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可凡

Kefan Cao

有片源
2021年
导赏:《我和我的父辈》是由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联合执导的剧情片,该片是继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后,“国庆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再一次验证了“段落式”结构或拼盘电影本土化的可行性,既丰富了类型片经验,也为新主流大片的创作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新样式。《我和我的父辈》采取“段落式”结构,包含《乘风》《诗》《鸭先知》《少年行》四个故事,信息量大,表现手法灵活。在此基础上,影片以共同记忆和情感结构作为黏合剂,强化了分段式叙事的内在统一性。影片借助个人记忆、家庭记忆和集体记忆,将三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通过个体和家庭记忆带动集体记忆。吴京执导的《乘风》以抗日战争为背景,通过父子间隐忍的情感表达(如递艾叶的细节)与最终舍子救民的壮烈抉择,彰显着家国大义与血脉传承。《诗》则以中国首颗人造卫星研制为背景,刻画航天家庭的牺牲与坚守,强化了“舍小家为大家”的献身精神。在《鸭先知》中,通过儿子冬冬的视角,影片以诙谐的市井细节与荒诞的创意实践,展现普通人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徐峥饰演的“鸭先知”父亲,既是时代弄潮儿的缩影,也是亲子信任与陪伴的生动写照。沈腾执导的《少年行》以2050年机器人穿越为引,用科幻喜剧包裹亲子关系的思考,传递出科技时代对陪伴与创新的呼唤。四个故事从历时性的角度,以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为历史坐标,选取四个关键的时间节点。通过记忆的融合,影片编织出一幅跨越时空的父辈群像画卷,既是对家国精神的礼赞,也是对代际传承的深情凝视,堪称一部兼具历史厚度与情感温度的主旋律佳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影片的分段式风格也契合着“短视频思维”,适应了大众碎片化观影、加速度观赏等新的观影习惯。通过短片与短片之间的转场间隙,迅速吸引观众注意力,每一部短片时间相较于非拼盘电影大大缩减。由此,观众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去接受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分段式、多段落的拼盘电影,最终又统一于共同性因素的麾下,呈现出一种共同的质感和整体的和谐,让观众体验到“异中求同”“美美与共”的感觉,彰显出一个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诉求。
2016年
2009年
导赏:《建国大业》不仅写出了历史,还写出了历史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他给予历史中的人应有的尊重、理解,甚至对蒋介石、李宗仁等反面人物,都体现出对末路英雄的一种悲悯,一种\"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气概,呈现出健康明朗,阳光亲和的国家形象。本片不仅继承了主旋律电影的基本的传统和叙述模式,更重要的是它借鉴了好莱坞类型片的一些经验,在满足观众的欣赏和消费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正是按照电影艺术与市场的双重规律来创作,使《建国大业》成为双重意义上的真正的主流电影。高涨饱满的爱国热情、祖国情结,与高品质的电影创作、制作相结合,加上“众星闪耀”的明星效应,激发出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事件。与此同时,这部电影的运作经验及其引发的社会文化现象,所衍生的话题和意义都广泛而深远。电影《建国大业》的“明星效应”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172位知名演员加盟,引发了影迷们的强烈关注,最后赢得了非常抢眼的市场表现。在“明星效应”发酵的同时,很多实力派演员也为影片奉献了精湛演技,参与完成了影片充满人性化色彩的一系列历史人物塑造。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望,《建国大业》开启了国产电影新主流大片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扩大了主旋律电影受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群体。(编辑:大陆)                                                      
196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