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震麟

2023年
导赏:电影《觅渡》以其新颖的叙事方式、诗化的影像风格、别具一格的生命美学,令人耳目一新。这是一部有望成为“新经典”的电影。本片以诗意风格和匠心精神,艺术化真实还原了早期中共领导人在风云激荡的特殊年代殊途同归的灿烂人生。与以往同类题材不同的是,《觅渡》更侧重于以细节、情节,甚至史料揭秘的方式挖掘人物的心灵史、成长史。《觅渡》一片以瞿秋白被捕后回忆与恽代英、张太雷的交往和革命生涯作为叙事原点,以复线、跳转的灵动叙事方式,还原了时代风云,以及他与两位革命同仁的重要人生节点。片中三位主要人物个性迥异,张太雷是热烈的“红色”,恽代英是灿烂的“金色”,瞿秋白是忧郁的“灰色”,但这只是他们的性格色调,在为信仰舍生取义、慷慨赴死时却又毫无二致,他们的心灵是光明的,“生命之树常青”。在倒叙、插叙、交叉叙事中,导演不但清晰追溯了常州三杰的成长与革命生涯,他们彼此间的交往、交集,相识、相知和守望相助,还很好地还原了“知识分子”的出身与“革命家”职业的关系,同时重点交待了三位革命者的牺牲因由和向死而生的大无畏精神。影片中张太雷、瞿秋白在莫斯科街头奔跑赶会的矫健身影,常州三杰在不同的场景同样被罪恶的子弹夺走年轻生命的惨烈时刻,瞿秋白在奔赴刑场时寂静无声的影像处理,一帧帧镜头有如生与死的赞歌与挽歌。影片用了大量场景和细节渲染革命者对生命的热爱和生的眷恋,如原野、小草、鲜花、雏鸟、蜜蜂,这些“闲笔”既是怒放的生命,又暗指对自由的向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瞿秋白的形象。创作者大量引用瞿秋白《多余的话》作为人物的内心独白。其中那些毫不留情解剖自己、大胆袒露个体生命在时代大潮中的困惑,表达自己对美丽世界无限留恋的话语,使我们看到一个革命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从这个角度看,本片对革命者的艺术塑造颇具新意,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提供了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