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侠

Hsieh Wang

有片源
1990年
导赏:《醉鬼张三》不仅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武侠电影,更是一部承载深厚民族主义情感的经典之作。本片以1900年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为背景,展现了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入侵交织下的民族抗争与英雄传奇。《醉鬼张三》深植于中国武侠文化的土壤之中,通过醉鬼张三这一角色的塑造,将武侠电影中的侠义精神、忠诚勇敢和武艺高强等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影片中张三身怀绝技,武艺超群,每一次出手都充满了武侠电影的独特韵味,让观众感受到浓厚的东方武侠风情。影片中的动作设计精彩纷呈,不仅融合了传统武术的招式和技巧,还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动作电影的元素,使影片在动作场面上既有传统的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特别是张三叼着酒碗与敌人周旋打斗的场面,脚步碎而不乱,神色松而不怯,身体介于随机摇晃与稳定走位之间,将武侠片的身体优势与动作创意发挥到了极致。此外,影片在剪辑风格上也有独特之处。导演通过快速剪辑和镜头切换,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完美结合在一起。特别是战斗场景中贴地的滑轨镜头与快速切换的剪辑频率,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战斗的紧张与刺激。影片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其深入人心的民族主义母题。在八国联军入侵、民族危亡之际,张三和其他义士们挺身而出,为了民族的尊严和人民的幸福而英勇抗争。可以说,《醉鬼张三》表达了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激发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编辑:王斯笳)
1977年
1976年
1975年
剧情:  1894年,日本借口朝鲜东学党起义事 件,派兵侵占朝鲜,并伺机进攻中国 。在此紧要关头,光绪的师傅、户部 尚书翁同等主张应战;慈禧的宠臣 李鸿章力图避战,幻想乞求欧美各国 对日施压,迫其撤出朝鲜。大权在握 的慈禧则执意要把扩充海军的经费用 来修建颐和园为自己庆寿,主战派对 此非常不满。光绪对慈禧的亲信、宦 官李莲英干预朝政、贪赃枉法的行径 十分气愤,曾多次进行训斥。李莲英 为讨好慈禧,把慈禧宠爱的小太监寇 连材派到光绪身边充当密探。但寇连 材深明大义。一次,光绪、翁同与 李鸿章辩论国事,翁同主张以恭亲 王奕所持“文宗(咸丰)遗诏”制 约慈禧,以修建颐和园的经费购买武 器,坚决抵抗日军入侵。翁同的忧 国忧民和一身正气,使寇连材深受感 动。从此,他决心倒戈忠于光绪,并 企图劝说慈禧。   李鸿章乞求俄、英、 德、美等国干预遭到拒绝,日军自18 94年 7月25日起从海、陆两线向中国 军队发动突然袭击。8月1日,双方同 时正式宣战。尽管中国军民英勇抵抗 ,但由于清政府掌权者执行避战求和 的政策,大连、旅顺、威海卫相继陷 落,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甲午之战失 败后,清政府被迫派李鸿章于1885年 4月17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慈禧仍大兴土木建颐和 园庆贺自己的六十寿辰。后日军逼近 天津,慈禧伪称光绪有病而直接掌权 ,排斥维新派,责令翁同告老返乡 ,并安插荣禄等亲信掌管军政大权。 李莲英并设计诬陷支持光绪维新变法 的珍妃与男戏子有染,将她囚入冷宫 。恭亲王正要借“文宗遗诏”节制慈 禧时,却在盛怒之下昏厥过去。寇连 材冒犯上之罪向慈禧呈上一纸陈条, 历数她的过失,并主张重整军备与日 再战,不幸被慈禧杀害。光绪见事已 不可为,再度陷于悲观绝望之中。
1973年
197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