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群

Shi Xiao Qun

有片源
2011年
剧情:破旧中巴车抛锚在终点站前最后一个山口的盘山公路上。12岁的女孩向红果急着赶回小学上课,便告别奶奶、弟弟下车步行返回。探亲心切,名叫步兵的24岁女士官也与这个山里女孩徒步翻越山岗。两个人都爱好舞蹈,这段结伴同行演变成了欢快动人的画面。这画面深深打动了深爱并研究汉文化的外国女孩东方·德纳芙。她也背上行李,追赶上那两个舞动在山岗上的女孩子拍了些照片。车窗里,弟弟流露出也想着跟上去的神情。奶奶哄劝说:咱们一老一小,翻不动山岗,还是待在车里,等车修好再走吧,刚才姐姐不也是这么给你说的? 另一面山腰的新修隧道前,一辆警用吉普车停靠在岔路口长途终点站牌前。车上下来中年警官老张和青年女警官凌红岩以及她解送的女犯人傅若兰。傅若兰临近分娩期,凌警官奉命送她回家生产,待哺乳期后再回监狱继续服刑。她自己也顺便回城与新婚不久的丈夫小聚一下。警官老张掉头驶去隧道方向,去办其他公务。艾青竹老师一边与大路上的步兵招手致谢,一边搭手接应自己学生过河。突然一股水柱在她们身后冲天而起,顶起的沙石和鱼儿散落河床以及她们身上,师生俩惊得目瞪口呆。 地震,这时候爆发了,时间是下午2:28。艾老师和向红果在惊慌失措中,跑到了隧道躲避。反应机敏的步兵则攀爬附近较低矮的山岗,同时拼命摆手招呼向红果和她的老师,不要往隧道躲避。隧道那一端,警官凌红岩眼看着那辆老迈的中巴车在最后一个盘山路口被滑坡的山石撞翻下山坡。她只好拽起女犯人傅若兰返身躲去隧道口。此时,东方·德纳芙刚刚走近小学校。校舍里开始有学生跌爬出来,惊恐地哭喊乱叫。有村民嘶喊着往小学这边跑来,试图拯救自己上学的孩子。东方·德纳芙用身体护着两个孩子躲避在安全死角里。一根房梁斜压在她的肩背上,血从她头部渗下来,滴落到孩子脸上。她在成功获救之后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凌警官手臂受伤,傅若兰因为婚姻家庭的不幸,让她走上了犯罪道路,并且因为曾经的阴影,异常害怕黑暗。滑坡的山石把跌落山沟里的中巴车埋起大半。烟雾中,没有人爬出。因为惦记洞那头的奶奶和弟弟,无论被埋受伤的艾老师怎么劝阻,向红果总是本能往隧道那头跑去,让自己陷入更大的危险中。余震中,一块大石头挡在了艾老师和她之间,她也受伤昏迷过去。 警官老张奔去学校,开始指挥混乱的人们开展正确的方式救援。步兵在独自救助艾老师和向红果没有进展的情况下,去找人救援,并且受艾老师之托去学校看看孩子们的情况。一名李姓男教师刚把一个孩子从废墟里抱出来,残垣倒塌,瞬间把他吞噬进去。警官老张只来得及抓住他一只手,却无法拖出人来,就看见那只手在大地震颤中无力地松开来,垂下去。孩子们哭叫:李老师……翌日拂晓,几组空降兵飞机编队隆隆掠过,巨大的轰鸣在寂静的山谷里显得异常震撼。步兵有气无力地睁开迷蒙的眼睛,循声望去。顿时激动不已。广播在播报着这场重大灾难的新闻……步兵第一次弄清了事件概貌。通讯恢复,步兵征得上级同意,就地参与救援工作飞机编队的巨大轰鸣声也让警官凌红岩振奋不已,她拨打丈夫的电话,没有信号。她关掉电源说:节约最后一节电池,关键时候用。