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家瑞

Jiarui Zhang

有片源
2015年
导赏:《一路惊喜》是以春节除夕夜为题材的、多故事穿插结构的喜剧电影。影片根据不同地域展开了六段风格各异的故事。萧敬明与李娜娜发生在北京的“大明星故事”以及陈嘉怡和郑维利发生在上海的“求婚故事”。这两个故事相对独立完整,“产子故事”讨论了家庭和事业的冲突;而“求婚故事”则展现了寻爱路上,恐婚和真爱的一次考验。潘安子导演尝试了警匪类型,与香港演员合拍,从警察与警匪的追逐与博弈到家中善意的谎言,张译饰演的疑犯在奶奶的劝说下与两位警察一起喝了碗热汤,最后解开的镣铐与奶奶的拥抱,将警察故事中的温暖与感情推向了高潮。发生在哈尔滨一家人的“团圆故事”,是典型争夺遗产的故事。六个兄弟姐妹代表了教师、暴发户、下岗工人、国家公务员等不同阶层的人,冲突中展现了与北京、上海不同的北国风貌和人情,最终通过父亲的一次对话,姐妹与家庭之间的矛盾完成调和,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了一次除夕夜的医院“大逃亡”,回家过上了团圆年。章家瑞导演的火车故事”重点描绘了四川打工仔和东北暴发户的冲突,影片通过对方言的运用,导演着力展现地域差异、籍贯特色,喜剧感也由此产生。白色的貂、手拿包、大量现金、跟班等都完成了东北暴发户的塑造。而四川农民工更是庞大群体的代表,他们破衣烂衫却温和、甚至略显胆小,被砸碎的遗像以及对穷苦生活的正视弥合了差异和矛盾。三亚故事中对比、标签化处理使该故事更具类型喜感。张辛苑和阚清子勇敢与娇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四位男女的三亚之旅充满了沙滩、阳光、椰林树影。导演从影像风格和气氛营造上,增加了悬疑元素。满满的烟灰缸、车上的血迹、方言电话,经过一系列的丛林冒险,四人都彼此袒露最真实的想法。六个故事中的结局都呈现出合家欢,符合春节档电影的特征,萧敬明与妻子李娜娜迎来了属于他们的小生命,三亚组合也找到了旅途中的意义;钟伟和张薇薇也因为儿子的劝解和好如初;嘉怡与维利经过惊心动魄的火灾求婚终成眷属;老贺和子女们在微暖的老屋里共度美好佳节。故事的结局都衬托出除夕喜气洋洋的气氛和家庭团聚的温馨欢乐。影片中还有一些细节描绘,医院外互相争执的娱乐记者,李安琪在丛林大冒险之后也不再看重那些名牌衣物和首饰,明白了患难与共的友情才最珍贵。这些小人物在除夕一天里的嬉笑怒骂真实反映了老百姓的平民生活,也折射出过年在国人心中飞速的变化。导演将六个故事的发生地选在各具特色的城市中也彰显出不同的城市性格和特色:北京地坛的舞狮,三亚的春节派对、碧海蓝天,西安的火车大联欢、哈尔滨的春节冰雕为观众呈现出一场五彩缤纷、各具特色的春节城市秀。面对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春节的概念和如何过春节的方式有不同的看法,但正如影片结尾对过春节的意义阐述那样:“过年,就是和你爱的人在一起,过年,就是忘记过去一年的烦恼;过年,就是期待新的一年会更美好。(编辑:王晶)
2013年
2010年
2009年
红河
红河

导演/编剧/制片管理/剪辑/

导演:章家瑞/
播放正片
导赏:《红河》是章家瑞指导,张家辉、张静初、李修贤、李丽珍等演员主演的国产悲情文艺片,讲述了一段跨越国界、超越世俗的爱情故事。片中张家辉饰演的阿夏是一个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流浪者,而张静初饰演的阿桃则是一个纯真善良的越南少女。两人在命运的安排下相遇,并在相互扶持中逐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种情感绝不是活色肉香的男欢女爱,恰恰相反,其是对以肉欲为特征的世俗生活的一种坚定反抗。尽管它有模仿瑶族恋人定情终生的咬指之约,但从阿桃以恋父情结逐步转变为对阿夏的依恋过程看,实质是凸显了人性最根本和最宝贵的信任和依靠。人生因为毫无世俗杂念的信赖而闪亮,存在因人性的本真之光而有了价值。也正是如此,影片结尾处阿夏违禁赴死的寻歌之旅,才让我们格外唏吁与感动。“中国这边的一条线就是咬手指,它是一种回归,咬指是一种最简单的表达,人性最本真的东西;那么越南这边就是《红河里有两条鱼》这首歌了,红河里的两条鱼,它是来自于最质朴的河流,人类的源头就是河流里的鱼,这也是最本真的。这两者汇到一起,其实都是有这个寓意在里边”。正如章导执着于对于人类共同价值观和人性本真回归的呼唤,用人性的力量激活沉睡的命运。《红河》对生存与人性的关系作了一次哲学式拷问,将生活、价值、情感、命运等最沉重的话题,作了一次章家瑞式的解析。虽然这个结局是悲剧的,却也有了动人的闪光。导演章家瑞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真实与感性的世界,本片标志着章导个人艺术风格的成熟。(编辑:路明慧)
2006年
芳香之旅
芳香之旅

导演/编剧/

导演:章家瑞/
主演:范伟/张静初/聂远/
播放正片
2005年
导赏:影片是一部反映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的影片,通过对丰富的民族元素和地方风俗的描绘,呈现出了一副独特的民族文化画卷,其中包括不落夫家的婚姻习俗、男尊女卑的性别观念、花腰带等民族服饰、对龙的图腾崇拜和山歌、海菜腔、烟盒舞等民族歌舞等。而不落夫家的婚姻习俗成为贯穿影片的叙事线索,一系列的事件冲突均因此而起,如凤美的强行归家和小七妹不愿归家等,该传统习俗的呈现带有一种部落原始性,可看作是对传统的召唤与回归,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纯粹。花腰彝族的传统民族服饰是族群自我认同的重要标志,其中花腰带具有重要的涵义,是女子亲手绣成送给爱人的定情物,片中阿龙将花腰带退还给凤美,即代表着退婚行为,是民族地域文化的彰显。针对于传统民俗中男尊女卑的性别观念,影片建构了“野蛮”的女性形象,实际上是一种对传统与现代、束缚与自由之间冲突的深刻描绘,新娘凤美被塑造成了一位现代女性,敢于打破传统习俗,她身上不仅展现了传统少数民族女性的率真、朴实与热情,更融合了独立、自主、平等的现代意识,带有另类色彩。片中凤美挑战不落夫家的婚姻习俗,在新婚之夜醉酒与阿龙同床,并打破彝族传统的“回避”习俗,此外,勇猛加入女子舞龙队、在房梁上“倒挂金钩”、爬房顶揭瓦、狼吞虎咽吃米线等行为均彰显了凤美的野蛮与不羁,凸显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叛。而舞龙作为一种人民祈求风调雨顺、幸福吉祥的仪式性舞蹈,是中华文化的象征,片中花腰族的舞龙习俗则是对龙图腾文化的崇拜与延续。龙在某种程度上是父权和集权的象征,影片通过对龙图腾的展示,反映了传统社会结构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束缚,而花腰女子舞龙队的组建形成了“凤舞龙”的意象,凸显了对男权社会的挑战和颠覆,展现了以凤美为代表的女性对自由、爱情和幸福的追求与向往,从而深化主题,在展现地域文化风情基础之上成功地传达了深刻的文化内涵。(编辑:州文)
2004年
2003年
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