过风暴》是著名女性编剧秦海燕的首次执导电影,她曾编写过《万里归途》和《刺杀小说家》等优秀影视作品。本片撷取了百余例真实案例,依托现实案情聚焦家庭暴力这一社会现象,较为细腻地描述了包括受害者和施暴者在内的家庭成员及周边关系网的各种拉扯博弈,涉及亲密关系、亲子教育、代际影响等诸多家庭伦理问题。秦海燕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出色的剪辑技巧,将女性视点中家庭暴力的残酷和受害者的无助展现得淋漓尽致。影片的制作也非常精良,摄影和音效等方面都为影片增色不少,压抑紧张的氛围贯穿影片始终,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特别是佟丽娅的细腻演绎表现,在表现徐敏这个角色时,不仅注重角色的外在表现,如身体上所遭受的种种暴力;同时她也注重角色的内心世界。不仅描绘了一个经历家庭暴力的女性在面对家庭暴力时的无助和绝望,还展现了全力以赴克服困境时的坚定和勇气。家暴不只存在于夫妻之间,也存在于父母和子女之间。“家暴男”陈均早逝的父亲并未出场,但通过留在陈均母亲身上的烟疤昭示他的存在与恶行。“戒尺”是剧中反复出现的关键符号:首次是陈均母亲因儿子“管不住”媳妇而粗暴地打翻面碗,丢出戒尺,怒斥儿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另一次是儿子告诉徐敏如果回家晚了要被爸爸用戒尺打。家传的“戒尺”是训诫惩罚的工具,陈均母亲打在儿子身上,儿子又打在孙子身上。徐敏在庭审时对婆婆振聋发聩地哭诉击杀丈夫的原因:“他(陈均)不希望你把他生下来,我不想我的孩子和你的儿子一样!”导演秦海燕在接受电影频道专访时谈到《我经过风暴》的意义是:“虽然我们这个片子是讲家庭暴力,但是可能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讲的家庭暴力这个代际传承。影片对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和反思,对家庭中妇女儿童生存状态的叩问,显示出现实主义艺术传统的强大生命力。(编辑:路明慧)
导赏:电影《三大队》改编自纪实文学《请转告局长,三大队任务完成了》。影片讲述的了程兵带领的三大队在办理一起恶性案件的过程中导致嫌犯之一意外死亡,被判入狱。出狱后依然坚持追踪逃犯,最终将凶手绳之以法的故事。《三大队》动人之处不仅与银幕上以程兵等人为代表的人民警察坚守善之信念,将保障人民安全放在个人得失之前,不遗余力千里追凶的故事相关,同样与原著作者深蓝的非虚构故事中真实存在的拥有不寻常人生经历的警察密切相关。在剧本创作方面,影片前半段采用警匪片的类型手法,重点在于描述查找线索的过程。后半段则采取公路片模式,程兵一路追凶,不断遇到各种人物,受害人父亲的鞠躬,老同事的劝阻,都让程兵更加坚定追凶的决心。最终,小徐因为爱情、马振坤因为妻子、廖健因为孩子、蔡彬因为胃癌,放弃了追凶,唯有程兵带着执念走到两鬓斑白。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再到独自一人,孤勇者甘愿选择潜隐底层,侠义寻道,虽力有不逮却矢志不渝。青山在,人未老;少年壮志,中年无悔。这正是对新时代平民英雄的群像塑造和美学张扬。在影片结尾,昔日的战友想象般地从程兵面前走过,他们并未对程兵报以英雄回归般的欢呼,而只是一如往常的简单称呼。超现实的场面调度在程兵走到十字路口并在斑马线前驻足而结束,镜头随即拉升,车水马龙的街头因为程兵的坚守而多了一份秩序与稳定。电影在角色塑造上,人物各有特点,可圈可点。陈创作为一个父亲颤抖的手,愧疚的心,即便只有几分钟的戏份,也引发了强烈的共鸣。王骁从意气风发满怀抱负的警察,到被现实磨平棱角的无奈,他将生活的无奈与经历的沧桑展现的淋漓尽致。高叶也有让人惊喜的表演,从漂亮的妻子到共患难的老板娘,潦草的发型,发黄的面容,随意的穿搭却体现了最真挚的感情。张译在对人物的刻画把握细腻,单手扛水桶的,将手包夹在胳膊下,都反复琢磨如何更加贴近真实警察的生活。影片没有华丽的辞藻与修饰,全程从真情实感出发,向人民警察的坚守与信念致敬,最终《三大队》收获7.09亿的票房。(编辑:王晶)
2022年
导赏:导演李玉曾经与监制方励多次合作,在电影《断·桥》中,两人再次携手进行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通过一桩刑事案件,揭示出复杂、隐秘的人物关系网。全程手持摄影营造出的效果和始终阴郁的天气也为这部电影打上了较为明显的导演风格特点。在《断·桥》里,多次出现了模拟监视器视角拍出的画面,无论是由范伟饰演的朱方正在与闻亮发生争执后杀害对方,还是朱方正在酒吧夜总会玩乐、与幕后大佬聚餐、收受现金贿赂,这些画面提供了不同的观影视角,也为展现角色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增添了不少可信度。影片中,女性在困境中互助的情节让人动容。曾美慧孜、万茜、刘琳对女性群像的表演塑造让人感到惊艳,曾美慧孜饰演的陪唱女郎甘小漾,独自一人抚养女儿,为维持生计和范伟饰演的朱方正谈判交易,最终命丧毒手。闻晓雨母亲在离婚后重组了家庭,对亲生女儿的复杂感情,被刘琳把握的十分精准。在故事里,李玉尽力展现出了压抑环境下人性的极端状态,正如片中引用海子的诗歌“黑夜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一样,每一个角色都被黑暗包围,身处困境。当马思纯出演的闻晓雨得知一直和蔼可亲对她充满关心的养父朱方正是杀害她亲生父亲的人后,她的世界观开始崩塌。顺着知情人提供的线索,生父因出轨而离婚、在外包养情人等秘密也开始浮出水面,让闻晓雨有了重新了解父辈的机会。与女性角色相比,片中出现的男性角色都有着各种的“污点”,王俊凯饰演的目击者孟超在协助闻晓雨找到杀父凶手的过程中,也隐藏了自己曾经杀人的过往。最终,在爆破工地上,杀人者都完成了从被惩罚到被救赎的过程。(编辑:方舟)
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