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有片源
1987年
贞女
贞女

演员(饰 三嫂 妇女主任)/

导演:黄健中/
播放正片
导赏:《贞女》的电影海报上,两位女子,一古一今,如同镜中之影,沉默而立。她们的身后,是象征着女性牺牲的贞节牌坊,她们中间是两个加粗的血红大字——贞女。爱娥滩上的“节妇街”,浓雾仿佛千年不散,阴冷的牌坊竖立在这片土地上,它所祭奠的,是女人的血肉之躯。立起来的是牌坊,倒下去的是女人,前后相继,代代不绝。影片的视听风格独特,音乐如同吊诡的呓语,为青玉和桂花的阴郁人生唱响挽歌,哀婉而凄厉,令人不寒而栗。爱娥滩的外景和府邸被笼罩在青蓝色的主调之中,乡村的日常烟火气被剥离,显得毫无生气,冰冷而严肃。室内则是浓郁而粘稠的黑色调,大面积的黑色将女人挤压在角落,几乎无法辨认出人物的行为动作。镜头常常以哀悼者的眼神长久注视着青玉和桂花,特写和近景将她们脸上的表情放大,一颦一笑牵动人心。黄健中导演在角色设置上颇具巧思,他让8个主要演员在清朝和现代两个时空中分别扮演17个不同的角色,在一种“前生/后世”般的恍惚之中,历史的延伸变得更加意味深长——过去的肖四爷是现在的肖村长,过去的三嫂是现在的妇女主任,过去教书的吴先生依然是现在的吴老师......历史似乎在流动,但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导演让过去守节殉难的青玉——“情欲”的谐音——变成了现代的自由恋爱者小妹,而让过去为情欲自由而被沉潭的五婶变成现在的受难者桂花。这一身份角色的颠倒,不仅使得同一演员所扮演的两个角色之间形成自讽关系,更使女性压抑/反抗、自我压抑/自我拯救的主题得以泛化和深入。而过去一面窥淫、一面主动做灭绝人性的传统帮凶的老管家,在现代的故事里成了深受性无能困扰的吴老大,构成一种宿命式的惩罚报应。由老管家、吴老大同一演员扮演的老冬头,以一双参透一切的眼睛静静注视着这亘古不变的荒唐闹剧,他嘴中始终喃喃道“怪啊,怪”,嘲讽着集体无意识的麻痹和愚蠢。《贞女》是对一个时代的凝视,是对那些在沉默中消逝的女性生命的哀悼。影片的开头,一行白色字幕写道:“本片由‘今天的故事’和‘过去的故事’两个部分组成。”我们希望,这不会再是“未来的故事”。(编辑:王梓苡)
1986年
导赏:电影《血案疑踪》根据武和平的同名刑侦小说改编,影片以擅长足迹检验的“神探”祁凡为主角,讲述他参与侦破“茂元记”店铺杀人案的过程,人物关系复杂,故事环环相扣,还融合了悬疑、武术等多种元素,在同时期同类题材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由于作者武和平具有多年警察系统的工作经历,《血案疑踪》中借助“神探”祁凡和以李局长为代表的警察角色,介绍了大量的刑侦破案方式,对现代观众了解、回顾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警方以及刑侦方式的演变历程,提供了直观的影视资料。《血案疑踪》的故事逻辑缜密,从表面来看,是一宗店铺杀人纵火案,但随着警方的抽丝剥茧,又发现了更多的线索,可疑的脚印、案发现场遗落的珍珠、神秘卧轨自杀男子手中的卷发、墓地中的脚印都将犯罪嫌疑人锁定在有多年习武经验的卷发男子身上。在这个过程中,“神探”祁凡运用自己可以通过脚印来确认体貌特征的本领,帮助剧情不断推向高潮。在影片结尾,公安领导通过展示人证和物证,当众宣布了“茂元记”的肖书记为幕后黑手的消息,也牵扯出了其中不为人知的历史问题,在特殊历史时期,肖书记曾得知“茂元记”原掌柜家族藏有龙凤宝盒的秘密,多年来一直在寻找,当原掌柜家族的后辈将宝盒秘密汇报给他时,他却在拿走宝盒后杀死对方,并伪装了杀人现场。肖书记这个角色的设置也明显受到了电影创作时期“伤痕文学”、“伤痕电影”流行的影响,起到了一定的警示、反省的作用。此外,影片中还着重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在破案中起到的积极作用,赞扬了他们为警方的侦破工作提供的有力支持。(编辑:方舟)