想想办法出去弄点吃的,临产的时候,孩子不能没有营养。 第三天早上,绝望的艾青竹老师看到洞口出现了步兵对她笑着的脸,一下子泪流满面。步兵宽慰艾青竹说自己留下来,寻找救援向红果,让她放心回去,那么多小学校的孩子们等待着老师的回归。 艾青竹看到学校夷为平地,昏倒下去。随后,艾老师坚定地守候在小学校,等待每一个拯救出的学生,无论生死,她都给他们擦拭第一把脸。在这场灾难中,艾竹青的医生丈夫为了救一个孩子,不幸牺牲,他们唯一的孩子也在地震中遇难。向红果以为生命即将终结时,步兵及时赶到,并最终将她救出了隧道。   老汉偶然在东方·德纳芙的相机看到了女儿照片,得知女儿就在隧道附近,立刻带着黑色狼犬整装出发。老兵说: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我就这样救出的她妈妈。最后,在老兵、东方·德纳芙带领的志愿者,以及艾竹青一行救援队,成功将步兵、向红果以及傅若兰母子救出,严重受伤的凌警官却在帮傅若兰接生之后,永远闭上了眼睛。帐篷小学,艾青竹老师给学生们上震后的第一堂课:学生们起立喊她老师妈妈辛苦啦!向红果朗诵她的作文《爱》:电台热线转告向红果同学,爱着她的父母亲已经回到家乡加入进志愿者的行列,过些日子就回来看她东方·德纳芙一直奔走在四川灾区,在这里,她成了无数中国人的朋友,包括步兵的老爸。傅若兰安心待在营地帐篷里哺育女儿,母女得到了很好的照料,她给女儿说:爸爸不定哪天就会推门进来的。
2007年
剧情: 电视台纪录片编导扈丰(绰号由老扈衍变成老酷),醉心于纯艺术片创作、疏于挣钱务实,家里的日子日益贫困。在出版社做编辑的妻子小雯严肃提出要与老酷离婚。 老酷净身出户,重新过起漂泊的日子,立刻陷于生存困境,才尝到平时当甩手掌柜、不思虑家庭经济的被动。连点儿私房钱都没攒下的老酷,当下之急是夜里安身的一张床。 事实上,老婆这次看似果决的离婚通牒,很大一部分意图是给丈夫下一剂猛药,让他醒悟,回到居家过日子的轨道上来。 老酷心知肚明,看着电视圈儿里的同行个个置房买车的,他其实也羡慕,可是让他心动的选题总是那些个很难挣到钱的题材。他常常为此舍了栏目的稳定收入,与同道朋友去弄一段时间自己喜欢的片子,兜里没钱了才回来拍栏目那些个应景东西。搞的家里单位都对他怨声载道。所以他始终处在矛盾当中,一点儿也不怨恨老婆,更不敢得罪制片人。 今天更是没辙了,无奈腆着脸给制片人打电话,指望恩赐个现成的选题,先弄出点儿拍摄经费,应应急。但是遭到制片人一通指责,没有得逞。人家不惯他这毛病。 失落无比的老酷漫无目的地闲逛,不知道从哪里弄一笔钱应付眼前的危机。他的偶然介入,搅扰了祁小柯从过街天桥上跳下去的计划。 孤独、贫困和遗传疾病使漂泊京城的女孩祁小柯打算提前结束掉自己注定活不了多久的生命,以回避病痛的折磨、绝望的煎熬和化疗带来容貌的毁弃。她拒绝治疗的理由除了缺钱以外,用她的话说就是:我什么都没了,不能再没了这头黑发。她不愿像当年妈妈那样,死得丑陋,连自己的女儿都不敢让见。这件事给祁小柯留下了一生的阴影。 病入膏肓的祁小柯放弃治疗,等待死亡的最后一个月,让职业嗅觉灵敏的老酷圈定为绝佳的纪录片选题,立刻得到制片人的赞赏和大力支持,指望以这个真实记录生命死亡过程的片子角逐年度大奖。老酷终于撞上一个既有创作价值又能挣到可观片酬的选题。