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青

有片源
1984年
剧情:  1981年的1月8日,首都机场,一架标着208机号的大型波音747客机腾空而起,满载着中外贵宾开始了中美通航的首次历史性飞行。 机舱里,一位两鬓斑白的干部静坐在窗前,手捧一瓶茅台酒陷入了沉思。他就是中国民航总局局长谷之松。在这激动人心的首航日子里,谷之松为什么在轻轻叹息?又为什么在那双深邃的眼中含着泪花? 那是1965年,周恩来总理应邀到欧、亚、非洲几个国家进行友好访问,为了发展祖国的民航事业,为了早日打开我国通向世界的大门,周总理希望乘坐中国民航的客机出访,这一消息使全民航为之震动。有人兴奋,有人担心,也有人主张还是乘坐外国飞机为好。为了完成这一具有伟大的政治意义的光荣任务,谷之松亲自率领着民航广大干部职工,怀着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和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投入了紧张的战斗。 谷之松的行动受到党内极左路线的严重干扰,也遇到党委书记苏权的坚决反对。他不顾个人安危,顶住了极左路线的干扰,重用了一批知识分子与技术人员,为周总理的顺利出访作了充分准备。 专机机长龙飞智勇双全,冒着生命危险大胆试验,取得了在复杂气候条件下确保安全飞行的宝贵经验;龙飞的妻子乔欣,忍受着\"海外关系\"给自己带来精神打击的痛苦,支持龙飞安心飞行;副局长李瑞一再推迟婚期,忘我地工作;两航起义的报务员老谢,忍受着种种打击为通讯联络作出贡献;谷之松的儿子为抢救外国病孩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在总理亲自关怀下,首次远航试飞终于成功了。1965年春天,周总理亲自率领着中国民航的208号机组开始了我国民航史上第一次远航飞行。周总理的\"飞出去才能打开局面\"的重托终于得以实现! 同样标着208号标志的波音747客机已在太平洋上空翱翔,乔欣的\"报告\"声打断了谷之松的思绪,他凝视手中的茅台酒,无限感慨,涌出不尽的哀思,这一天正是周总理与世长辞五周年的纪念日,谷之松息能忘记?!他打开周总理亲自赠送的那瓶茅台酒和中外记者、机组成员临空酹酒,共同举杯。这酒,寄托着中美两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寄托着民航广大干部职工和中国人民对周总理的无尽哀思!
1975年
导赏:《激战无名川》是一部经典的抗美援朝电影,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我军铁道兵九连在敌机狂轰滥炸下,为保护我军后方运输线,抢修无名川大桥的英勇故事。本片有着真实的故事原型,在的历史上的无名川战役期间,铁道兵部队在空军、高炮部队、后勤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共抢修、抢建、复旧铁路桥梁2294座次、隧道122座次、车站3648处次、通信线路20994公里,朝鲜铁路通车里程由1950年11月铁道兵部队入朝时的107公里,延长到停战前的1382公里,创建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铁道兵部队被对手惊呼为“世界上最坚决的建筑铁路的人”,成就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段不朽奇迹。本片故事线索明确,剧情紧凑且富有张力,九连连长郭铁率领全连战士不仅要在酷寒中维修被炸毁的路基和铁轨,还要面对被敌人炸毁、抢修时间紧迫等多重困难,高潮迭起。郭铁连长以中朝两国人民对敌人的仇恨激励全连战士,机动灵活地指挥着战斗。他坚毅果敢、机智勇敢,舍身取易,是整部影片的灵魂人物,体现了一个军事指挥员的运筹帷幄,知行合一。而其他战士也各具特色,他们团结协作、英勇无畏,共同完成了抢修大桥的任务。影片中有两个经典场面成为时代的不朽记忆,一是面对美军偷下的汽油弹,他身先士卒英勇扑火;二是凭借一把扳手,用来代替被特务故意拔掉的铁路枕木的螺丝,从而让装满重武器的我军火车安全通过。片中其他战士也性格鲜明,他们团结协作、英勇无畏,共同完成了抢修大桥的任务,是他们让朝鲜铁路打不断炸不烂,让观众能够深刻记住到他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此外,本片的摄影和视觉效果也十分出彩。摄影机运动多变,善用变焦等手法,使得影片在视觉上极具冲击力。用色彩和光影效果营造出了一种紧张而庄严的氛围,使得观众能够深入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战士们的英勇。(编辑: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