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er Raben

有片源
2004年
剧情: 1:《手》1963年,一天午后,做学徒的小张裁缝第一次亲手给顾客量身,她是华小姐,一个有名的交际花。在手的接触中小张在华小姐那里完成了男人的第一次。之后的几年里,小张经常碰到华小姐,但那一次似乎并未发生。随着小张手艺日益精进,而华小姐的生活却日渐窘迫,以至要变卖衣物,直到搬出公寓。几年后,小张在一所破败的旅馆里帮已经失去往日光彩的华小姐做一件衣服,为的是去见美国来的旧情人。而当他做好衣服回到旅馆,华小姐已经沦落成拉客的妓女,并染上了重病。她不禁想起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 2:《平衡》1955年纽约的广告公司职员尼克·彭罗斯第一次与精神病学家泊尔会面。尼克被长期以来的工作压力和重复的梦境所困扰。梦中,尼克经常看见一个女子,他们有着非常亲密关系。但尼克每次醒来都记不得女子的身份,梦同样在困扰着尼克的妻子,她打算和尼克分手,除非尼克说出这个女子是谁。在泊尔的诊室,尼克按他的要求反复回忆梦境的细节。在泊尔言语的安慰下,尼克在躺椅上沉沉睡去。再次在梦中出现的那位女子却和他的妻子一模一样。 3:《危险关系》在意大利度假的美国人克里斯托佛和妻子科洛之间出现了感情危机。一个漂亮女孩吸引了克里斯托佛的注意。夫妇不久便开始激烈的争吵。克里斯托佛独自遇到了那个漂亮女孩,她把克里斯托佛带到自己的房间。早上,克里斯托佛匆匆离去。深秋,科洛接到了克里斯托佛从巴黎打来的电话,两人开始冷静的面对矛盾,科洛在言语间流露了思念,而克里斯托佛却依然无动于衷。一天,科洛在海边遇到了那位女孩。 
导赏:王家卫的《2046》不仅是一部影片,它是一场关于时间、记忆、爱情与未来的沉思。在这部电影中,王家卫以其标志性的后现代叙事技巧,将观众带入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2046》的色彩设计是王家卫对60年代香港社会风貌的一种主观再现。灰色的主色调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地域特色,更深层次地映射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其色彩运用超越了现实,通过富有内涵的表现性色彩,构建了一个超现实的意境。影片中的灰暗街道、昏黄街灯,以及角色服装的色彩变化,共同营造出一种忧伤而压抑的氛围,使观众能够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变化。本片的音乐依旧是王家卫的老搭档梅林茂所制作。其中,《Kokuhaku》不仅出现在《2046》,在王家卫导演的电视剧《繁花》中同样不断出现。梅林茂是王家卫的老拍档,从《花样年华》中的《Yumeji’sTheme》二人间接合作,2000年后王家卫的每一部作品都几乎离不开梅林茂,梅林茂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和悲剧抒情性,在王家卫刻意的慢镜头下被无限放大。2014年,王家卫的电影《一代宗师》的原声碟让梅林茂收获了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王家卫的电影音乐不仅仅是背景音乐,而是与影像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电影的叙事节奏。从爵士乐的慵懒到古典音乐的深沉,音乐的变化与角色的情感变化同步,引导观众感受角色内心的起伏。影片采用了非线性叙事,故意打乱时间顺序,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拼凑故事的全貌。这种碎片化的叙事方式,不仅增加了观众的感知难度,更迫使观众参与到故事的解读中来。这种叙事策略构成了一种观赏壁垒,使得《2046》成为了一部难以用传统标准衡量的电影。此外,《2046》中的人物塑造还体现了王家卫对后现代情感的深刻洞察。周慕云这一角色,通过与其他女性角色的互动,展现了现代人在爱情面前的迷茫与探索。这些角色的情感经历和内心独白,反映了王家卫对当代人情感状态的深刻洞察。他们的爱情故事不是简单的悲欢离合,而是对现代人情感孤独、寻求连接的深层探讨。王家卫极为热衷于用“无脚的鸟”去形容电影中的角色,从《阿飞正传》到《2046》,这种“无脚的鸟”构成了王家卫电影最为独特的谱系,实则暗示着香港——“借来的时间,借来的地方“。《2046》是王家卫电影艺术的一次大胆尝试,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电影世界。其艺术价值和作者风格让这部电影和作者王家卫成为香港电影史中不可遗忘的一位。(编辑:赵敏)
2002年
2000年
1993年
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