他立刻从栏目里领到前期拍摄经费和摄像器材,连蒙带骗地进驻祁小柯租住的一居室小家,顺便还解决了无处栖身的尴尬处境。 几经周折,老酷慢慢渗透进祁小柯的生活中,让她稀里糊涂地与自己达成拍摄协议,条件是老酷不得干涉祁小柯的正常生活和自由。老酷正中下怀,开始了客观记录式的影片拍摄。 老酷和小雯的离婚在冷战中僵持拖延,这其实是双方婚姻危机的一段最好的缓冲休整时间,只不过表现出来的是老酷耍赖不离,小雯不依不饶。 祁小柯当然不知道老酷和电视台是利用她来赚钱。老酷也不知道祁小柯内心深处需要有个人来陪伴孤独。他忍受着良心的煎熬,漠视病痛和贫困中挣扎的祁小柯,坚持客观冷静的拍摄…… 出版社的编辑们为市场销路困扰,绞尽脑汁地抓畅销书。小雯也不能例外,编辑之余还自己根据市场卖点写作关于北漂群落的书籍。 朝夕相处的拍摄,不可避免地让老酷与祁小柯之间有了情感的碰撞,使一出游戏式的闹剧悄悄起了变化,这深深影响了他的客观拍摄。 女人的直觉让小雯开始刺探老酷的行踪,并且不动声色地会见祁小柯这个潜在的情敌,同时让对方毫无觉察地成了自己这本商业书籍里的素材。她自己也开始咀嚼反思过去的婚姻与爱情。 开始对老酷有了好感的祁小柯,忽然一天发现了老酷拍摄的真正动机。 事情败露了的老酷,也不打算再继续下去这种欺骗别人也折磨自己的拍摄,默默收拾器材打道回府。 伤心的祁小柯激起了她要挫败老酷如意算盘的斗志,主动与老酷签定了正式拍摄协议。两个人展开了时间的较量。积极的人生态度,意外地激发了生命奇迹的出现。祁小柯超越了医生关于她还能活一个月的预言,一下子打乱了老酷的拍摄计划,导致制片人难以承受拍摄周期延长、资金超支过大的压力,收回了老酷的摄像器材,责令他改弦更张。 祁小柯胜利了。失败了的老酷由衷地替她欣慰。两个人的心复杂地走近了。这时候才发现,他们其实是共同生活在相依为命的精神世界里,尽管老酷还在努力恪守着男人那点儿尊严和道德上对妻子小雯的忠诚。 不能再提供给这个小家经济上的微弱帮助,也没有了继续待下去的工作理由,老酷尽量躲避着祁小柯,四处混饭找辙儿,不愿意从经济原本就陷入困境的祁小柯碗里分一羹汤。 小雯敏锐地捕捉到商机,捐弃前嫌,主动给老酷提供私有资金,并把家里的小DV摄像机送给他继续拍摄这个生命毁灭的题材。她不愿意老酷前功尽弃。 后来因种种变故,老酷的拍摄还是不能克制地偏离了市场原则,拍摄也融入了无法超越的情感色彩。但是,偶然的机会,制片人还是从中看到了市场价值。决定重新提供资金、和专业备的支持,让老酷克制感情,职业化地完成拍摄。 但是老酷放弃了。 老酷和祁小柯过了一段没有功利的二人生活,贫穷但幸福,短暂却值得永远怀念。一天,她平静地死去,依就长发飘然。老酷把她安葬在她的母亲墓旁。 妻子小雯认真观看了老酷拍摄祁小柯的全部录像带,完成了畅销书的写作。并且重新接纳了丈夫,为了他是一个重情薄利的男人。 忽然一天,老酷看到了署名小雯的书讯。十分恼怒。 小雯说稿费抵了你给祁小柯处理丧仪的费用,还有你几个月来应该负担的房贷。你不挣钱,我总得想法儿维持这个家的经济运转。日子总是要过下去的。 老酷无言以对。
2006年
醉公主
醉公主

演员/

导演:森岛/
主演:石小群/蒋林静/
播放正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